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3-01-26 13:56陈卫东李继新王丰
中国烟草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机耕烟农连片

陈卫东,李继新,王丰

贵州省烟草公司, 贵州 贵阳550003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因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1]。同样地,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也不能照搬一种模式,而是应根据烟区自然、经济、社会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发展模式[2]。我国烟叶种植大部分集中在地理交通不便、社会经济落后、烟农素质不高的西南山区,其现代生产方式的实现路径显然有别于平原及丘陵地区。那么,山地烟区究竟该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直是烟草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贵州烟草创新提出“珍珠项链式”模式,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1 模式提出背景

与传统农业生产相同,传统烟叶生产具有种植区域分散、作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等特点,严重影响烟叶质量均一度和稳定性、烟农种烟积极性、卷烟生产原料保障稳定性[3]。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的快速发展,对烟叶生产的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烟叶生产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客观需求[4]。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烟草竞争加剧和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转变烟叶传统生产方式、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需求更加迫切。

1.1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一般思路

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用现代经营方法管理的,用高效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用良好生态环境支持的农业[5]。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探索,其发展思路已基本明确,那就是: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以机械化作业为标志,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推进生产组织由单家农户为主向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为主向社会专业化服务转变、生产手段由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手段为主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降低烟农生产投入、劳动强度和经营风险,提高烟农种烟效益和烟叶质量[4]。

1.2 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上述思路来看,核心是集约化,前提是规模化。然而,我国烟叶种植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山区,与平原相比,在发展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方面存在很多先天劣势:

一是生产要素相对分散。在种烟土地上表现为土地狭小、连片度低、区域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和连片种植;在劳动力资源上表现为村落分散,外出务工率高,不利于集约化作业;在资金投入上表现为均贫现象突出,集资能力更弱,不利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二是地理条件相对恶劣。突出表现为地块间高度差异大,片区间相互通连的机耕道不多;单块土地面积小、坡度较大、耕层薄,部分内隐石砾,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三是设施装备相对不足。受制于地理条件和田块小散,山地烟区设施建设成本高、占地影响大、利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从而导致装备量少,不利于集约化作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是主体素质相对低下。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农民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等,素质相对低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更保守,新技术接受意识和执行力不强,不利于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水平提升;其次是更自足,合作意识不强,且不善合作,不利于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作业。再次是更贫穷,投入能力不足,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

1.3 “珍珠项链式”模式的提出

综上所言,克服生产要素相对分散、地理条件相对恶劣、设施装备相对不足、主体素质相对低下的现实禀赋,创造集约化经营的各项条件,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是山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贵州省烟草公司创造性提出了“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放弃“大规模、大连片”的常规发展思路,以相对集中、区域集约为理念,既追求规模高效,又兼顾山区实际,实践出一条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高效路径。

2 模式内涵与实现措施

“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小集中、大串联”的烟叶种植布局为核心,以“系统配套,集中使用”的基础建设模式为保障,以“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生产组织模式为纽带,以“分类集成,区域选用”的技术应用模式为支撑,以“网格管理,信息通联”的基础管理模式为手段,以“以烟为主,综合发展”的烟区发展模式为目的的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路径。

2.1 种植布局——以“连片小区”为珠,以“机耕路网”为链

模式内涵:一是不追求超大家庭农场式的连片经营,而是通过协调不同农户在同一区域的集中种植,实现连片种植、分户经营;二是不追求烟叶种植的大规模连片,而是重点打造规模13.3~66.7 hm2的区域小连片;三是将所有小连片区域以机耕道相连接,辅之以必要的农机入田口,最终形成“小集中、大串联”模式。

