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2013-01-25 02:19王树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口病口腔

王树平

(贵州省镇远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东 557800)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王树平

(贵州省镇远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东 557800)

手足口病;儿童;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手足口病是1957年前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儿童传染病。由于肠道病感染病毒引起,其肠道病毒达20多种,以哥萨奇A16和EV71型病毒最常见,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溃疡为特征,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是有极少数重症患儿并发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9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7个月~5岁。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疱疹、斑丘疹,部分病例出现:①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②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③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血压增高。④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60。⑤血糖增高。

1.2 方法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EV71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支持、加强隔离、合理营养、短期内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应先给予保肝、营养心肌药,同时注意血糖、血压监测和防止胃溃疡发生。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有心功能衰竭患儿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一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予20%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心肺功能不全患儿予机械通气时机支持治疗。

1.3 结果

96例经治疗3~14d,各种症状全部消失,均已痊愈出院,未出现脑炎、休克、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大流行,无院内感染,随访3个月,均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

2 护 理

2.1 加强隔离: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和健康带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入院后立即隔离,病室定时进行开窗通风,空气流畅,环境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消毒,即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3次,30分钟/次,加强 注意患儿日用品、食具、玩具、便器等消毒,接触患儿的用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床单、被褥按丙类传染病用物处理,加强床边隔离。

2.2 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急救器械和物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变化并记录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1次,持续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做好心肌酶、血气分析、查电解质、生化、观察患儿有无循环障碍和神经系统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 用药护理:遵医嘱患儿用甲泼尼松龙冲击疗法时,应先给 予保肝,营养心肌药,同时注意血糖、血压监测和防止胃溃疡发生。使用丙种球蛋白,一定要注意输注前用生理盐水对输液管进行冲洗,切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合输注,有脑水肿患儿予20%的甘露醇及速尿脱水降颅压治疗,注意用药后疗效,有心功能不全的患儿,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患儿给予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发热护理:一般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也有不发热者,体温超过38.5℃,可用冷敷、冰袋、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退热剂。需卧床休息,退热期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受凉。

2.5 饮食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造成胃口较差,不愿 进食,饮食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多食含维生素C如西红柿的食物。防止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6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予患儿修剪指甲,皮肤瘙痒时勿瘙抓,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抓伤皮肤,引起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无渣屑,经常清洁皮肤,更换衣服,衣着宜宽松大、柔软,皮肤如有感染时,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2.7 口腔护理: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或氯化纳溶液漱口,有溃疡者给予悉密达加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后涂 擦口腔溃疡面或用锡类散外敷。

2.8 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天用餐后应漱口。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口腔有糜烂时土鱼肝油可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愈合。

2.9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性格特点,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关心患儿,以消除患儿心理恐惧感和陌生感。

2.10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所有玩具、餐具要定时消毒,告知患儿家长此病为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2.11 出院指导:指导家长注意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加强患儿营养,注意休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3 讨 论

HFMD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好发于春夏季节5岁以下婴幼儿,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流行强度大,在流行期间,家长应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1,2]。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患儿有高热、头痛、哭闹不安、手、足、口、臀出现疱疹、斑丘疹时,应及时就诊[3]。在治疗上,做好消毒隔离,进行有效的口腔、皮肤、饮食、心理等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处理,可有效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1] 刘洪根,麦惠娟.102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6):75.

[2] 龚利纯.21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5):41.

[3] 郑军.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214.

R473.72

B

1671-8194(2013)26-0256-02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口病口腔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手足口病那些事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警惕手足口病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