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建设应把握四个关键

2013-01-24 01:04翟诗明湖北省远安县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3年18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养殖场

文│翟诗明(湖北省远安县畜牧兽医局)

规模养殖是畜牧业发展方向。适度规模养殖有利于养殖户科学配置资源,有效规避行业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实际,笔者建议,各地应切实把握关键环节。

1.把握推进原则。一是要坚持“调研先行”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地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组建有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部门专家、当地领导干部、普通群众为成员的调研工作小组,通过深入实地调研,摸清当地近些年畜牧业发展情况、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所必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掌握真实、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拍板”奠定基础。坚决杜绝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作决策、定“路子”,防止在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工作中,出现既缺乏科学性又劳民伤财的事情。二是要坚持“典型示范”原则。三是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各地应结合各自经济、资源、技术等实际,分门别类,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地指导人民群众建适度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防止“一哄而上”,防止一味追求规模大、一味追求建设排场、一味追求建设形象的事情发生。

2.把握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的规划布局要充分尊重科学、尊重人类、尊重社会、尊重生活。在规划布局时,必须严格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远离工厂、城镇居民区,不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避开水源防护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动物疫病预防的总要求。在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建设实施中,应坚持环境保护“第一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粪污治理配套措施与圈舍修建同设计、同施工、同启动、同监督、同验收的基本要求,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保证畜牧业生产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3.把握养殖模式。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加工业。畜牧业发展了,农作物过腹转化增值,种植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加工业才能获取更为优质的原材料,区域经济才能得到进一步壮大,整个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教育、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树立“福利养畜禽、环保养畜禽、生态养畜禽”新理念,积极推进“标准化种畜禽、标准化栏舍、标准化饲料、标准化保健、标准化管理”等措施,确保畜禽及其产品优质、安全。同时,各地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作物秸秆—青贮—草食畜”、“猪—沼—菜”、“猪—沼—果”、“猪—沼—鱼”等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加快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向饲料、肥料、燃料等资源转化的进程,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走经济循环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4.把握环境监管。保护环境是各规模养殖场户应该承担的责任,必须履行的义务。一是要普查登记。各地要严格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基本情况、生产情况、污染和治理情况等进行普查登记。二是要细心服务。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应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畜禽规模养殖场户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尽量选择能加速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消化降解的饲料。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监督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在实施畜禽疫病防治时,选择没有化学残留的药物进行医治,严禁滥用抗菌药物,防止造成动物产品残留污染或随动物粪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从而污染整个人类生存环境,危及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要检查监督。各地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加强日常监测、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污物外溢、乱弃病死畜禽等事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目标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