手术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跟距脱位11例

2013-01-22 12:27冯济陈王金林张金福黄正霜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台州3175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距骨侧壁克氏

冯济陈 王金林 张金福 黄正霜 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 台州 317500

手术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跟距脱位11例

冯济陈 王金林 张金福 黄正霜 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 台州 317500

跟骨载距突骨折 跟距脱位 克氏针内固定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致残率在20%以上[1]。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多系高处坠落跟部着地所致,临床常见,但临床少见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伴载距突骨折、跟距关节脱位的病例。我们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23~39岁,右足9例,左足2例,病程<3h;均有高处坠伤史,伴有腰椎骨折4例,桡骨远端骨折1例;患者足部畸形明显,X线片、CT片提示跟骨底板断裂无明显移位,外侧壁于后关节面前缘断裂,载距突骨折与跟骨体分离,后关节面分内外两块,内侧块较小,翻转嵌压在跟骨体内,外侧块较大、较完整,脱位于距骨外侧。

2 手术方法

6例单纯骨折和1例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急诊手术,4例伴腰椎骨折者于伤后5天手术;椎管内麻醉6例,全麻5例。取跗骨窦外侧小切口[2]约4cm,暴露关节腔,在后跟部沿底板上缘由后向前打入1枚2.0mm克氏针至骰骨,跟骨骨折撑开复位钳支撑底板和距骨,将后关节面外侧块内移复位至距骨下缘(此高度尚不足),移除撑开器,血管钳将后关节内侧块从跟骨体内撬起外移,直视下见与外侧块相互匹配(解剖复位),2枚2.0mm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1枚4.0mm拉力钉、1枚3.5mm皮质钉固定,拔除克氏针,此时后关节面为一整体,跟骨骨折撑开复位钳支撑复位恢复跟骨高度,跟骨内移复位跟距后关节面关系,从跟底后下经外侧块向距骨打入1枚2.0mm克氏针超关节固定,复位跟骰部外侧壁,向后关节面打入1枚1.5mm克氏针固定。复位跟骨跟骰关节部骨块,1枚1.5mm克氏针向骰骨固定,电透见骨折近解剖复位,按层缝合切口,不作石膏固定。

术后抬高患肢,常规使用抗生素2天,麻醉消失后即开始踝、足趾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拆线后3天给中药外洗方熏洗2周(本院协定方),每2周拍片复查1次(到术后第12周为止),8~10周复查CT,载距突愈合后拆除跟距关节克氏针,并开始下肢负重,6个月后拆除螺钉和其他克氏针。

3 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8~24个月,11例均在10周内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无距骨坏死,功能完全恢复。根据G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3],从疼痛(活动时和休息时)、活动、运动范围、原来工作胜任情况、鞋尺码改变、肿胀六个方面评价得分均高于95分,11例全部为优。典型病例见图1~5(封三)。

4 讨论

跟骨后关节面移位骨折伴载距突骨折、载距突与体部分离、跟距脱位、跟骰半脱位的病例,临床不多,文献未见报道。临床表现为跟骨后前观内侧壁明显凹陷,载距突和后关节面内侧一小部突出于内侧壁最凹处以内。跟骨内侧为负重侧,壁厚而坚韧,在其他类型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中,内侧壁均相对完整较少粉碎,且载距突没有骨折,是骨折复位的最先支撑点[4]。在本类型骨折中,载距突骨折与跟骨体分离,跟骨后关节面内侧块翻转嵌压在跟骨体内,外侧块相对完整脱位于距骨外侧,跟骨底板有骨折,无移位;外侧壁跟骰部亦有骨折,并向外侧移位,跟骰呈半脱位状态。其创伤机制可能是人体坠落时下肢外展外旋,跟部处于外翻位,载距突承受较多重力,暴力集中于内侧壁,使其发生粉碎骨折[4]。手术复位中应充分利用底板的完整性,以距骨为中心,视载距突骨折块与距骨为一体;如后关节内侧块下部骨质粉碎严重,骨质缺损较多,在外侧块回纳至距骨下方后,切口内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则先将后关节面内外侧块解剖复位,2枚螺钉固定(在固定时为了防止在螺钉拧入时产生微移动,临时克氏针固定,可避免螺钉摩擦力产生的微旋转移位),但此时由于没有载距突防跟骨外侧脱位功能且内侧壁骨质损失较多,跟距关节极不稳定,跟骨有向外移位脱位倾向,不作跟距超关节固定,手术将趋于失败。我们在复位后用1枚克氏针经过底部超关节固定,解决了跟距不稳定因素。待载距突内侧壁骨愈合后拔除超关节克氏针,可保证手术成功。在负重前拔除克氏针又不至于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机会。本组采用微创手术,中药外洗(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消肿和络作用)能促使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患者功能完全恢复。

[1]张世民,俞光荣,袁锋,等.跟骨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6):463-466.

[2]闫国富,李志军.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5:388-389.

[3]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3-255.

[4]冯济陈,王金林,张金福,等.手术治疗跟骨载距突下缘骨折、跟距关节脱位17例[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6):105.

修回日期:2013-06-03

2013-04-06

猜你喜欢
距骨侧壁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