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0例

2013-01-24 00:30韦士强梁振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7期
关键词:斜颈胸锁乳突

韦士强 梁振新

1.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450003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3%~1.9%[1],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体表现为头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为主,在患侧有肌性肿块。笔者采用三步推拿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1个月以内2例,1~2个月4例,2~3个月3例,3~6个月10例,6~9个月8例,9~12个月1例,12~14个月2例;年龄最小27d,最大14个月。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小儿外科学》[2]制定。①有胎位不正史。②早期患侧胸锁乳突肌内有肿块,肿块在出生后2周出现,质硬,可活动,边界清晰,无红肿热痛,以后成束状挛缩。③晚期有头面部畸形。④X线片显示未见颈椎明显骨骼改变。

排除标准:排除眼性斜颈、寰椎半脱位、痉挛性斜颈等,合并心、脑等严重原发疾病者,有推拿禁忌证者。

治疗方法

第一步:家长抱小儿在胸前,患儿背对术者(3个月以下小儿可用俯卧位),术者用滑石粉作为介质,在患儿的双侧颈、肩部进行点揉,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反复数次,待患儿颈肩部肌肉放松后,从下往上捏脊3~5遍,擦督脉透热为度。

第二步:患儿仰卧位,在颈部放一薄枕,使患儿头部后仰,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采用推桥弓的手法,力度以患儿能够忍受为度。重点在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止点及肌腹,反复数次。

第三步:患儿仰卧位,去枕,术者一手放于患儿后枕部,一手托住患儿下颌部,缓慢拔伸数次,然后在拔伸的过程中使患儿头部缓慢转向健侧,逐渐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5~10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3]:治愈:头颈无歪斜,各方向活动自如。好转:头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头颈部轻度倾斜,活动无受限。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结果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其中病程6个月以内的19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疗2~4个疗程。好转6例平均治疗3~5个疗程,无效2例均为病程为12~14个月的患者。

讨论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西医学认为胎位不正导致患侧肌肉出现缺血、萎缩,从而发生胸锁乳突肌的发育不良。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感染胎毒、产时外伤等,导致颈部筋肉挛缩而致。本病的治疗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多选择在2~12岁,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可留疤痕,病程较长者可伴有面部畸形,影响美观,患者家属及患儿难以接受。通过30例的临床观察,本病的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呈反比,治疗时机越早越好。治疗本病应有整体观念,本病虽然是胸锁乳突肌问题,但是颈肩部肌肉的协调有利于患儿恢复,治疗时应注意放松患儿颈肩部肌肉。就小儿生理而言,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肌肉,若脾胃功能失常则筋脉失养。捏脊可以调整脏腑功能。督脉分布在人体背部正中,总领一身之阳气,颈部的活动正常与否与督脉关系密切,擦督脉可以振奋一身之阳气,通调阳经气血,促进患儿恢复。该疗法安全、有效、经济、痛苦小,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1]Cheng JC,Metreweli C,Chen TM,et al.Correlation of ultrasonographic imaging of congenital torticollis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in infants[J].Ultrasound Med Biol,2000,26(8):1237-1241.

[2]李正,王慧正 .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0.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4-405.

猜你喜欢
斜颈胸锁乳突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胸锁关节不稳和退行性胸锁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