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需防范

2013-01-30 15:49徐全胜
浙江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控制措施风险管理

文/徐全胜

(作者为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

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2006年6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内容、流程以及工具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明确的执行要求。《指引》按照风险的内容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五大风险的发生最终都可归结为承担法律规定的不利后果。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不同类型、重要程度,应制定应对措施方案。要求在种种限制条件下设计出经济、适当的应对方案,既不由于风险的存在放弃交易和发展,又不为交易和发展无视风险的威胁,将企业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在一起,使工作制度、流程、合同文本同时成为应对法律风险的防线。

——确定针对具体风险的控制目标,根据企业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采用避免、降低、转移、接受四种方案。避免风险是积极采取措施,使风险尽可能不发生;降低风险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转移风险是通过控制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它主体;接受风险是对风险不采取专门的控制措施,容忍风险的发生及带来的后果。

——确定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完成标志等内容,并最终形成整体风险防范方案。在责任部门的确定上,从源头对风险进行控制是最好的方法,将风险发源部门作为防范的主要责任部门。对于多部门共同涉及的风险,应选择对企业总体影响较大的部门作为风险控制责任部门。措施完成标志的作用是证明措施确实已经完成。如制度类措施的完成标志是正式下发文件,行为类措施的完成标志是相关的证据(包括人证、物证、书证等)。

——确定方案完成进度。应考虑各项措施的实现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结合相关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

——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分工合作。风险防范方案应由风险控制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制定,主要是风险控制措施大多数情况下由业务部门来实施,需要业务部门的落实,否则很难真正实施,但控制方案最终确定仍应以风险控制部门的意见为准。

——确定风险防范方案的基本原则为风险控制收益大于风险控制成本。风险控制收益包括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带来的财产损失和对企业规范经营的提升。确定解决方案时,应根据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分析判断其在不同方案下的风险控制成本和风险控制收益,进行衡量比较,选择其中收益成本比最大的一种方案。

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落实情况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风险防范方案落实的及时性,即各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方案的落实工作;二是风险防范方案的落实质量,即各部门完成的风险防范方案从措施内容看,是否完整、准确,是否能够实现具体风险防范目的等,包括哪些风险预防方案实施完成较好,哪些风险防范的措施尚未完成,或已完成但完成质量有缺陷;对各部门的实施情况做出评价,督促各部门积极、认真地落实方案。同时,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更新提供信息,如风险测评、风险防范现状评估的基本信息,保证体系良性循环。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落实与提高,实现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和制度化,必须做到:(1)法律风险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要实时采集和处理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对风险信息输入、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风控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更新、完善风险防范体系。(2)法律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绩效考核是企业监督管理,业绩评价的有效手段,将法律风险管理的成效与绩效挂钩,将大大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质量。(3)法律风险管理与其它管理职能相结合。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使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具备借助其它管理职能成果的条件。在法律风险解决方案设计的优化上,借助战略管理的职能来推动;在法律风险控制的改进上,借助内审或内控的职能来实现;在法律风险管理的效果上,借助企业质量管理的职能来提高。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控制措施风险管理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初探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