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3-01-25 02:19张玉东韩志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胃出血源性胃镜

张玉东 韩志超 张 淼

(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分析

张玉东 韩志超 张 淼

(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探讨经其他方式止血无效的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行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经其他方式止血无效的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行放射造影介入动脉栓塞手术治疗,对手术止血效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动脉造影与介入栓塞术,总有效率为85.71%;4例患者止血无效,转行胃次全切除术痊愈。所有患者治疗3~7d后临床症状消失,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患者均保持随访6个月~2年无再次出血复发。结论 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行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能够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且术后恢复较好,并发症较少,是难治性胃出血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法。

放射介入;动脉栓塞;动脉源性;胃出血

动脉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临床中常见的病症,由于出血位置定位难,病因无法较快确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腹部探查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放射性介入与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不但能够确定出血位置还能有效止血。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其他方式止血无效的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放射性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术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28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由患者出血情况判定为动脉源性大出血,且经过胃镜下止血、保护胃部抑制酸性、补充失血等常规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本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27~59岁,平均(47.8 ±3.6)岁,出血至就诊时间24~48h,24h内出血量均在1000mL以上。所有患者均行胃镜、CT等检查方式确诊出血位置,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确定活动性出血病灶,诊断发现溃疡所致出血16例,恒径动脉畸形(Dieulafoy病)所致出血7例,贲门撕裂伤所致出血5例;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经系统化内科治疗24h后无明显效果,在手术治疗前排除局部皮肤感染、严重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性障碍、碘过敏、甲状腺功能性亢进、闭塞性先天心血管疾病、发热与体弱的患者。手术治疗中排除脊髓动脉与腹腔动脉想通,排除对比剂试注射存在显著反流、靶血管导管固定困难等放射介入禁忌证患者。患者均在动脉栓塞治疗前确定出血位置且行电凝或药物喷洒止血无效。所患者在治疗前均由本人或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静脉滴注,同时由医护人员陪同进入放射观察室,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监控,以Seldinger术由股动脉穿刺进行高度选择性插管,直至到达出血灶供血的胃部动脉,行造影术确定出血位置后,选用丝线微粒与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在出血情况显著改善或完全止血后停止手术,对穿刺位置进行加压包扎处理,让患者回病房进行卧床休息,同时保持抗感染、吸氧、保护胃部抑制酸性等常规综合处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注意呕血与黑便等情况的发生。

2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动脉造影与介入栓塞术,其中24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情况消失,总有效率为85.71%;4例患者止血无效,2例溃疡所致出血,2例为Dieulafoy病所致出血,所占比例为14.29%,转行胃次全切除术痊愈。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腹痛与低热等临床症状,在治疗3~7d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患者均保持随访6个月~2年,无失访病例,随访率为100%,且无再次出血复发。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于这个范围[2]。短期内的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即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在某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加压素注射和气囊填塞不能止血,又不能耐受手术,可采用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以控制出血,或经皮作肝穿刺将导管通过门静脉插入胃左静脉或胃短静脉,然后注入栓塞剂,止血率可达90%,但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在1个月后复发出血。

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选用6F导管。经球囊导管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使之阻断流出道远端血流后进行造影,以显示流入道、流出道及曲张静脉。球囊充分阻断远端血流时,靶血管内注入足量栓塞剂,10min后逐渐抽出部分药物,直至药物全部回收为治疗结果。该操作简单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全部操作均在动脉内,安全性强。可进行反复、多次栓塞,不仅用于择期治疗,在胃动脉破裂为主患者发生破裂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且止血失败时,采用此法可望成功抢救患者生命。动脉内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血管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非常有效的[3]。20世纪60年代初期,血管造影术首先被用于明确胃肠道出血部位,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动脉内灌注血管加压素控制消化道出血,并于1972年首次报道了动脉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在70年代,动脉内灌注血管加压素常常作为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只有在灌注血管加压素无效时才谨慎地使用血管栓塞[4]。随着血管栓塞术经验的积累及超选择插管技术的发展,在80年代,血管栓塞术已成为介入性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本组患者在治疗中均行胃镜检查确定出血位置,明确诊断但行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在行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后,除4例患者外,均获得显著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为零。根据文献报道,Dieulafoy病所致出血情况,在放射介入治疗中难以获得确切效果,本组病例中7例Dieulafoy病所致胃出血,2例常规治疗与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均无显著效果,与血管口径与动脉栓塞效果相关的观点相吻合[5,6]。本组病例中绝大部分(85.71%)均能够顺利完成放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效果良好,能够明确胃镜检查判定出血病灶位置与血管的效果,同时确定放射介入方法与胃镜检查能够互相印证,对急性胃出血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次临床治疗证明,放射介入血管造影与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在胃镜下治疗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应及时行放射介入血管造影下动脉栓塞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 熊兴武,赵光荣.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15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0):59-60.

[2] 王永利,崔世涛,张家兴,等.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症介入诊疗价值和影响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6):409-413.

[3] 刘振玉,胡洋,张雪松,等.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和栓塞及药物灌注治疗顽固性消化道出血[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4):77-78.

[4] 邓梨平,梁庆模,张宏文,等.血管栓塞术在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0):3411-3414.

[5] 杨敏,佟小强,王建,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1):10-12.

[6] 蔡东顺,朱望东,龚雪鹏,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z1):126.

R573

B

1671-8194(2013)26-0170-02

猜你喜欢
胃出血源性胃镜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
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胃出血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胃出血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