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肛肠外科的诊治水平

2013-01-25 02:19李君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肛肠肠系膜盆底

李君川

(中牟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中牟 451450)

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肛肠外科的诊治水平

李君川

(中牟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中牟 451450)

进入21世纪,我国医疗技术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期间肛肠外科诊治在新理论、新技术的带动下,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观点有着全新的认识,并对该病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现今,肛肠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肛肠疾病中,同时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后直肠癌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大浪潮中,TME手术治疗正广泛应用国内各大中型医院,为患者带来福音。笔者立足肛肠动力学和相关医学理论,结合国内肛肠外科诊治的最新研究现状,探讨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肛肠外科诊治水平。

基础与临床;肛肠外科诊治;直肠癌;肛肠动力学;TME手术

1 肛肠动力学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肛肠动力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医师对肛肠疾病的诊治水平。现今,排粪造影、盆底肌电图描记、结肠传输的功能试验等肛肠动力学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直肠及盆底动力障碍性的疾病的认识。在便秘医治中,结合肛肠动力学检测手段更为彻底,依据肛肠动力学检测和便秘病理生理学的机制,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功能性的出口处梗阻型;二是结肠输送功能的障碍型;三是二者的混合型。

利用排粪造影,肛肠压力上的测定,盆底肌上的电图描记以及患者排便时的结、直肠和盆底肌的运动,就可以发现比较少见的内括约肌的失迟缓、直肠的内套叠、盆底痉挛等引发的功能性出口处梗阻。近些年来,通过盆底腹膜造影和排粪造影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比较明确的观测肠痛、盆底异常等现象,这将为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一个比较客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现今,许多经过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后,改用手术治疗就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对于难治性的结肠无力而引发的结肠输送的功能障碍型的慢性便秘实施全结肠的切除手术、结肠次全切除手术等,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肠道上的节律性的运动,还能够减轻腹胀,这样就能够有效的缓解或者根治慢性便秘的目的。罗成华(2010)等注重分析了这些手术的治疗效果,强调这种手术方法的总有效率高达80%,同时廖恩龙(2012)在随后的随访中发现,有效率为100%。在经过肛肠动力学的检查中,一般会发现功能性出口处梗阻的患者有着短暂性的解剖学上的梗阻,实施手术治疗就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功能性出口处梗阻的患者的治疗,可以结合肛肠动力学检查所获得结果,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1]。对于以上两者的混合型患者的治疗中,要注意手术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引发便秘的重要病变,另一方面要解决次要的病变。

2 直肠肿瘤的医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同时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目的也开始从单独的开腹根性的手术逐渐转为追求根治性和生活质量的微创手术。随着我国医院广泛应用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提高了直肠肿瘤的确诊率,进一步降低了误诊率,为患者接受治疗争取到了时间。在临床中,经过盆腔CT、直肠腔内的B超及MRI等检查,能够在手术前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和直肠癌浸润的深度,可以为手术前的分期做好准备,有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采用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根治性。从现今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依然是治疗直肠癌最佳方法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许多手术治疗后不理想的现实性存在,例如比较高的复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问题以致困扰直肠癌手术治疗,一旦患者发生手术后的复发现象,就需要二次手术,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与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和加重了经济负担,对此,减少直肠癌手术后的局部复发一直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重点。例如Heald在80年代就提出了TME这一全新的概念。由于传统解剖学一直相信直肠是没有系膜的,而Heald所提出的直肠系膜一般是由盆筋的膜脏层包含着直肠背侧的脂肪以及其结缔的组织、淋巴上的组织。从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完善,是引发直肠癌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高的最重要的原因。临床医疗实践中,在开始采用Heald所报道TME后,直肠癌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急速下降了320%。同时大量的临床病例的治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果,采用完全切除直肠系膜能够显著地降低直肠癌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对此,国内外医学界认为TME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操作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得原则[2]。现今,我国各大医院广泛采用TME手术治疗直肠癌,该手术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当遵循的原则有:一是强调无瘤手术;二是依照TME的原则在患者的骶前间隙实施有效的锐性分离,维持盆筋膜脏层上的完整性,抑制或阻断直肠系膜内癌细胞的播散与残留。

近些年来,新型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的手术治疗效果,也符合现今流行的微创、见效快的医学理念,比较突出的就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谢方利(2010)研究了160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首先建立常规性的人工气腹,在穿刺Trocar,探测腹腔,仔细的切开患者乙状结肠上的右侧系膜,清除肠系膜周围的淋巴结,达到尾骨尖的水平,切除所有的直肠系膜。要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剪开Denonviller筋膜,有效分离到直肠的前壁,接近直肠侧壁,在分离两侧的直肠侧韧带。腹腔镜下经腹直肠癌切除手术:在直肠癌肿瘤下缘≥1.7cm处用直线切割到闭合器的闭合远端上的直肠,并在患者的左下腹做一个长6cm左右的辅助切口,并且取出近端上的肠段,还要在距离肿瘤上缘的12cm处剪断肠管,在经过肛门插到管型的吻合器上进行结直肠吻合。腹腔镜腹会阴切除手术:镜下距离肿瘤上缘12cm处剪断肠管,在患者左侧的下腹部做一个长2cm左右的切口,并拉到近端的肠管的腹腔外实施造瘘。结果手术都取得了成功,也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的时间,效果显著[3]。

3 总 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及民间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引进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同时医学院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对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出宝贵的经验[4]。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变化,要充分结合影像学、肛肠动力学、盆底外科的生理学以及腹腔镜的应用,发挥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解决这些难以诊治的疾病,并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趋势,提出一套切实合乎规律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提高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肛肠外科诊治水平,提高确诊率,改善手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而努力。

[1] 罗成华,廖代祥.慢性便秘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11(2):93-94.

[2] 孙振青,张建立,周岩冰.腹腔镜直肠前切除中PANP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12(2):133-134.

[3] 廖恩龙.中药内服加熏洗配合西药治疗痔疮术后肿痛对照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8(15):73-75.

[4] 姚厚山,王伟军,项洪刚,等.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在肛肠外科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 390-391.

R657.1

C

1671-8194(2013)26-0296-02

猜你喜欢
肛肠肠系膜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基于“护场”理论探讨清热化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机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