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分析

2013-01-30 15:29宫丽颖
中国出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基地数字国家

文/宫丽颖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世界出版业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急剧变化,数字出版业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加之业界、业外关联企业及机构的协同努力,数字出版业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传媒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其中,着力建设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成为我国打造世界出版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发展状况, 探析其发展的特点与局限性,试图为基地的建设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状况

2008年7月我国第一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建立。为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升级,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该政策的大力指引和推动下,截至2012年年底,新闻出版总署又批准成立了重庆、杭州、中南、西安、天津、广东、华中、江苏、安徽等9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0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集中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构建了我国数字出版业区域发展的初步格局。

1.强大的政策支持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建立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国家及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政府通过制定促进数字出版基地相关规划以及税收、财政、人才等多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引导和扶持,有效地整合产业上下游力量,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实质性发展。

上海在全国首例将数字出版产业规划列入市发改委文化规划,浦东新区制定了包括税收、投融资、财政扶持、办公用房租赁、人才等方面在内共42条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政策》,还设立了“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专项资金”,使入驻企业和人才可享受众多优惠政策。重庆市政府从2009年到2012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基地,推出入驻企业减免收费、返还税收、入驻奖励等优惠政策,同时负责建设数字出版监控平台和新闻出版数据库,出台了《关于加快重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八大发展任务。西安高新区成立了基地运营平台,一期投入30亿元资金用于基地基础建设和平台搭建,之后每年拿出8000万元扶持产业发展。湖南将基地建设列入省“十二五”重大规划项目,基地利用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数字出版投资者和创业者。湖北也将建设基地列入了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省政府重点工作,由省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出资3000万元至5000万元,建立了华中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天津利用政府的财政资金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小额贷款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为入驻基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基地招商引资和企业孵化。杭州市政府发布了《杭州市数字出版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资金、财税政策、版权保护、人才工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免征新办数字出版企业的三年企业所得税等。安徽省合肥市政府制定了《合肥市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试行)》,使入驻企业可享受专项资金补贴;建设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和骨干项目可享受扶持专项资金;对入驻园区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租金优惠、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政策;企业设立的国家级、省级中心的数字出版研发机构、建立数字出版技术支撑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人才引进等都可获得奖励或补贴等。

2 .明确的基地建设目标

十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均制订了明确的建设目标,为基地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力争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地区领衔的数字出版基地是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长期的发展目标,推动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升级是每个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愿景。多数基地的目标将在“十二五”末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作为未来的目标。各基地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等特点,设立了若干年后的发展规划及具体的指标,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如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力争到2015 年产值规模位居全国城市前三位”;中南国家数字基地“到2020年力争实现入驻企业不少于300家,年销售收入不少于500亿元”;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通过10年引进和培育3到5家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入驻企业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关联产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2015年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实现利税超过200亿元”;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到2020年,建成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数字出版基地”;江苏数字出版基地“到2012年吸引国内100家以上的数字出版企业,实现产值50亿元,至“十二五”末,总产出超过1000亿元”;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实现产值800亿元”。

3.发展有重点,特色定位

有效发挥基地现有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是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大数字出版基地依据自身现有优势资源、发展能力等因素明确了各基地特色定位,确立了各自的发展重点。各基地多数实现了由审批起步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阶段性过渡,形成了较为明晰的定位,彰显出各基地的特色与优势。

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点发展网络游戏、电子书、数据库、互联网文学,借先行优势创立示范园区,在网络游戏和超算服务显现特色。重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利用云计算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网络游戏动漫、跨媒体复合出版。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唯一以市为单位的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以平台建设和数字阅读为特色,重点发展数字阅读、数字教育、数字印刷、数字音乐、数字技术应用等产业门类。中南国家数字基地采取“虚实结合”的开放式运营模式,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中心平台、数字出版产品、手机阅读、中国对外汉语数字出版、体育数字出版、手持阅读器。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云计算中心、数字版权交易中心和“天下出版网”网络平台,重点发展书刊出版、动漫、游戏、数字音乐、软件开发、网络原创。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将技术研发与面向台港澳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优势项目。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挥区域优势,开发秦文化题材数据库、中国传统文化全球移动内容管理传播平台以及中国曲艺数字博物馆,重点发展手机出版板块、电子书板块、传统出版数字化板块。江苏数字出版基地聚集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四地力量打造差异化数字出版基地,重点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跨媒体复合出版。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主基地和辅基地相配合,重点发展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