实现措施:(1)以村为单位统一种植制度。引导乡镇、村委会统一单双年份轮作规划,将各烟叶种植户原本随意的轮作制度进行统一,促进每年植烟土地的相对集中。在一些小麦、油菜晚熟产区,大力发展麦套烟、油套烟等种植模式,解决因前茬作物晚熟影响烟叶移栽期的问题。(2)多种形式协调土地流转。引导各烟农合作社成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平台,促进流转对接;烟草部门充分利用土地转包、转让、反租倒包、互换、股份合作、转租、联合经营等土地流转手段,辅之以连片流转补贴,引导协调区域内土地连片种烟。如安龙县依托合作社成立土地流转收储中心,将外出务工农民休耕、闲置的耕地统一收储,再根据耕地区位的连片性和规模性,有目的地转包给当地种烟专业户。(3)建立烟农联合组。以烟地连片为依据,将20至100户烟农联合起来,引导成立烟农联合组并推选组长。联合组统一聘请专业化服务,统一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统一移栽时间和生产标准。(4)片区串联。将机耕道建设作为烟叶小集中、大串联种植作业的纽带。通过机耕主道实现每个连片小区与集群烤房、育苗工场的连接,以便于烟苗运输和集中烘烤,通过机耕支道保证连片区域内每块烟田的农机进入。

2.2 基础建设——以“集群装备”为珠,以“普惠服务”为链

模式内涵:一是改分散建设为集群建设,在综合考虑种植布局和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宜大则大,提高设施装备的利用效率和集约化作业效率;二是改单独设计为系统配套,充分考虑各单项设施装备的应用联系,提高建设和使用的综合效率;三是改装备散户为集中普惠,通过补贴集群建设和专业服务,实现设施装备对生产主体的广受益,最终形成“系统配套,集中使用”模式。

实现措施:(1)着力提高设施设备的配置集中度和利用效率,如对育苗设施和烤房实行工场化集群建设,针对不同“连片小区”烟叶种植集中度和作业半径需求,合理确定集群规模;农机购置重点补贴烟农合作社,关键环节实行有偿集中服务。目前,全省共建育苗工场138个,育苗可供移栽面积128666.7 hm2;建集群密集烤房3464处,可满足175333.3 hm2烟叶烘烤需求。(2)统筹考虑各项设施装备之间的相互联系,一是彼此连通,如基本烟田、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三者之间通过机耕道实现连通,农机与烟农之间通过合作社联通;二是相互支撑,如机耕道设计要以农机选型为依据,土地整理要和排灌设施建设同步规划;三是消除影响,如水利设施规划要考虑对烟田机耕的影响,机耕道建设要统筹考虑烟田排灌。(3)针对山区地形特点,田间作业机械以小型、轻便、一机多用型为主,同时,统筹考虑机械研发推广的技术复杂性、操作方便性和推广经济性,在某些环节实行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半自动型。如国外烟叶采收机均价在100万元以上,且体型较大不适合山地作业,为此,黔西南州烟草部门研发了半自动型田间采叶机,较好地兼顾了成本和效率。(4)将烟农合作社作为烟草部门补贴配置设施设备的产权主体、经营主体和维护主体(烟草部门保留资产处置权),将各类设施装备移交给合作社,实现烟农自我服务和可经营性设施(如农机、育苗设施)的以用促养。目前部分合作社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已经超过1亿元。(5)建立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如黔西南州各种烟县成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办公室,将政府烟叶财政税收的5%作为设施管护专项经费,依托合作社开展非经营性设施(如水利设施、机耕道)的有偿管护,确保持久利用。

2.3 组织方式——以“分户经营”为珠,以“统一服务”为链

模式内涵:一是坚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展烟叶生产经营;二是针对用工较多、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关键生产环节,依托合作社开展有偿专业服务,最终形成“种植在户,服务在社”模式。

