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药干预

2013-01-22 18:21陈东亮杨克雅
中医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医学生化贫血

陈东亮,杨克雅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 开封475000)

我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老年疾病亦越来越多,其中以老年性贫血最为常见[1]。贫血程度较轻者常被医生或患者本人忽视,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对一系列组织代谢产生影响,引起某些组织的功能失调,更有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标志,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立足临床,探究老年贫血的病因病机,探讨治疗及干预的措施,有利于临床更好地遣方用药。

1 现代医学对老年贫血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老年贫血的研究很多,认为老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应比中青年相对降低,当血红蛋白<110 g 时可诊断为贫血[2]。其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慢性病贫血,主要指继发于慢性感染(如结核)、系统性真菌感染、肿瘤或溶血等的贫血,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国内有报道指出,老年人因肿瘤和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占有较高的比例,为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3]。②营养缺乏性贫血,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由于老年人牙齿脱落、义齿、咀嚼功能差、长期进食少或偏进软食、素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加之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多种疾病来袭,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增加,导致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原因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亦是老年老贫血的原因。

2 中医学对老年贫血的认识

中医学将老年贫血归属于“虚劳”“血虚”“血枯”“血证”范畴,临床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潮热盗汗、头晕、心悸、倦怠乏力、爪甲色淡、肌肤枯槁、杳不思纳、神思不安,舌淡、苔白、脉细数,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状类似。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血”这一概念有较全面的论述,并认识到血的形态、生成、作用,以及与脏腑、血脉、气血等之间的关系。《灵枢·决气篇》云:“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主要是指血的生理概念。《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外至皮毛筋骨,内至五脏六腑,都是由血液来濡养的。中医学认为贫血的发生,主要与心、脾、胃、肾、肝脏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不外如下几个方面:①气血耗伤,失于荣养。血虚证的症状在贫血患者中有较高出现率,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血虚证为主,且证型分布与贫血病种无关[4]。血虚证的形成,或先有失血,新血未生;或久病不愈,失于调理;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先因气虚,不能生化而继见血少。②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脾胃共处中焦,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饮食失调;或劳累过度;或多种疾病并存于一身,每日所服药物多达数种甚至数十种,尤其是非甾体类药物损伤;或肠寄生虫病等,均可致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而血少。③先天不足,肝肾亏虚。父母体虚,遗传缺陷,营养不良等因素,均是造成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后天失养,肝肾亏损,精血亏少,不能生血可发贫血。④邪毒入侵,伤及脏腑气血。邪毒致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邪毒直中,伤及气血、脏腑、阴阳,尤其是邪毒包含了化学类有毒物质,入血伤髓,影响脏腑造血功能,因而出现血虚证候。

3 中医药干预

3.1 药物治疗

3.1.1 补气养血

该法遵循中医学“损者益之”“虚者补之”和“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因贫血患者以血虚证者居多,当以补血为治。但血虚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血为气之母,气与血互为资生,气虚无以生化,血可因之而虚少。因此补血药与益气药并用,方能达到补气生血之目的,代表方剂当属当归补血汤、八珍汤。以上两方是治疗血虚气弱最为常用的方剂。当归补血汤是李东垣所创的经典益气补血方剂,由黄芪、当归两味药以5∶1 比例组成,具有益气生血功效,多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在临床上广为运用,后世许多治疗虚证的方剂均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成。八珍汤由四物汤合四君子汤而成。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配方合理,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的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被后世医家称为“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等。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4 味组成,主治脾胃气虚。此两方相合,气血双补。

3.1.2 健脾补肾,益精生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中之本元。因此,补益脾肾即补先天益后天,在贫血的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后世在治疗上效法《金匮要略》以建中类甘温补中,肾气丸为补肾生髓化血。小建中汤由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等组成,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肾气丸,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临床可加减化裁,可加血肉有情之品,以达脾肾双补、益精生血之目的。

3.1.3 祛邪解毒、活血生血

由毒邪中伤脏腑或病久所致虚损者,既要补益,又要注意祛邪解毒,活血生血。对疾病前期,气血尚未大亏,邪气初入者,应补益同时加祛邪药,以免闭门留寇。另外,疾病日久,脾肾亏损为本,瘀血内停为变,已成医家共识。虚实夹杂,更应注意祛邪化瘀与补血并施。因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若欲通之,必先充之”。邪瘀即去,新血则生。常选用的药物有:羚羊角粉、牡丹皮、生地黄、赤芍、板蓝根、黄芩、三七粉等。

3.2 养生调摄

对于老年贫血患者,药物的治疗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摄养调护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注意饮食调养。杜希贤撰写的《饮食营养学》一书中指出:“贫血病人饮食中应首先采用含蛋白质、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肾、心、瘦肉、鸡蛋、豆类以及绿叶蔬菜和水果。”这种饮食要求,与中医学所提出的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和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治疗气血不足的原则相一致。但饮食调理切勿滥补,勿滋腻,勿辛燥,以使脾胃健则生化有源,贫血症状自可得到纠正。其次,心理调养。老年患者对所患疾病都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所以应关心和尊重他们,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使其心情舒畅,消除不安情绪,对以后的治疗可产生积极效应。另外,适当运动。老年贫血患者,多有乏力症状,常常处于卧床状态,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应告知适当活动的重要性,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方能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4 小 结

目前临床上尚有很多人认为现代医学的贫血就等于中医学的血虚证,而中医学所言之血虚也就是现代医学的贫血,从而给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带来了很大偏倚,其实血虚证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类型[4]。在中医药治疗老年贫血上,应认真分析其病因病机,以辨证论治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合璧,取长补短,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1]沈建良,杨平地,岑坚,等.老年贫血81 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98-199.

[2]张纯,彭孝廉.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5):217-218.

[3]谢元芳,潘丽萍,李承荣.604 例老年人贫血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1,16(9):402.

[4]林源,向跃前,陈国林.84 例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4):53-54.

[5]朱强,李晓惠.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99-500.

[6]童延清,侯火明.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机制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6,37(2):62-63.

猜你喜欢
中医学生化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