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3-01-25 05: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6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

敖 春

(贵州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贵州 遵义 563002)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敖 春

(贵州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贵州 遵义 56300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患儿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26例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返回病房。结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是保障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术患儿安全出院的关键。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畸形,患儿出生后即有心脏病变,是最常见而且病种繁多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组畸形疾病,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这些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约1/3在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1]。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都能及时得到确诊和彻底根治,对某些复杂心脏畸形亦能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因此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患儿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及术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12例,女12例;年龄2~11岁;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患儿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及术后护理。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①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轻型无症状者,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②保持患儿安静,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及时满足患儿需要,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增加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③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人,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心功能不全者,应限制钠盐的摄人,合并贫血者,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⑥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2]。

2.2 预防和控制感染

①向患儿和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预防感染的知识。平时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传染性疾病,并发肺炎。②病房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18~22℃,定时对室内空气消毒。③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④注意饮食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⑤做扁桃体摘除术或拔牙时,术前、术后应用足量抗生素,防止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2.3 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①预防心力衰竭: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脏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禁止大量输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让全天静脉入量在24h内均匀输入,必要时应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控制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烦躁。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②防止缺氧:患儿常因哭闹、排便、寒冷或创伤等诱发缺氧,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青加重、哭声微弱等,重者可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将患儿下肢屈起,置胸膝卧位等措施。患儿常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③防止脑栓塞:青紫型患儿在夏天、多汗、腹泻、高热时应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防止因血液过分黏稠而形成脑血栓[3]。

2.4 心理护理

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技术操作熟练,消除患儿的紧张。充分理解家长和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疗计划等,并介绍同类疾病治愈的病例,让患儿和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出院前指导。

3 结 果

24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3d、5d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手术成功率100%,4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经治疗护理恢复正常,术后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

4 讨 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孕母宫内病毒感染、大剂量放身线、代谢性疾病、应用某些药物,以及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等有关。其中,遗传与妊娠早舅宫内病毒感染为常见因素[4]。除心力衰竭患儿暂缓外,其他患儿均应实行计划免疫,预防各种传染病。病室要定期消毒,严格探视制度,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同住一室,避免交叉感染;随气温的变化,根据患儿的体质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防止肺部感染;患儿接受小手术(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时,均应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本组资料显示,26例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返回病房。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是保障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术患儿安全出院的关键。

[1] 胡桂梅,张丽,张靖,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07,14(1):43-45.

[2] 杨冬梅,姚怀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2):1007-1008.

[3] 周晓玲.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5(12):90-91.

[4] 李桂娇,蒋慧,农彬.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31-33.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O Chun

(Department of Nursing ,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point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Methods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December to 2013 January 2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al nursing before operation for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nursing and postoperative care and cooper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Results26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intervention, returned to the wards.Conclusion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is a prerequisite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moothly,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s the key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afety discharg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473.5;R541.1

B

1671-8194(2013)16-0013-02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