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2013-01-25 02:19农大件李国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放射治疗胶质瘤

农大件 李国成 周 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 柳州 505005)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农大件 李国成 周 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 柳州 505005)

神经胶质瘤;治疗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为胶质瘤。主要来源于神经上皮,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左右[1]。常见分类有:星形细胞瘤、星形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好发生于男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多数为侵润性生长,预后较差[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及局限性神经损害症状等症状。

由于胶质瘤多呈侵袭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恶性程度各有不同,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治愈率低[3]。本病容易复发,晚期多死于脑疝。到目前为止,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然而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辐射耐受程度可能引起残余病灶再次复发[4]。此外,由于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等因素降低了肿瘤内化疗药物的有效浓度。而且肿瘤本身发生耐药性、出现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均可使化疗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5]。为了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国内外的神经外科医师采用了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及光动力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近年来对神经胶质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1 手术治疗

目前采用最多的仍是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胶质瘤。对于低级别的神经胶质瘤,手术治疗预后与手术切除的范围有关,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神经导航手术治疗、术中荧光实时导航下胶质瘤切除术等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6]。

1.1 显微外科手术

随着影像学和显微外科设备的不断更新,显微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发展中应用逐步扩大。显微外科手术是指先从瘤内吸除肿瘤,然后逐渐向瘤外至脑水肿带或正常脑组织边缘进行肿瘤“全切”。由于大脑功能区及某些解剖位置较为复杂使得肿瘤难以彻底被切除,如果手术不当会导致脑重要结构被破坏,出现偏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有利于神经胶质肿瘤的切除也不至于脑重要结构被破坏,起到了治疗与保护的双从效果,近些年来常应用此技术治疗神经胶质瘤。张建会[7]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胶质瘤1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应用CT或MRI影像学进行肿瘤定位切除肿瘤,结果示12例患者中8例采用全切手术,占66.7%,4例部分切除,占33.3%,经过定期的回访观察,8例恢复良好,3例好转,1例出现偏瘫,但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说明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神经胶质瘤较好的方法。

1.2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是指在神经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寻找颅内肿瘤,对病灶进行切除,为手术提供了实时精确的定位,有利于肿瘤组织的全部切除,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神经胶质瘤手术时,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为胶质瘤进行定位切除,在神经导航技术的指引下准确到达病灶。对于深部的胶质瘤,也可更安全、可靠的到达肿瘤病灶予以切除,手术精确性有所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缺点在于费用较高,并且患者和医师在高强度的磁场条件下安全性也有待考虑。刘嘉霖等[8]术中应用核磁功能神经导航技术辅助治疗低级别的神经胶质瘤88例中,65例影像学病兆全切除,全切率高达73.9%,并且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4%,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研究所示应用核磁功能神经导航技术明显提高胶质瘤的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降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1.3 术中荧光实时导航下胶质瘤切除术

应用肿瘤荧光导航物质光敏剂,在术前和术中介入时可以产生荧光物质,这些荧光物质在血流的作用下聚集在肿瘤部位,运用荧光手术显微镜通过荧光物质的聚集可以确定胶质瘤所在的位置,起到指引的作用。常用的增敏剂有5-氨基乙酰丙酸等物质。梁晨等[9]对荧光引导切除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研究中,目前有多种荧光物质对肿瘤组织进行标记,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能够显著提高胶质瘤的全切率,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对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滕雷等[10]在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鼠脑C6胶质瘤的荧光特性研究中,经股静脉向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体内注射5-氨基乙酰丙酸后,使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在6h左右肿瘤表面的荧光显示最强,清楚看到肿瘤的位置和形态,为临床选择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进行胶质瘤切除术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指运用电离辐射的作用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杀死或者抑制,起到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从而延缓患者的生命。

2.1 常规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能够对肿瘤最大范围的进行治疗,完全不依懒于影像技术对肿瘤侵袭范围的识别。优点是能够全面的对肿瘤进行放疗,缺点是不能够选择性的对抗肿瘤组织[11]。

2.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是利用立体定向装置和影像设备准确勾勒出肿瘤组织所在的空间位置,经计算机三维处理后,对其进行较高剂量照射,从而达到消灭肿瘤又能够保护正常组织。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一次性地用窄束的高能射线毁损选定的颅内的肿瘤目标。

2.3 适形放疗和精确放疗

采用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更大限度地杀灭了肿瘤细胞,而且更好地保护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减少并发症。精确放疗由于射野内包含的正常组织相对较少,对于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再程放疗时,精确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13]。目前也较为常用。

3 化学治疗

由于神经胶质瘤的异质性、耐药性及血脑屏障等因素,传统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常用的新药福莫司汀和替莫唑胺[14,15]。不良反应小,长时间用药耐受性好,已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药物之一。常采取在放疗后应用化疗或是联合运用药物进行化疗,对提高疗效和复发以及产生耐药的高级别的胶质瘤均有效。

4 基因治疗

在胶质瘤发展过程中,肿瘤基因被过多的表达,基因治疗的目的就是干预肿瘤基因和替代肿瘤抑制因子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抑制[16-18],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自杀基因、反义基因、免疫基因和抗肿瘤血管基因,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5 其他治疗

光动力治疗[19]和免疫治疗[20]等治疗对肿瘤手术及延缓肿瘤复发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已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根治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随着科学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不断改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张玉贤,刘洁.神经胶质瘤的治疗进展[J].药品评价,2012,9(33):31-33.

[2] 熊学辉,袁苏涛.神经胶质瘤治疗方法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 2011,33(4):145-146.

[3] 雷霆.脑肿瘤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12-515.

[4] Partap S,Fisher PC.Update on new treatments and developments in childhood barin tumors[J].Curt Opin Pediatr,2007,19(6):670-674.

[5] Benesch M,Eder HG,Sovinz P,et al.Residual or recurrent cerebellar low-grade glinma in children after tumor tesection: Is retreatment needed?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from 1983 to 2003[J].Pediatr Neurosurg,2006,42(3):159-164.

[6] 刘华亭,杨天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策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5):958-960.

[7] 张建会.幕上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13-214.

[8] 刘嘉霖,马晓东,郭胜利,等.术中核磁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40-541.

[9] 梁晨,郭世文.荧光引导切除术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研究及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4):250-252.

[10] 滕雷,鞠东辉,单强,等.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鼠脑 C6 胶质瘤荧光特性的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8,6(1):25-27.

[11] 印海林,吴伟莉,金风,等.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及辅助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的临床研究[J].肿瘤,2011,31(5):428-430.

[12] 原续波,康春生,颜成虎,等.立体定位注射靶向功能载药纳米粒子治疗恶性脑胶质瘤[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25(6): 765-766.

[13] 常香云.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4):217-218.

[14] 夏亮.神经胶质瘤药物靶向性化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2):171-174.

[15] 李君,龙林海,雷陈,等.自噬在神经胶质瘤放化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25(1):106-109.

[16] 胡骕.基因芯片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4):190-192.

[17] 常骏,潘先文.胶质瘤基因治疗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3):184-185.

[18] 丁建波.神经胶质瘤的基因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5):418-422.

[19] 王宇,朱菁,张慧国,等.HPPH光动力学治疗鼠 G422 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应用激光,2012,32(5):447-455.

[20] 徐昊.脑胶质瘤的被动免疫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0): 1295-1298.

R739.4

A

1671-8194(2013)26-0058-03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放射治疗胶质瘤
基于BOPPPS 模型的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进修医师显微外科培训中的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系列性科普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