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探讨

2013-01-25 02:19张艳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急性期病情脑梗死

张艳梅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探讨

张艳梅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经相应的抢救治疗以及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改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脑梗死,急性期;护理

脑梗死起病较急,病程较长且并发症较多,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临床治疗中,除了要加强治疗配合,还应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在47~85岁,平均为(64.5±11.3)岁。其中,5例患者入院时昏迷,9例嗜睡,25例伴有高血压,4例伴有糖尿病,2例伴有脑出血,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的起病较急,患者及其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突发病情,因而表现为悲观、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同时,鼓励患者大胆抒发内心的感受,全面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便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解决其心理问题及困难。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这些特殊情绪,及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预后情况,并向其讲解常见老年性生理特征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使其挣够正确地认识并接受自身的疾病现状,以消除其疑虑、担忧、悲观等情绪。并应告知其必要的保健常识,派专门的护理人员帮助其购买物品等,使其感受到关怀与帮助。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同情和尊重患者,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协助其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并积极地配合治疗。

1.2.2 病情观察

由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情多较为危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等的变化。对于患者存在单侧瞳孔散大或者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如发现脑疝,应立即予以快速静脉输入20%的甘露醇250mL,在15~30min内即输完。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一旦发现神志清醒者突发嗜睡、语言不清或者反映迟钝等状况时,应警惕发生新的梗死,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配合治疗。

1.2.3 体位护理

患者应取平卧位,以促进脑部血供,切勿用冰袋等进行头部冷敷,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而引起病情加重。同时,因脑梗死急性期存在偏瘫以及意识障碍者,应加强安全防护,以免发生跌倒或者坠床;如有躁动不安现象,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双手约束、床旁设置护栏等,以免各类管道松脱或者意外拔管,患者翻身或者下床时应有人协助或者扶持等。

1.2.4 病房管理

因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这类患者多合并各类慢性疾病,导致其住院时间较长,住院环境因素对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卫生、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每天打扫病房,室内各类物品均应摆放整齐,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保持光线充足,每天开窗通风2次,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同时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感冒。

1.2.5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患者常规予以吸氧,对于喉头有痰者,应及时予以吸痰处理,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神志清醒者,护理人员应鼓励其进行深呼吸,尽量咳出痰液。存在意识障碍者,特别是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舌后坠而导致呼吸道阻塞,且极易发生呕吐物以及口咽分泌物等误吸,从而引起缺氧。如发现患者的鼾声较大或者舌后坠时,应取侧卧位并保持头部后仰,并以手将下颌角向前轻托,以纠正患者的舌后坠。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呼吸道的分泌物过多并伴有呕吐者,应及早进气管切开,以迅速改善呼吸功能。

1.2.6 饮食护理

对于意识障碍者以及严重呕吐者,通常予以禁食1~5d,此后可改为鼻饲等,早期应予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尽快补充营养,并保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在进行鼻饲前应先予以合理吸痰,在每次灌注之前均应先将胃液抽除,并注意观察是否有胃内出血的情况。在鼻饲结束后短时间内切勿搬动患者,并尽量不予以吸痰处理,以免发生反射性的呕吐。如患者合并糖尿病,则应根据糖尿病饮食要求予以进食。对于老年患者,因其牙齿松动、脱落等,咀嚼功能降低,加之消化机能降低、贫血等,极易发生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等,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综合情况,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需求,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注意饮食搭配适宜,确保饮食有节,做到饮食做工精细,口味适宜、高营养、易消化吸收,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及抵抗力,有利于优化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1.2.7 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脑梗死患者为见于中老年患者,其呼吸道的功能减弱,特别是昏迷患者的吞咽反射以及咳嗽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较多或呕吐物被吸入肺部,病房内交叉感染等因素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定时予以翻身和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必要时吸痰;保持并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室温18~20℃相对湿度60%~70%。②泌尿系感染:患者若存在尿失禁或者尿潴留,应及时予以留置导尿管,每日更换1次尿袋,并以0.5%的碘伏棉球对会阴进行擦洗每日两次;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期留取尿液标本送检,并行膀胱冲洗,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③褥疮: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以免发生褥疮。保持床铺的平整、洁净、干燥,定时翻身,可予以睡气圈、气垫床等。昏迷或者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翻身,可在受压部位予以放置水囊,利用水囊中水的流动性而按摩受压部位,可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减轻局部压力等作用。

1.2.8 肢体以及语言功能锻炼

因患者存在肢体残疾或者语言功能障碍,应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及早恢复患者的语言清晰度并减轻肢体残疾。患者的生命体体征平稳以后,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康复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9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脑梗死的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鼓励患者戒烟酒,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食新鲜蔬果,饮食应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应坚持进行功能锻炼,遵医嘱服药,以改善预后。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本组患者经为其1个月治疗和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7 ±17.3),较治疗前的(22.7±9.4)显著降低;以巴氏指数Barthl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为(73.5±8.4),较治疗前的(33.8±8.9)显著改善;以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价其运动功能为(69.5±27.5),较治疗前的(24.9±8.3)显著改,P<0.05。住院期间未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3 讨 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或者血液突然完全中断,引起供血区在一定时间以及一定范围内发生脑组织结构连续性地崩溃、破坏,进而发生的一系列生化代谢异常症状、病理形态变化以及生理功能丧失等症状[2]。及时有效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基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3]。加强体位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管理等,可降低误吸、肺部感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严密观察病情,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配合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4]。本研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上述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显著改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均得到显著提高,住院期间未发生肺部感染、褥疮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1] 拾丹丹.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4):92.

[2] 伍玉珍.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4):99.

[3] 赵存英.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9):49.

[4] 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14.

R473.74

B

1671-8194(2013)26-0277-02

猜你喜欢
急性期病情脑梗死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