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中医药院校实验室资源 加快科研实验室建设

2013-01-31 02:20刘慧慧陈锐贾连群刘利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技术人员中医药

刘慧慧陈 锐贾连群刘利丹

(1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沈阳110847;2辽宁科技学院,本溪117004;3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

整合中医药院校实验室资源 加快科研实验室建设

刘慧慧1陈 锐2贾连群1刘利丹3

(1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沈阳110847;2辽宁科技学院,本溪117004;3大连医科大学,大连116044)

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创新学科建设和创新科研水平。目前中医药院校科研实验室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情况,加强资源整合能够加快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实验室建设;整合资源;中医药院校

中医学由于受“闭关自守”思想以及“师徒传承”模式的影响,使得中医学者形成重经验、轻理论,重归纳、轻分析的思维方式,致中医药发展缓慢的一大主要因素。传统的中医院校“重视继承、轻视发展”,“重视经验医学,轻视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我国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室相比,基础薄弱,进而影响了中医药实验室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其突出现为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投资分散,仪器设备重复,使用效率低,管理不完善,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展望中医药学未来的发展,承载着国家和人民对中医药事业的期望,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实验室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以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随着“培养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口号的提出,使我们逐渐意识到,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基地和支撑条件,肩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中医院校来说更应该积极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因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是承担着为中医药科研提供科学、规范的实验技术服务的任务,而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大多分布在高等学校,[0]加强其基础建设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本校情况,来分析和探讨目前中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及管理改革措施。

1 我校以往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

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由于分科细而全,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分散,不但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缓慢,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而且各实验室所分配的面积较小,实验功能不能展开,实验人数受限,工作效率很低。最终导致实验室建设目标重点不突出,科研条件无法得到改善,难以完成标志性成果,影响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1]。要想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更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应该建立大型的公共科研平台以减少重复建设。但公共科研平台建成后如何运作、谁来负责、实验技术队伍如何保障、与原有的学科实验室的关系等,都是必须认真考虑、慎重处理的问题。公共科研平台以大型共用仪器设备为主,如果在管理体制上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对此,我们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中,针对公共科研平台的建设必须提出宏观的指导性建设目标及细化的管理条例。

实验室存在管理手段落后。表现在①开放不足,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科研仪器设备没有实现共享;②实验室岗位责任及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是配合学科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日常性的工作。我院原来各个学科基本都建有或大或小的独立实验室,由各学科负责人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必然造成很多缺陷和问题。

1.2 实验室投入不合理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我校实

验室的科室设置存在着重复建设,如有些相关实验室建立多个,例如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实验室等,这就造成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只注重硬件投入,买进大量高技术含量的科研设备,但没有配备足够相应的技术人员或是没有进行人员技术培训,无法掌握该科研设备,买入的设备无法合理使用。

旧的管理体制使得各学科的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多年来一直处于条块分割、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状态之中。实验仪器设备大多由学校投资购置,安置在哪个实验室就归哪个实验室所有,由所有者无偿占有、无偿使用,造成各实验室攀比、竞相重复购置。但都不愿对外提供协作共用,没有一个共享的机制,造成仪器使用效率低。同时闭关自守、各自为政既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造成研究目标的局限和短视,不利于培养科研人员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教研缺乏统筹安排,极易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实际上,不仅在医学院校,在我国医疗单位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也存在这些较为普遍的问题,急需在资源配置格局和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改革[1]。

1.3 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忽视科研服务队伍建设

实验室人员编制不足,缺少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缺少科研能力高的实验人员,造成有好的实验条件但没有充分利用、合理管理,有好的实验设备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较少。

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所属人、财、物的全面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是最重要的部分。多年来实验室管理形成了重物轻人的管理模式,重仪器设备的更新,轻实验技术人员技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实验室人员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目前不管是继续教育或是学历教育,高校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被列为教辅人员,待遇偏低,从而导致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2]。因此,加强科研队伍梯队人员的建设,不单单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研究人员,如何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使原来力量分散的实验人员能团结到一起,共同为既定的科研目标服务,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之一。

2 解决措施

针对这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校本着“突出学科优势,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从而加强了中医药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科研实验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2.1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科研实验室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科学、持续发展,创造较好的研究环境和实验条件,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能代表我校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制定了科研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办法。我们强调实验室建设要符合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实验室管理则是实验室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作为实验室管理部门的科技处,不仅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体制调整、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使其协调发展。

2.1.1 组织好实验室建设论证工作项目论证强调资源共享,特别对实验室用房资源统一管理、调配。要避免重复建设,要考虑设备利用率。组织好实验室施工建设工作。要严格按任务书实施,不得随意更改项目方案,确保按计划进度完成建设,使投资早见效益[1]。

2.1.2 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实行实验室校、院(部)二级管理体制。成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强化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仪器设备布局及实验室管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落实规划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及时总结,积极部署。