实现措施:(1)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烟农投入能力和管理素质,培育适度规模生产主体。通过对不同规模烟农多年种烟效益的大量调研,确定贵州山区目前烟农种烟最适规模为1.33~2.66 hm2。(2)开展分类激励,依据烟农合作任务完成情况、技术要求落实情况、种烟基础条件情况,每年对烟农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对烟农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烟农给予差异化激励政策,引导烟农提高合同履行和技术要求执行力。如兴仁县雨樟烟叶基地单元通过连续几年的分类激励实施,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烟叶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均一度。(3)引导烟农选择重点环节,建立综合服务合作社,重点普及5项“基本服务”,即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支持发展5项“特色服务”,即物资运输、设施管护、资源流转中介服务、有机肥堆置发酵和农机维修。目前,全省5项基本服务的作业比例均达到50%以上。(4)烟草部门对重点环节专业服务给予专项补贴,如烟农购买专业化育苗价格600元/hm2左右,其中合作社向烟农收取300~450元/hm2,烟草公司补贴150~300元/hm2;聘请专业机耕整地价格900元/hm2左右,其中合作社向烟农收取600~750元/hm2,烟草公司补贴150~300元/hm2;聘请专业化植保价格120元/hm2左右,其中合作社向烟农收取45~75 元 /hm2,烟草公司补贴 45~75元 /hm2;聘请专业化烘烤服务价格2.4元/kg左右,其中合作社向烟农收取1.6~1.8元/kg,烟草公司补贴0.6~0.8元/kg;聘请专业化分级服务价格1.2元/kg左右,其中合作社向烟农收取0.6~0.8元/kg,烟草公司补贴0.4~0.6元/kg。(5)针对烟叶种植财务管理、雇工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创新开发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制定指导性管理模板和系列分析表格,指导烟农合作社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2.4 技术应用——以“分类创新”为珠,以“标准统筹”为链

模式内涵:一是创新方式上实行“分类集成+针对创新”,二是创新主体上实行“科技园+示范户”,三是创新推广上实行“标准统领+集成应用 ”,最终形成“分类创新,标准统筹”模式。

实现措施:(1)高效设施创新。如兴义市在土地资源紧张的烟区探索旋转大棚集约育苗,通过在温室大棚内安装旋转设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开展烤烟育苗,其土地利用率是普通温室大棚的2倍。(2)高效工艺创新。如全省推行散叶烘烤工艺,一改传统编烟上炕方式,配套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提高了烘烤效率。安龙县引进消化日本组装板房式烤房和精密控制工艺,对现有烤房进行针对性改造,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的均一性。(3)高效流程创新。如黔西南州实施采运烤一体化作业,采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烟框,直接下田采收烟叶,将烟田采收、鲜叶运输、烟叶上炕、烘烤、下炕、回潮等环节贯穿起来,整个过程烟叶无需取出,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烟叶质量均一性。(4)高效作业创新。如普安县探索集装厢高效烘烤,在具备条件的烘烤工场,使用大型钢架集装厢装烟上炕和烘烤,提高装烟上炕效率,烤房烘烤容量是一般挂杆烘烤的2倍。(5)高效标准创新。编写出版《贵州省烤烟标准体系》,且每年针对部分创新成熟技术,对标准体系进行补充。兴仁县实施“SRTP”生产管理模式,将烟叶GAP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社会责任管理有机结合,创新提出SRTP概念,并制定细化评分标准,较好提升了烟草员工和烟农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环保意识。(6)高效创新推广。采用“技术中心‘科技示范园’+基地单元‘科技示范户’”的体系模式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地区公司成立烟草科技示范园,同时以烟叶基地单元为单位聘请科技示范户,每个基地单元选择5户左右的种烟技术过硬、作风淳朴的烟农作为示范合作对象,统一颁发“烟草科技示范户”奖牌。示范烟田的生产管理归属烟农,烟草部门制定技术标准交烟农执行,并对技术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对烟叶种植给予收入保底补贴。

2.5 基础管理——以“一站四线”为珠,以“信息管理”为链

模式内涵:打破行政区划,以基地单元为单位,一个单元配备1个烟叶工作站和4条左右收购线,平均每条收购线收购烟叶1.25万担左右。各站(线)配备烟叶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管理软件实现规范化高效管理,最终形成“网格管理,信息通联”模式。

