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众传媒的角色及其转型*

2013-01-30 15:29佘世红
中国出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监督者进程城市化

文/佘世红

城市化与现代化、工业化紧密相关,同时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它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学者和传播学者关注的焦点。媒介与城市化的相关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传媒对城市化产生的影响,而传媒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扮演是该领域研究要拷问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大众传媒与城市化关系的历史考察

由于大众传媒自身的特点,学者们最早也是从大众传媒的视角来探讨媒介对城市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城市化与媒介发展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和价值正在被现代的都市生活方式所改变,而大众媒介正是传播和普及现代的都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介质。于是,激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学者对媒介与城市化展开相关研究的兴趣,他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大众传媒对城市化产生的影响。在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帕克,他考察了报纸和城市化的关系,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的程度与报纸的发行量存在密切的关系。他指出“大城市的增长,已经大大扩大了读物的出版规模”,在城市中,报纸成为必需品;而在乡下,报纸只是奢侈品。同时,他认为“报纸作为新闻的采集者和诠释者,它的作用就是社区的功能的某种发展”,也就是说报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原来社区内部的人际交流。[1]另外,美国学者舒德森也指出:“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日常生活获得了日新月异的魅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社会’开始浮现,报纸,特别是便士报,是这种变化的推动者和表达者。”[2]这表明在西方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大众传媒代表的报纸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化开发和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10.64%上升为2009年46.59%,2012年的城市化首次超过5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播学者也开始关注城市化与大众传媒的相关研究,其中大众传媒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程兆民较早对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过程中承担的角色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在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的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众传媒把一部分涌向城市的农民塑造成了城市人。[3]邓庄指出大众传播媒介从诞生到发展,一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都市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大众传媒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另外,他认为在城市社会转型时期,构建良性的现代都市文化成为顺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保证,大众传媒理应在满足文化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提升城市文化,构建多层面的城市文化传播体系。[4]

总的来说,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媒介发展的轨迹来看,大众传媒是城市化发展的推动者和表达者,它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为了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大众传媒在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类型

西方对传媒功能和角色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传媒经常被比喻为“镜子”“窗户”“路标”“过滤器”“守门人”“向导”和“讲解员”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大众传媒报道的重要议题。同时,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大众传媒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宣传者角色

该角色的任务主要是介绍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介绍我国各地城市化的建设发展的成就,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般来说,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大众传媒应该履行宣传者的角色,让民众认识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人民日报》为例,2001年《人民日报》有7篇关于城市化的报道,其中有6篇是介绍和宣传大力发展城市化,如《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和《江西整体推进城市化进程》。2002年《人民日报》有4篇关于城市化报道的内容全部是介绍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的情况,如《宁夏加快城市化进程》《河南推进城市化进程》。另外,很多省级卫视和城市电视台都会在新闻或专题报道中介绍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1年1月11日的《经济信息联播》中,《复合商业地产开启城市化新进程》等。

2.批判者角色

该角色主要是履行大众传媒与生俱来的批判功能,它的任务主要是批判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各种弊病。我国大众传媒的批判者的角色建构也是近几年才逐步兴起的,同时,网络媒体上关于城市化拆迁过程中的暴力事件的揭露促进了大众传媒批判功能的彰显。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2011年1月12日的《24小时》的“最牛钉子户:七年之后,拆迁仍遇同样瓶颈”报道了拆迁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纠葛的问题。又如,2011年《人民日报》的《“城市化热”该降温了》和《城市化不能“大跃进”》明确批判城市化发展的盲目扩张。

3.监督者角色

该角色是大众传媒作为公共领域应该承担的职责,它的任务主要是监督我国各级政府及利益相关集团和部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利益分配不公和拆迁暴力等各种问题。它的目标是通过大众传媒的监督,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如江苏卫视2013年6月18日《时空简讯》栏目报道的《南京查处一起骗取拆迁房和拆迁补偿款的案件》,调查和介绍了拆迁补偿款被骗取的过程,对拆迁过程中补偿款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监督作用。

4.理性的建构者角色

该角色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如何合理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别关注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如农民利益问题和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如,2012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的报道重点关注如何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该栏目通过专家来献策,在电视节目中明确指出“农民市民化的空间落脚点在县城和重点镇”。该角色的实现需要大众传媒真正意义上承担起公共领域的职责。然而,只有非常少量的节目和报道开展合理城市化建设的思考和讨论,事实上,我国大众传媒还没有完全承担起理性建构者的角色。

以上四种角色是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承担的角色。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众传媒主要扮演着宣传者角色。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大众传媒的监督者的角色的履行往往落后于网络新媒体,传统大众传媒很多时候是被动跟进,有的媒体甚至只是简单复制网络媒体的内容,调查的缺失导致大众传媒难以真正履行监督的职责。另外,尽管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合理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他们的声音也可能通过大众媒体来传播,不过总体来说这种类型的节目和专题报道都较少。同时,在城市化报道的议题上,由于失地农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大众传媒上的声音是非常弱小的。相比较城市化的成就报道和传播,失地农民的利益以及市民化转型的报道非常少。整体来说,现阶段我国多数大众传媒还是在扮演宣传者的角色,而不是监督者的角色;尽管有少数大众媒体已经在扮演批判者的角色,但缺少理性的建构,没有真正的扮演理性建构者的角色。