2.1.3 仪器设备帐、物、卡动态管理在严格验资入账

手续的同时,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实行仪器设备数字化管理,实现校内网上实时查询,确保帐、物、卡相符率达100%。

2.1.5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制定相应文件统筹管理我校贵重仪器设备。研制并不断完善校内贵重仪器设备网络共享系统,实现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采取以使用率为主要依据,划拨维护运行费的办法,并强化管理与考核,使仪器设备使用率逐年增加。

2.1.5 仪器设备及时维修,确保完好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采取内部维修、外请维修、外送维修、供应商维修四种方式,使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更加科学、节约、规范,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

2.1.6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全校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的水平。突出服务意识,强化岗位责任,降低管理重心,开拓创新工作,实行任务目标管理。做到置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强化管理。

2.2 根据发展情况构建实验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医学科学的发展与渗透,使各个学科、领域使用的实验设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相同或类似,一些功能实验室,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室等,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存在共性,这使得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成为可能。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各学科实验室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提高了实验室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二是建立独立的具有配套设备的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有自己的负责人和负责每台大型仪器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完全开放性的科研平台。新申购大型仪器设备充分考虑其共用性,严格对申购仪器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评估论证,确保其配备的合理性,避免人力、物力、资金的分散与浪费。同时加强实验室间的横向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措施,鼓励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设立必要的设备运行补助

经费和设备开放基金,用于其维护维修,使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既有制度上的保障,也有经费上的保障。

2.3 立项建设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坚持教学与科研、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坚持突出学科特色,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坚持立项论证,统筹规划,专家评议,严格质量验收和效益评价。做到事前控制,过程监管,事后严查,确保项目的投资效益。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高水平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争取战略性高科技创新项日,能够使实验室建设与大项目的完成进入互动的良性循环轨迹,为争取、完成新的重大科研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2.4 强化开放对于科研计划规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可选实验项目,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鼓励实行全开放的实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中心网站,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通过网上预约,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参与科研、毕业论文、各种课外科技竞赛等,实行全面开放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实验室资源;对于实验室开放立项项目、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则根据实验室与指导教师的时间安排,实行定时开放管理模式[3]。

2.5 健全队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完善实验室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有计划的逐年充实优秀的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去,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及实验室管理工作培训,使全校实验技术及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把实验室队伍真正建设成为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又懂得现代实验室管理,团结、精干、稳定、合理的队伍[3]。

2.5.1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科研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是关系到医院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的关键。对于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各单位都很重视,已有一整套机制和方法。我们在此更强调的是,建立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科研仪器设备日益精密复杂,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最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建立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培养一支既是专门人才(掌握一种大型贵重仪器的使用),又是通用人才(熟练操作普通设备,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使其做到“一专多能”。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必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更好地发挥高端设备的功能。

2.5.2 学科交流与人员流动为了克服传统的科研实验室研究方向单一、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人员流动,促进学科科研方向的拓展,及新的科研平台的构建。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人员流动,离不开实验室的开放,在开放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努力做到:一是鼓励研究人员通过讲座、沙龙、课题汇报会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各学科间进行广泛的学习交流,各实验室互相协作,优势互补,集中力量,开展更大规模、更具有创新性的前沿课题的研究;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学习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设计出更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同时也积极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大师级专家来院讲学,获得信息、开拓思路;三是走出学校,与外单位高水平的实验室合作,建立与这些单位的正式协作关系,取长补短,能够尽快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5.3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绝不能忽视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科研潜能。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并体现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如科研课题申报、组织实施、数据管理、成果奖励等过程。对获得重大课题的课题组在人力、物力、资源的占有与利用方面给予倾斜,配备技术人员,帮助课题研究人员顺利组织实施课题计划,争取早日获得更大的成果。鼓励研究人员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并给予精神、物质的奖励,在晋级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对于没有获得基金资助但有创新性的青年科研人员,或对于有希望产生重大突破的研究方向,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多渠道多方面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创造更好的科研佳绩。总之,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科研、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能,取决于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最终使实验室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结出科研硕果的基地。

3 我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成果

通过改革措施,我校现现有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四个,实验设备先进,实验室环境宽敞、利用效率较高。总体来说,科研实验室的发展能够通过加强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合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资源共享;加大经费投入,引进科研型人才等途径进行提高,使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投入多成果少等,大型设备利用率还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还有一定欠缺,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面长时间进一步来完善。

[1]李阳倩,李波,李勇.高校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2):46-47.

[2]刘继平,张晓双,程玥.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2:1092-1093.

[3]黄奇恩.对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1,11(4):46-48.

Integration Laboratory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Laboratories

Liu Huihui Chen Rui Jia Lianqun LIU Lidan(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China;2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nxi 117004,China;

3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

The level of research laboratory of universities reflect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and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n some extent.Themanagement system is incomplete and ir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we should integrate the laborato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Integration resourc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89

1672-2779(2013)-11-0132-03

��张文娟

2013-05-26)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技术人员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