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需要一颗法治的心

2013-01-30 04:16刘祥福
中国检察官 2013年17期
关键词:法令信仰法治

文◎刘祥福

“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她直接明了指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阐释“中国梦”,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我认为,在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理想的“中国梦”里,最需要一颗法治的心。

通过法治途径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已逐步由物质经济转向心经济、幸福经济,由解决温饱转向谋求公平正义。广东要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是必然的基础前提。只有大家都由衷地坚持法治的价值取向,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使社会公平有序,使人民凝心聚力,我们才能更快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拼资源、拼汗水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广东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环境,以公平和正义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更好地激发创造活力。

推进法治建设,必须避免各种迷信。迷信人和迷信制度都是法治的偏颇。任何时期的法律都是因时因地而制宜的,“刻舟求剑”的法治思维和因人成事都不会带来长久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华曾以世界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1500年之久,对法治是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的。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个社会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秦朝法令严苛,人们还是起来革命。明朝惩贪有剥皮填草点天灯的残酷,但贪官还是前仆后继。法令严密,犯法的人甚至会做坏事之前,先找出法律的漏洞,让做的坏事合法,使法律不能制裁他。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的道理一样,人都讲道德自律,做错事会惭愧,有羞耻心,不敢做不道德的事,这才能达到政治的目的。我们防范职务犯罪,固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但必须了解“心病还须心药医”。因为,一切制度都是人在执行,执政执法的人有了贼心,即使再完善的法律和制度,都是约束不了的。法律的精神就是教育人要学会自律。古人提醒我们:“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所以,推进法治,必须形成法治文化的真信仰。中国的“为政”是教化,教是教育,化是感化、风化。中国政治的真理,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为政,权力是没有用的,靠的是真信仰,从脚下一步步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不欺人,不自欺。人民信服,天下归心,才是真正的凝聚力。有了真正的凝心聚力,才有可能使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富强和谐、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露反腐决心,新一届中央领导把反腐败作为实现“中国梦”前提,反腐抓贪、南巡广东、政治局“八项规定”、解放军十项新规、“大部制”改革等,连珠重炮,都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变风气,由上而下,身先士卒带动,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毕竟,法治不是法律条文写出来的,不是层层级级红头文件要求得来的,移风易俗,靠的是上行下效的真教育,真正践行信仰,形成文化风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既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更要在中国文化里寻找历史的智慧和经验,形成法治的文化信仰,形成不想腐的文化导向。

信中国梦,必然由一颗信法治的心开始。

猜你喜欢
法令信仰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的颁布、执行及其影响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肺栓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