实现措施:(1)基地单元片区划分、网格管理。根据地形地貌和小生态特点划分基地单元,根据烟叶生产布局和交通条件划分管理片区,片区内划分网格,以网格为单位配套设施建设、技术人员和专业化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2)基层站(点)机构扁平、人员优化。按照现代烟叶生产方式要求,以“机构扁平化、岗位专业化、业务流程化、管理信息化”为原则,系统规划基层站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业务流程。(3)信息软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将各项业务流程整合至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过程数据传递和追踪管理。在生产收购环节,烟叶工作站(线)通过信息系统将工作任务发布到片区管理员的手持终端设备,工作任务完成后,管理员将工作结果反馈至工作站。烟叶站(线)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烟农发送政策、气象、技术等信息。

2.6 烟区发展——以“烟叶经营”为珠,以“产业扶持”为链

模式内涵:依托在基层组织、惠农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产业引导和扶持,推进烟区经济发展和烟农致富。一是通过补贴保险、技术改进等措施,多方面提高烟农种烟收入;二是引导发展以烟为主的多种经营,增加烟农综合收益;三是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最终形成“以烟为主,综合发展”模式。

实现措施:(1)大力推广自育优质新品种、有机肥改良土壤、散叶烘烤等先进技术,提高种烟单产和产值。(2)与保险公司合作,试点烟叶种植保险,降低烟叶种植风险。全省22个种烟县先期开展保险试点工作,统一按照“352”原则,即保费的30%由政府补贴,50%由烟草部门补贴,烟农自支20%保费,受灾烟田最高可获400元保险赔偿。(3)探索发展“蒜套烟”、“菜套烟”、“药套烟”等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和“烟-草-畜”等循环农业,利用闲置期的温室大棚、烤房,开展花卉、蘑菇种植,增加烟农综合收益。(4)产业投入开展大型水源工程建设、土地整理、机耕道建设等工作,解决烟区人畜饮水、机械作业和交通运输条件。(5)每年选择若干种烟村,结合多方政策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烟区村容村貌,丰富烟农文化生活。

3 模式应用展望

截止到2011年底,贵州省按照“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共实施50个烟叶基地单元,涉及种烟县(市)34个,种烟农户67211户,基本烟田170666.7 hm2,烟叶种植63333.3 hm2,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烟叶生产条件有效改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烟叶质量稳步提升,带动效应不断彰显。

“珍珠项链”模式的提出和实践,有效解决了山区资源禀赋不足,满足了现代烟草农业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模式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其推广过程中必须持续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该模式所倡导的是一种相对集中概念,对于模式中所涉及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区域集中度、设施集中度、组织集中度、管理集中度等,并没有精确定义,需各产区结合当地自然经济实际条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最佳的集中度。

二是该模式的效应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在各项“珠”与“链”之间,存在着紧密错综的系统关系,这些关系越顺畅,现代农业的集约效应就越明显。显然,对这些关系的持续挖掘和分析应用将是一项长期课题。

[1] 何泽华.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 中国烟草学报, 2005, 11(3): 1-4.

[2] 王丰, 唐新苗.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的职能定位[J]. 中国烟草学报. 2009, 15(4): 72-75.

[3] 王丰. 现代烟草农业的分工制度问题[J]. 中国烟草学报,2010, 16(1): 81-84.

[4] 丁伟, 王丰, 李继新, 等. 加拿大烟叶生产对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启示[J]. 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1): 47-50.

[5] 孙浩然.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06 (2): 61-64.

猜你喜欢
机耕烟农连片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松桂镇烟农结构变化与对策分析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接贤宾·丰收庆
2019年全国烟农增收现场会聚焦“自主品牌、共建渠道和产业融合”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工匠培训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