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伴出血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3-01-23 04:48王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3期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王赢

磁敏感度是指置于磁场中的物质发生磁化的程度。当局部磁场由于某些物质(如血液或铁)的存在而不均匀时,就会引起磁敏感度的差异[1]。随着磁场强度的提高,磁敏感效应也成倍增强。这种效应对于磁共振成像既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一方面,如果磁敏感效应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会对图像质量产生负面影响[2]。比如,磁敏感伪影可以导致组织结构变形。当前,通过并行采集技术,可将磁敏感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的三维采集成像序列,为了研究SWI在脑梗死伴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集了近3年的影像学资料,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常规MRI序列,T2WI、SWI检查的21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114例,女101例,年龄52~91岁,平均年龄(72.48±4.62)岁。

1.2 方法 SIEMENS VERIO 3.0T头颅8道线圈,全部患者行 T1WI、T2WI、DWI、FLAIR 和、T2WI 、SWI扫描。观察 SWI序列梗死灶以外区域有无出血,能显示的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数目。计算机工作站软件测量脑梗死伴出血患者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的出血灶面积,结果求平均值,若该层面显示≥2个,求和再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damas分类:梗死灶直径<1.5 cm为腔隙灶;梗死直径1.5`3.0 cm为小梗死;梗死直径>3.0 cm为大面积。215例脑梗死患者,45例出现出血灶,发生率20.93%。SWI全部显示梗死灶内出血灶,出血灶数目、范围更大,比其他方法具有显著优势,结果如下,χ2=31.21,df=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基于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形成不同于传统T1、T2及质子密度的新型对比,它是反映组织磁化属性的对比度增强技术。在任何对于局部或内部磁化效应敏感的序列上,都可以应用这项技术,为了突显其表现细小静脉以及小出血的能力,通常使用高分辨率的3D梯度回波序列[3]。在SWI图像中,与动脉血以及正常组织相比,只有通过三维显示才能显示完整的静脉血管形状,必须为最小强度投影(Min MIP)。静脉血管表现为显著的低信号,由于层面厚度很薄,但因为静脉血表现为黑色,因此选择的三维显示方式[4]。

迄今为止,MRI应用T2WI加权像来显示出血,但是新的经验表明,SW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T2WI和其他成像方法,实际上,SWI在出血和血管畸形的高度敏感性打开了MRI诊断轻微出血和小血管畸形的大门[5]。

近年来CT、MR 与病理均发现有些中风患者脑组织中既有出血灶,又有梗塞灶,多数累及穿支动脉系统,往往有多年高血压史及多次中风史,出血灶以大灶性出血居多,小灶性出血较少,梗塞灶以腔隙性梗塞居多,少数为较大面积的脑梗死。穿支动脉系统既发生出血性中风,又发生缺血性中风,两种病灶同时存在即称为脑梗死伴出血,或称混合性脑卒中。皮层动脉系统与穿支动脉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与临床表现均显著不同[6]。皮层动脉系统从脑动脉主干上以二分法顺行性分支,在脑表面多处吻合,易患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主干起始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穿支动脉系统从主干上逆行分支,直接供应基底节、内囊与桥脑旁正中结构,侧支极小,易患高血压性小动脉坏死,红细胞压积高,血小板凝聚快,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易发生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7]。高血压小动脉坏死形成的粟粒状动脉瘤,破裂后引起大灶性脑出血,渗血可致小灶性脑出血,微动脉内血栓形成可致腔隙性脑梗死,瘢痕性血管结节引起供血不足可致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及局限性脑萎缩。

近年来临床、影像学、病理研究发现,在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与缺血两种病理过程[8]。有学者报道18例中风的尸检资料,发现心肾呈典型高血压血管变性,脑部小动脉及细动脉均有高血压血管变性,即脂质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及粟粒样动脉瘤。另外,主动脉与脑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9]。18例在脑实质内血肿与梗塞灶并存,受累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小脑、丘脑、内囊、颞叶、顶叶、桥脑、枕叶、外囊与延髓。血肿最大为12×12 cm2(属大灶性脑出血),最小为0.3×0.5 cm2(属小灶性脑出血);梗塞灶最大为8×8 cm2,最小为0.3×0.5 cm2(腔隙性梗塞)。血肿与梗塞孤立不相连占61.1%,密切相连占38.9%。18例混合性脑卒中在166例中风尸检中占11.6%。混合性脑卒中是指穿支动脉系统在高血压小动脉坏死的病理基础上所发生的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二者可以先后发病,也可同时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大灶性脑出血、小灶性脑出血(出血性腔隙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等几种形式[10]。大灶性脑出血俗称高血压性脑出血,约占非外伤性脑出血的60%左右。大约80%的患者大灶性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附近,尤其是壳核-带状核区(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50% ~75%),次为丘脑。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桥脑、小脑与大脑半球白质区[11]。

SWI能有效监测梗死灶及周围侧枝循环血管,反应病变区域的血氧饱和度[12]。缺血半暗带的预后取决于侧枝循环建立,通过小血管数目显示可以作为有效侧枝循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作用[13]。本组215例脑梗死患者中,检测出45例脑梗死后出血患者,SWI显示出血45例,T2WI显示28例,DWI31例,结果显示SWI对显示脑梗死后出血比CT和T2WI及DWI MRI序列更有效。

[1] 贺宇平,姚晓辉,鄂凤梅.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901-1902.

[2] Jin GW,Yang FQ,Li JQ,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in capillary telangiectasia of the briar.Chin J Med Imaging Technol,2008,24(7):1008-1010.

[3] 杨飞,刘怀军,史朝霞.出血性脑梗死的MR特征性表现及其分型.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08-1511,1515.

[4] 卑贵光,李松柏,马虹.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的MR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8):533-534.

[5] Kummer R.Brain 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good or bad.Stroke,2002,33(6):1446-1447.

[6] 崔喜民,喻骏.出血性脑梗死CT、MRI表现与临床分析.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634-635.

[7] 白敏,隋庆兰,狄玉进,等.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8):1254-1258.

[8] 万琛宜.出血性脑梗死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江西医药,2011,46(3):288-289.

[9] 白敏,隋庆兰,狄玉进.3.0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2):171-172.

[10] 梁志伟,姜新青,吴梅,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3):26-28.

[11] 蒋小玲.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海南医学,2008,19(10):118.

[12] 杨飞,刘怀军,史朝霞.出血性脑梗死的MRI特征性表现及临床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6):445.

[13] 任大卫,张德利,刘兆玉.磁共振不同序列对急性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0,37(24):7-9.

猜你喜欢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