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2013-01-23 04:48夏树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3期
关键词:冠脉斑块心绞痛

夏树涛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患者血糖的增高,进而可以加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在治疗上应该既要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加重发展,又要全面强化糖尿病的治疗。河南省鹤壁市鹤煤公司总医院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进行了联合用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52.3±12.1)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12 h之内,存在持续剧烈胸痛30 min以上和典型心电图动态演变,并且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肌钙蛋白等]有动态变化。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呼吸道、泌尿道及其他部位感染,排除慢性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患,且近1年来无外伤和手术史。

1.2 方法 将本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44例)和一般治疗组(46例),两组患者在疾病、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抗凝、消栓、降糖等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依诺肝素0.5 mg/(kg·12 h);普伐他汀组另加用普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为一疗程,用药期间每周统计患者血脂三项化验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所有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11.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经过4周的治疗,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如下:普伐他汀组在第1周治疗中,发生急性心梗和心绞痛患者各1例,通过一疗程的治疗,又出现2例心梗和3例心绞痛患者;一般治疗组在第1周治疗中出现2例心梗和5例心绞痛患者,且发生1例死亡患者,一疗程治疗后,又发生心梗5例、心绞痛7例、死亡1例。普伐他汀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在血脂三项化验指标统计结果中发现,普伐他汀组一疗程的治疗后血脂三项化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常伴有高血糖,无论有无糖尿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粥样斑块破溃后引起的,粥样斑块内膜表面破溃,其产生的粥样物质形成栓子随血流进入血管而造成附壁血栓,这样可以使血管腔变的狭窄甚至使之闭塞。患者如果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了不稳定斑块就很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些不稳定斑块中存在着大量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T细胞等也是斑块破溃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中含糖量增高,所产生的糖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破坏,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不稳定斑块。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作者主张消栓、抗凝、降糖,同时更要重视稳定病变斑块,防止病变发展至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从而减少死亡。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是治疗高血脂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临床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治疗方面有着多效性的作用,其除了治疗高脂血症外,还具有抗炎、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心肌肥厚、抑制血管炎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起到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国际大规模冠心病防治试验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甚至减退[2]。作者的临床结果显示,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在血脂三项化验指标统计结果中也发现,普伐他汀组一疗程的治疗后血脂三项化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因此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着满意的疗效。

[1] 陈名道.心血管内分泌学:内分泌医师面临的挑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1):1-4.

[2] 任丽霞,乔福斌,张郁.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 例.中国药业,2008,17(11):70-71.

猜你喜欢
冠脉斑块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绞痛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