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清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

2013-01-22 18:21李庭喜尚学瑞
中医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脓血白芍结肠炎

李庭喜,尚学瑞

(辉县市中医院,河南 辉县453600)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以水肿、溃疡、出血等炎性改变为病理,以腹泻、腹痛、黏液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目前中西医治疗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1月—2012年8月,笔者采用建中清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门诊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1~55岁;病程2个月 ~18 a,其中1 a以内的患者18例,>1~5 a的患者22例,>5~10 a的患者7例,>10 a的患者3例;有痢疾史者15例,有急性肠炎史者6例,其他病史者29例;合并神经衰弱者22例,合并肝病者6例,合并胃病者10例。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标准,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镜下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或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点,或溃疡,或糜烂,或息肉样等改变,病变部位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或全结肠,排除癌变和感染性肠炎。

3 治疗方法

给予建中清肠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20 g,炒白术 15 g,莲子15 g,柴胡10 g,枳壳10 g,白芍10 g,黄连6 g,白头翁30 g,白花蛇舌草30 g,地榆炭30 g。加减:形寒肢冷者,加炮姜6 g、附子6 g以温阳补中;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20 g、五味子10 g以收敛止泻;黏液多者,加苍术10 g、半夏10 g以燥湿健脾;腹痛者,加白芍20 g、延胡索10 g以缓急理气止痛。1 d 1剂,水煎400 mL,早晚分服,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休息10 d,必要时再行下1个疗程。此外,镜检出血、糜烂、溃疡者加用白药散(白及粉、云南白药各6 g)加利多卡因100 mg,兑水80~100 mL,保留灌肠,1 d 1次。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镜检复查正常,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镜检复查好转,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镜检复查无好转。

5 结果

痊愈3例,好转 44例,无效 3例,有效率占94.0%。

6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久痢”“久泻”“休息痢”等范畴,症状以慢性腹泻、腹痛、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呈反复或持续性发作。究其病机,多因长期饮食不慎,劳倦内伤,致脾胃虚弱;复因邪毒内蕴,滞留不去,以致正气日虚而邪恋不散,病情缠绵。脾虚则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故泻下黏液便,湿蕴化热,灼伤肠络,则便脓血。针对此病机,笔者确立建中汤补虚、兼以清热的基本治则,自拟建中清肠汤。方选黄芪、白术补气升阳,健脾燥湿;莲子补脾止泻;柴胡、枳壳升阳举陷,行气宽中;白芍敛阴止痛;黄连、白头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地榆炭凉血止血[2]。全方补清并举,而以补升建中为主,俾脾阳复,中焦健,气机运,邪热清,则泻痢自止。必要时加用白药散加利多卡因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化瘀止血、解毒止痛、消肿生肌之效,以促进局部病灶修复。采取内服与灌肠并用,更易控制病情。同时,本方法简便实用,病人易接受,且疗效肯定。

[1]朱国军,张巧玲.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38 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0,23(3):51.

[2]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脓血白芍结肠炎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