4.基地开发与产业服务并重的建设布局取得初步建设成效

十大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布局结合区域的发展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通过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及业务板块的构建,力图通过启动重点项目、研发重大技术、培养龙头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数字出版整体的发展,采取基地开发与产业服务并重的建设布局,建设思路较为明晰。如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布局“三大功能性平台和十个业务板块”;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成由核心区块和大功能区块组团式发展格局;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打造“一系列产业园区”,建设七大服务功能区;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六大服务支撑平台,发展六大业务板块、吸引和促进三大板块等模式。

十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凭借国家与地方的优惠政策,发展态势良好,集中优质资源、优势企业,以新技术、新方式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基地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如江苏的“一基地,多园区”辐射全省,上海张江的“延伸园区”辐射虹口及整个上海地区,西安辐射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原和西北地区。基地在积极引进重点企业、落实重大项目、开发重点产品、创新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总产出已经超过100亿元,初步完成了集聚数字出版关联企业的功能。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连续3年每年产值递增30%,2010年年底产值达到上百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百亿元的基地。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入驻了华龙网、腾讯·大渝网、华为等近100家数字出版及相关企业,基地内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等十大产业门类初具规模。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积极推进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出版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天下出版网”已开始试运营;2011年6月云计算中心举行了项目启动签约仪式,以世界上运算最快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为资源依托,实现了世界水平的云计算、云服务。

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建议

十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覆盖了数字出版产业的相关众多领域,基地布局思路较为明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基地建设的同时,相关行业标准的完善、产业资源的整合、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新兴业态的发展、入驻企业的稳定性等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现有区域优势,促进数字出版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建立和产业链的快速形成是基地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数字出版相关法规、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行业标准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必备的环境,是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保障。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指引下,很容易出现数字出版的盲目扩张,行业秩序混乱。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还未成熟,数字出版法律法规滞后于产业发展,如数字出版标准的制定、版权的认证问题、数字出版企业管理部门的明确、民营企业的资质等问题突显,成为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政府及相关机构需积极推进优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制定数字出版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版权信息服务平台、数字版权交易中心和版权纠纷协调中心的建设,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等措施,从而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2.入驻企业过度依赖政策扶持,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主要以国资为主,多元化资金来源形成合力,谋求发展。十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均推出了减免税收、设立专项资金、人才奖励等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与扶持企业发展,有效地激励了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积极性。但作为国家政策催生出来的产物,入驻数字出版基地的企业要真正立足于整个行业,不可过度依赖政策扶持,根本上还是要凭借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去寻求可持续发展。

3.市场化运作经验不足,差异化发展有待探讨

以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发展新兴产业是全世界公认的有效方式。政企分离,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是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营发展的主流。如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首创了专业化基地运营公司,重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了数字出版基地管理与服务公司,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苏州产业园成立了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园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基地组建了西安数字出版基地运营有限公司,湖北基地委托华人集团投资打造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均以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基地的建设。然而十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由于成立时间短、市场化运作经验不足等各种因素,其发展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目前还未能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科学制订具体的基地发展规划,体现区域特色,明确基地定位,在实际运作中进行基地差异化特色发展有待探究。

4.注重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内容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突破数字出版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数字出版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提供多样的功能型平台、优良的服务平台,吸引人才进入基地从事创新业务才是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www.gapp.gov.cn/news/798/76914.shtml,2010-8-16

[2]上海“十二五”数字出版年产值力争700亿,http://news.cntv.cn/20110804/101041.shtml

[3]崔立,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借先行优势创示范园区[DB/OL].中国出版网, http://www.chuban.cc/sz/jd/tj/201203/t20120305_102531.html

[4]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重庆 年产值将达百亿[D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10/04-26/2248307.shtml

[5]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重庆[DB/OL].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0-04/27/content_208476.htm

[6]一期投资30亿元 高新区打造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DB/OL].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0-11/18/content_3763732.htm

[7]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 与企业签订协议[DB/OL].http://game.people.com.cn/GB/48604/48623/16266575.html

[8]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正式授牌[DB/OL].http://roll.sohu.com/20120429/n342019957.shtml

[9]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自主创新 驾“云”腾飞[DB/OL].http://www.cptoday.com.cn/UserFiles/News/2012-02-20/53760.html

[10]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中心”在宁揭牌[DB/OL].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10/13/014883418.shtml

[11]安徽省建立全国第10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D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3-01/08/c_132087223.htm

猜你喜欢
基地数字国家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答数字
我的基地我的连
把国家“租”出去
数字看G20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