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治疗进展

2013-01-22 12:27马牧之刘昭君陆佳彤陈功培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龈沟牙周袋牙周病

马牧之 刘昭君 陆佳彤 余 飞 陈功培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牙周病治疗进展

马牧之 刘昭君 陆佳彤 余 飞 陈功培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310053

牙周病 治疗方法 综述

牙周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口腔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浓,牙齿松动甚至缺失等,X线可见牙槽骨吸收[1]。在我国,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是造成我国居民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牙周病可引发并促进多种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对健康的危害较大,治疗比较复杂,时间和金钱花费较多[2]。长期以来中西医均对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两者各有其特点,但中医辨证施治和标本兼治的理念更有其独到之处,现就中西医对牙周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西医治疗

牙周疾病是菌斑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口腔细菌感染引起牙周组织的初期炎症反应,而口腔中的唾液、龈沟液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因素一方面起到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如唾液、龈沟液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炎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可引起组织的损伤,从而促进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对牙周病的药物治疗途径中局部用药是牙周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方面,理想的局部用药治疗效果是有助于杀灭和控制机械治疗所不能达到部位的致病菌,预防或减少菌斑的形成,防止再感染,以及起到抗炎、止血、镇痛等效果,从而有助于这些部位的病变控制,增强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大大减少对手术治疗的需要。

1.1 派丽奥软膏 派丽奥软膏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hydmch lofide,2%有效成分),对多种牙周致病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派丽奥软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牙周局部缓释药物,对牙周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好,能显著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降低弹性蛋白酶水平,阻止牙周组织的破坏;促进牙周韧带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从而有助于牙周新附着的形成[3]。但使用时要注意其耐药性的问题。

1.2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NSAIDs治疗牙周炎的可能机理有:①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的作用,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和白三烯两种前炎症因子)的产生;②减少其它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IL-1,TNF-α等);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及核因子通道NF-κB的信号转导。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在对实验性龈炎的研究中[4]应用布洛芬(50mg,bid)的志愿者龈炎发生率为21%,而对照组为42%。而对成人牙周炎患者采用SRP+OHI+布洛芬/安慰剂(200mg,qid,2weeks),结果发现在2个月的观察期中,用药组临床指标改善更明显,且不引起细菌耐药性。

1.3 浓台氏液 浓台氏液也称复方碘液,其主要成分为碘化锌、碘片、甘油和蒸馏水。它能有效的杀灭患牙牙周袋内的厌氧菌和需氧菌,停止龈沟下方的牙周膜纤维溶解破坏[5]。但是,研究证实,复方碘液的刺激性太强,在彻底的洁治和根面平整后不利于牙周上皮新附着的形成。因此,目前的新主张认为洁治和刮治术后不需涂布药物[6]。

1.4 含漱液 在牙周炎和牙龈炎的临床治疗中,含漱液可以消除牙周以外的细菌,防止反复感染和病程迁延。西帕依固龈液是以没食子为主药制成的液体,能渗入龈沟、牙周袋等部位,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据文献[7]报道,西帕依固龈液对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和水肿等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对慢性炎症增殖期的肉芽组织的生成。

2 中医治疗

牙周病的病因主要为胃火炽热、肾气虚亏和气血不足。牙周病的发病既有六淫之邪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外因,又有脾、胃、肾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肾气虚衰等内因[8],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根据其病因病机,又有内治和外治之分。

2.1 内治法 ①胃火上蒸:治则清胃泻火,可用清胃散。章淑艳等[9]采用牙周基础治疗配合口服中药颗粒饮片“加味清胃散”治疗牙周病远期疗效较好:牙龈出血明显消失,牙周袋消失,牙槽骨吸收停止,牙齿松动明显减轻,龈沟液量随验证程度降低而明显减少,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含量随临床指标的好转而下降,舌苔,脉象在实验组明显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②肾阴亏虚:治则滋阴养肾。可用地黄丸类或玉女煎类。钟丹等[10]设计对照组为口服甲硝唑,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玉女煎,两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5例,好转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3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崔晓光等[11]采用常规牙周基础治疗(洁治、刮治),后采用六味地黄丸3g,1天3次口服,连续6个月。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达90%以上。疼痛缓解,牙龈肿胀减轻,龈沟出血指数下降,牙周袋变浅或牙周脓肿消退,牙齿松动度减小。③气血不足:治则调补气血,宜服如八珍汤,人参归脾丸加减。

