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

2013-01-25 02:19陈柏灵梁伟强冯伟龙刘北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征象胸膜边缘

陈柏灵 梁伟强 冯伟龙 刘北利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中医院放射科,广东 江门 529100)

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

陈柏灵 梁伟强 冯伟龙 刘北利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中医院放射科,广东 江门 529100)

目的 通过分析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与特征,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患者23例,其中14例经积极抗炎治疗后CT随访复查,约占60.9%;7例用CT导引对结节病变穿刺活检证实,约占30.4%;2例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约占8.7%。结果 所有结节病例均无卫星灶、血管集束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3例肺内孤立炎性结节的主要CT表现归纳如下:①病灶部位:好发于两肺下叶背段及基底段16例,约占69.6%;其余分散位于两肺上叶及右肺中叶共7例,约占30.4%;②病灶CT表现:病灶不规则形状8例,约占34.8%,圆形或类圆形15例,约占65.2%;病灶边缘模糊或部分清晰的14例,约占60.8%,边缘清晰9例,约占39.2%;病灶边缘长毛刺8例,约占34.8%;病灶浅分叶6例,约占26.1%;病灶密度欠均匀13例,约占56.5%;其内有钙化者3例,约占13.1%;胸膜粘连者6例,约占26.1%;病灶增强扫描强化20例,约占87%,动态增强扫描强化CT净增值≥35~62HU16例,约占80%。结论 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是一种独立疾病,其临床症状轻微,CT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特征,经综合分析结合细节,绝大多数能做出正确诊断。

孤立性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

回顾性分析23例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与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并浅谈CT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方法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间经由CT导引经胸穿刺活检、术后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病变共23例;男17例,约占73.9%;女6例,约占26.1%;年龄28~75岁,平均56岁,45岁以上约占75%。其中:14例经抗炎治疗后病灶吸收证实,约占60.9%;7例经CT引导经胸穿刺活检证实,约占30.4%;2例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约占8.7%。

1.2 临床症状

咳嗽、咯痰16例,约占69.6%;13例有不同程度的痰中带血,约占56.5%;胸痛12例约占52.2%;9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病史(37.5~39℃),约占39.1%;慢性支气管炎4例,约占17.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升高10例,约占43.5%;病程2周~6个月。

1.3 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公司HISPEED型双螺旋CT(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CT扫描方法:所有病例由肺尖—肺底以层厚10mm、层距10mm平扫,并对病灶局部薄层放大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3~5mm,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100mL,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2.5~3.0mL/s扫描,并选择病灶最大层面,分别于注药后15s,75s,135s,195s对病灶中心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运用骨重建、肺窗、纵隔窗和自适应窗观察CT征象。

2 结 果

2.1 病灶部位

右肺14例,约占60.9%;左肺9例,约占39.1%;两肺下叶背段及基底段16例,约占69.6%(其中右侧10例,左侧6例);其余分散位于两肺上叶及右肺中叶共7例,约占30.4%(其中右上叶后段2例,右中叶2例,左上叶尖后段2例,左舌叶1例)。

2.2 病灶密度表现

所有病例中病灶密度均匀10例,约占43.5%;其余病例病灶密度不均,其中有5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约占21.7%;4例病灶内有小空泡征象,约占17.4%;4例病灶内有多个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约占17.4%。在所有病例均作增强扫描中,有20例CT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约占约占87%;其中动态增强扫描强化CT净增值≥35~62HU16例,约占80%。

2.3 病灶形态表现

病灶边缘不规则8例,约占34.8%;其余病灶形态规则;病灶边缘光滑锐利9例,约占39.1%;长毛刺8例,约占34.8%;浅分叶6例,约占26.1%;14例病灶边缘模糊或部分清晰,周围有呈云雾状小片淡薄影,并部分有毛刺,约占60.9%。

2.4 病灶周围表现

本组所有病例的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走行自然,均无血管集束、僵直现象。有6例病灶呈扁平状与胸膜宽基底粘连,并见弧形水样密度影位于病灶两侧向胸膜下延伸,即胸膜尾征,约占26.1%;3例病灶周围有索条状及线状影,约占13%。

