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2013-01-22 12:2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阻络证型颈动脉

杨 聘 何 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干部科 杭州 31000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杨 聘 何 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干部科 杭州 31000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颈动脉内膜厚度中医证型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缺损状态,部分患者将进展为痴呆,研究认知功能损害对预防和治疗痴呆具有重大意义。研究[1]表明,动脉硬化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对96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其颈动脉内膜厚度,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7月本院住院、门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6例,其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65~85岁,平均(76.0±3.5)岁。MMSE评分(25.26±2.1)分,病程1~10年。健康对照组25名,男19名,女6名;年龄66~82岁,平均(71.0±6.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Petersen等提出的MCI诊断标准:①主诉有记忆减退;②有记忆减退的客观检查证据(记忆下降的程度以低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对照1.5标准以上);③一般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保留;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数>24;④没有足够的损害以诊断为痴呆,以临床痴呆评定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0.5为准。

1.3 中医证型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3](第5版)分为湿热壅滞、痰湿阻络、脾肾两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五型。

2 方法

2.1 颈动脉内膜厚度检查 采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由彩超室医师专人操作,探头频率10.0MHz。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约45度,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总动脉起始部、主干、分叉部,观察血管内膜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管腔有无狭窄。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4]。

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MCI证型分布情况 脾肾两虚型36例,占37.5%;湿热壅滞型20例,20.8%;痰湿阻络型18例,占18.8%;气阴两虚型12例,占12.5%;肝肾阴虚型10例,占10.4%。

3.2 MCI组与健康对照组IMT比较 健康对照组IMT为(0.72±0.26)mm,MCI组为(1.05±0.18)mm,MCI组明显升高(P<0.05)。

3.3 MCI不同证型间IMT比较 脾肾两虚型平均IMT(1.02±0.15)mm,湿热壅滞型平均IMT(0.85± 0.27)mm,痰湿阻络型平均IMT(1.08±0.23)mm,气阴两虚型平均IMT(0.81±0.21)mm,肝肾阴虚型平均IMT(0.79±0.32)mm。脾肾两虚、痰湿阻络两型IMT均高于湿热壅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型(P<0.05)。脾肾两虚、痰湿阻络两型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颈动脉狭窄导致的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忽略。而M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往往早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临床症状,故研究颈动脉狭窄与MCI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Popovic等[5]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对70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不伴有颈动脉疾病的对照组相比,两组MoCA总分差别较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在视觉空间和执行功能、抽象记忆和延迟回忆方面的表现较差,提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早期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内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组织学改变的表现,IMT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标尺,IMT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骆继业等[6]采用病例对照法,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62例MCI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年龄、性别与其匹配、不伴有MCI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显示病例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IMT分级增加,MMSE评分降低,IMT越厚,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越高(r=0.47,P<0.01),且IMT>0.8mm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IMT<0.6mm者的1.68倍(OR=1.68)。本研究中MCI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颈动脉硬化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目前尚无较为确切的、与轻度认知障碍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多将MCI归于中医“健忘症”范畴。有研究[7]认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主要发病机制为虚、瘀两方面,脾肾亏虚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记忆智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而痰浊、瘀血、热毒、肝阳是其基本病理因素。脾主运化,肾主气化,肾脾亏虚,则水液代谢缓慢,瘀滞体内,化为痰浊;痰浊、瘀血、热毒积聚体内,导致脑脉痹阻清窍失养,而出现记忆下降等症状。本组结果证实,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脾肾两虚与痰湿阻络两型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高,并较其它证型增高更为明显,为脾肾两虚及痰湿阻络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可指导中医药临床治疗。

[1]高文静,刘雪梅,沈志霞,等.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49(23):48-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2.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8.

[4]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5-27.

[5]Popovic IM,Lovrencic-Huzjan A,Simundic AM,et al.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rotid disease[J].Cogn Behav Neurol,2011,24(3):145-151.

[6]骆继业,王莹,刘克喜,等.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126-132.

[7]杨承芝,钟剑,朱爱华,等.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的中医证候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2):12.

2013-01-15

猜你喜欢
阻络证型颈动脉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