2.2 外治法 ①含漱法:局部用药如三黄含漱液等可以清热解毒,止血定痛,促进溃疡愈合,通过控制菌斑形成而治疗牙周炎和预防龋齿[12]。利口清含漱液是将中药有效成分提纯后配置的复方含漱制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小豆根和薄荷[13],治疗牙周病疗效佳,副作用少。②涂敷法:魏萍等[14]采用中药贴敷加洁治术治疗牙周病。所用中药由黄连、铅丹、雄黄、地骨皮、白矾、儿茶、猪胆、草木灰各5g组成,加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将摊有药糊的纸条贴于红肿的牙龈上,次日晨起去除。方中雄黄、黄连、白矾、猪胆、儿茶等均有抗菌抑菌、解毒燥湿和收敛作用;黄连、猪胆、儿茶及地骨皮有清热、降火、凉血作用;草木灰能蚀痈疽恶肉;铅丹、儿茶能生肌;白矾、儿茶可止血。以上药物共同作用可使牙龈出血肿胀消退,使离开牙面的牙龈再次紧贴于牙面上。特点:见效快,副作用少,治疗彻底。在夜间进行,睡觉后唇舌不活动,药条黏贴牢固,唾液分泌少,减少药物流失,夜间味觉不敏感,减少药物的异味。③塞治法:但昭琼等[15]用大黄、厚朴、甘草各等量煎剂的过滤浓缩液制成的方剂置入龈袋和牙周袋内治疗牙周病1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④咀嚼法:刘宏伟研究了120例牙龈炎、牙周炎患者咀嚼中药黄芪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口胶中黄芪的含量为0.3g时,发挥抗菌消炎作用最佳[16]。⑤缓释剂法:周汝俊等[17]根据民间验方筛选出黄连、薄荷、硼砂等数味中药与甲基纤维素,按照中药制剂设计原理配伍组成黄甲棒缓释剂,并进行了有关抑菌、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对5种厌氧株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可疑牙周病致病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和具核梭杆菌作用更为明显。该药还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溶菌酶的活性,并对动物的炎性水肿都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该药在开始治疗时能发挥大剂量的冲击作用,对控制炎症有利,又能低水平释放,在牙周袋中维持较长时间,减少患者复诊次数,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3 小 结

研究证明,细菌为牙周病发病的始动因子,西医在牙周病的治疗上,注重对抗细菌感染和抗炎,同时可通过龈下刮治术去除细菌滋生的温床,短期内可见显著疗效,但其偏重局部治疗,不能改善机体自身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作用,且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手术也对牙支持组织有较大的伤害性。究其根本,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是细菌感染与宿主易感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多种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全身性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外则治其标,运用含漱剂、缓释剂等止血定痛,抗菌消炎;内则固其本,通过调和胃、脾、肾等脏腑功能,兼以调补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综上所述,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治疗牙周病具有以下优势:①内治结合外治,既考虑局部的治疗功效,又考虑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有效消除牙周病的两大病因,远期疗效好。②中药作用温和,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且不必担心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问题。③辨证施治,具有宏观优势,用药时将药物及人体各种可变因素作综合性考虑从而更接近人体的客观情况,较少损害人体,准确,安全有效[18]。由此可见,中医中药在牙周病的治疗上有着强大的优势,我们应大力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中西医疗法,取二者之精华,扬长补短,有效治疗牙周病。

[1]海热古丽·艾·迈克,杨镇泽.牙周疾病探析之所见[J].中外医学研究,2011,12(9):161-162.

[2]孟焕新.牙周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

[3]李秉琪.口腔黏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3-84.

[4]Sekino S,Raniberg P,Lindhe J.The efect of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ibupmfen in the experimental gingivitis mode1[J].JQinPeriedonto1,2005,32:182.

[5]张玉英,赵新港复方碘酚液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03,6(31):401-402.

[6]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87.

[7]斯拉甫,努尔买买提,阿布都热依木,等.维药西帕依固龈液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3):35.

[8]徐治鸿.实用中医口腔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93.

[9]章淑艳,朱建军,肖华,等.加味清胃散治疗牙周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1,39(3):136-138.

[10]钟丹,李小书.加味玉女煎治疗慢性牙周炎120例[J].杏林中医药,2008,28(7):507.

[11]崔晓光,刘学伟.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牙周炎的近期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9):38.

[12]薛新民,许占军,戚建国,等.用中药金银花等制剂保存发炎活髓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2):56.

[13]姜秋利.口清含漱液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3):275-276.

[14]魏萍,魏梅.中药贴敷治疗牙周病2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2):48-49.

[15]但昭琼,唐仁.局部应用中药治疗牙周病1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29.

[16]刘宏伟.咀嚼黄芪口胶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6):405-406.

[17]周汝俊.黄甲棒缓释剂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3):159-162.

[18]乔樵,周亨德,朱曙东.谈中医中药的优势[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147.

2013-06-07

猜你喜欢
龈沟牙周袋牙周病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替硝唑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