2.5 动态表现

本组有14例经积极系统抗炎治疗后CT随访复查,其随诊间隔时间为2~6周,均可见病灶形态有所改变,密度降低,病灶吸收缩小或部分病例病灶完全吸收消散,约占60.9%。

3 讨 论

3.1 病理改变

孤立性炎性结节是肺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病理基础为炎性渗出。肺炎病程在4周以上未完全吸收者称慢性肺炎,为慢性炎性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增生[1],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肉芽组织形成,可有肺组织正常结构的破坏。本组病例经抗炎治疗后、CT引导对结节病变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

3.2 CT影像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文献中[2,3],绝大多数肺癌发生部位无规律性,但以两肺上叶前段及中叶(舌叶)为多见;而肺内炎性病变多见发生于两下叶基底段及中叶;而本组病例无1例见于上叶前段,以两肺下叶基底段多见,这与文献中报道基本相符合。在本组病例中,以年龄偏大为主,临床症状有痰中带血症状者占56.5%,因此容易误诊孤立炎性病变为肺癌的原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若发现肺内孤立结节病变,在诊断时,应考虑到要与炎性病变相鉴别,建议临床积极系统抗炎治疗观察病灶动态变化。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难以鉴别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则应尽快做经胸穿刺活检,避免病情延误。

炎性结节为致病菌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和浆液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因此边缘模糊(模糊征)、血管充血增多(充血征),而没有周围型肺癌所表现的边缘短毛刺、荆状突起、血管集束等现象。有文献报道[4],认为边缘短毛刺及深分叶是周围型肺癌较多出现的征象;边缘光滑,浅分叶或粗长毛刺是良性病变较多出现的征象;所以笔者认为边缘征象对肺部孤立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意义。

周围型肺癌的胸膜改变常以凹陷征为多见,本组病例中,有6例病灶呈扁平状且长轴与胸膜宽基底贴近粘连,并见弧形水样密度影位于病灶两侧向胸膜下延伸,即胸膜尾征,这种征象的病理基础大概是由于病灶位于各级细小支气管,病灶引流不畅,导致不易吸收消散,局部炎性渗出机化粘连。另外本组有3例显示病变周围有较多长条索影和线状影,边缘清晰,未见明显牵拉改变,考虑是在炎症吸收过程中所形成的纤维化所致。所以笔者认为肺内孤立结节病灶附近胸膜的征象是炎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炎性结节密度均匀,无或少见支气管充气征,本组5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4例病灶内有小空泡征象;4例病灶内有多个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可见炎性结节病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密度改变;但这些密度上的改变还可见于肺癌,所以支气管充气征、空泡、病灶内高密度钙化灶等并不是肺内孤立炎性结节的特异性表现,因此还需要结合增强扫描后的CT表现,增强后CT值的改变尤为重要;炎性结节增强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是病灶有丰富的扩张毛细血管,局部血流速度增快,排空快,加上二次循环等的过程,使其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变化[5],增强后的CT值曲线上升速度快且峰值高,达到峰值后曲线稍有下降,然后再度有所增高。本组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增强后CT值变化显示,炎性结节均呈逐渐上升型强化,其强化高峰在135s,其中CT净增值≥35~62HU16例,约占80%。

本组病例有14例经积极系统抗炎治疗后CT随访复查,其随诊间隔时间为2~6周,均见病灶形态有所改变,密度降低,病灶吸收缩小或吸收消散,约占60.9%。但相对于周围型肺癌而言,结节病灶是不会吸收缩小、密度降低的,相反病灶有可能增大,密度增高。

笔者通过对23例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进行观察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病变的病理特点,仔细观察炎性结节的密度、有无分叶、周围毛刺的长短、钙化斑的有无及多少、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征、增强造影后结节的强化改变以及抗炎治疗2~6周后结节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各种征象及紧密结合临床病史,绝大多数孤立炎性结节病变能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表现不典型的病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快进行穿刺活检,通过病理定性,以免延误病情。

[1] 武忠弼.病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8.

[2] 张国桢,滑炎卿,张志勇.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1994,3(2):82.

[3] 张国桢.实用胸部CT诊断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4.

[4]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9.

[5] 张敏鸣,周华,邹煜.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结节的定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3):263-267.

R445;R563

B

1671-8194(2013)26-0166-02

猜你喜欢
征象胸膜边缘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