三、城市化良性发展要求大众传媒转型

随着我国部分城市的城市化项目盲目扩张,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有:①城市化的拆迁过程中引起的冲突。拆迁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国有些城市的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为了快速推进城市化,对一些农民实行强制拆迁和暴力拆迁的手段,这引起部分拆迁农民的不满和上访,甚至引发了多起拆迁过程中的流血冲突事件。②城市化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和非法运作。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各方不同的主体围绕着利益进行激烈博弈,时常出现一些内幕交易和非法运作,如非法土地拍卖和挪用、贪污拆迁款等。③城市化拆迁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我国失地农民普遍存在拆迁赔偿不合理、赔偿款难以及时到位的现象,还有些地区的失地农民在拆迁几年之后都没有安居房可以居住,有些失地农民就成为了城市的“难民”,他们的再就业和生活难以得到稳定的经济保障。④盲目进行城市化扩张,城市化的规划不合理,必然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城市的人文环境受到破坏。

因而,为了合理、健康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大众传媒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应该实现两种转型。

1.从宣传者向监督者转型

我国已经开展城市化建设30余年,城市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正进入转型期。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大众传媒主要扮演着宣传者的角色,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传播和推广城市化的进程,介绍和普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然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转型阶段,会导致盲目城市化,从而引起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尽量缓和现阶段由于城市化过快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冲突,大众传媒必须承担起监督者的角色。监督者的角色是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环境监控功能所规约下的本质角色之一,是大众传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基础。公共领域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公民行使自身权利、对公共事务进行理性和批判性审视的平台。舆论监督的本质在于,它是行使自身权利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监督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式,是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功能。西方的舆论监督的效果通过几种社会动员模式产生:①舆论监督引发公众义愤;②舆论监督引发国会采取行动;③舆论监督引发司法部门采取行动;④舆论监督引发压力集团施压。[5]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多数大众传媒只承担了讲解员和宣传者的角色,而没有承担起监督者的角色。这使得各种问题难以被发现,各种矛盾也难以解决。大众传媒作为监督者需要监督的内容有:①监督城市化进程中各个利益体和相关利益者的行为是否合法。②监督和调查城市化拆迁过程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是否得到合法的利益保障,拆迁补偿是否合理,能否及时到位,拆迁的农民能否得到及时的安置,失地农民的生活是否能够得到真实的改善。③监督各地是否存在盲目的城市化开发,是否存在因城市化开发导致耕地危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破坏。

2.从批判者向理性的建构者转型

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凸显,大众传媒的批判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城市化发展过热的阶段,大众传媒承担批判者的角色,有助于反思城市化的建设,发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但是,笔者认为,大众传媒除了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批判以外,还应该承担理性的建构者的角色。因为,纯粹的批判只是“破”,给过热的城市化降温,但并没有“立”。毫无疑问,城市化的合理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也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不能因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全盘否定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大众传媒更需要以理性的建构者的身份参与城市化的建设。值得指出的是,大众传媒承担理性的建构者角色与宣传者的角色存在本质不同。作为宣传者的大众传媒只是注重城市化的开发程度和城市化率,重点宣传城市化发展的成就,而不探讨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而作为理性建构者的大众传媒的核心任务是探讨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它以城乡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关注城市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特别是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和心理认同。但是,总体来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并没有充分扮演理性建构者的角色,关于如何合理和科学的发展城市化并没有在整个社会得到共识。尽管已经有部分媒体的节目和报道对健康、合理的城市化发展进行了探讨,但这方面的讨论还是相对较少。因而,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阶段,大众传媒应该向理性建构者的角色转型。

结 语

由于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开发的初级阶段,大众传媒理应承担宣传者的角色,从传播和舆论上合理地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城市或地区过于快速甚至盲目的推进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耕地面积流失、自然环境被破坏、拆迁农民的生活保障、身份认同和社会歧视等问题。在城市化发展过热的阶段,大众传媒不能一味鼓吹城市化越快越好,而应该实现传媒角色的转型。本文认为,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和交织,现代大众传媒理应由城市化发展的宣传者和助推器向反思者和监督者转型,大众传媒应该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承担起监督、反思和批判的社会功能,减少因社会断裂形成的冲突和摩擦,从而降低社会风险。另外,大众传媒不仅应该承担起批判者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以理性的建构者的身份参与城市化的建设。只有实现传媒角色的合理转型,才能发挥传媒的社会调节、社会监督及社会预警的功能,科学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1]R·E帕克. E·N伯吉斯.R·D麦肯奇.城市社会学[M].宋俊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78

[2][美]舒得森.探索新闻[M].何颖怡译.台湾:远流出版社,1993:60-61

[3]程兆民.城市化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J]. 现代传播,1996,(5)

[4]邓庄.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传媒——以佛山报业为例[D]. 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

[5]展江.舆论监督的反腐败功能[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监督者进程城市化
监督过失:因果性、注意义务与定罪实践
监督过失犯“归因-归责”路径之厘定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
官员更需要“不自觉地接受监督”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