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d Learning在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1-31 04:26史雯静何晓峰李光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骨科知识点

廖 晖,史雯静,何晓峰,姚 颖,李光辉,李 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骨科;2内科教研室,武汉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于1999年开始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改革,骨外科于2008年开始参与2004级七年制和第一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以课程整合为核心的运动系统疾病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无论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临床实习教学中,必须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外科教研室自2011年初开始尝试在运动系统疾病理论和临床教学中使用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BL)教学模式,力求根据专业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现代医学需要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生。

1 BL的含义

所谓BL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EL)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中EL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

BL在现代教育研究中被定义为多种不同学习环境的组合,它结合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和更多的、现代化的、计算机介导的教学活动。该方法在更深层次上将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进行了整合。在这种BL模式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科技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装置对面对面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BL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也就是说,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或方法,具体形式取决于其所涉及的教师和学生。目前对BL模式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相关的研究文献中提出了混合、杂合和组合等不同说法。概括起来,BL是指对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等所有的教学因素进行优选和组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教学目标[2]。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仅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认识,还要从学习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实施BL的关键是如何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下的学习。

2 教学计划和内容设计

由于BL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具体制定出了适合不同学制学生各部分、各阶段教学的具体计划和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不同学制学生的教学大纲,在充分分析学生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设计相应的阶段考核方法,以了解和检验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能否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帮助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4]。

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注意涵盖了运动系统疾病涉及的多个学科的内容。根据不同内容的具体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接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内容或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照搬到BL教学平台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几个方面:①教学内容应该紧扣不同学制教学大纲的要求,紧扣教材,但所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要结合临床实践的具体需要来安排,必须以大纲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线,同时也要重视临床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锻炼;②在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突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③教学进度要合理,每一个阶段所安排的学习内容要适量,既要考虑到运动系统疾病课程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接纳程度;④由于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涉及相关学科范围广,实践性又非常强,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观摩或操作;⑤医学生的学制包括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等,因此要根据不同学制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

3.1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理论授课中的应用

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章节内容较多,要求对解剖结构的空间构思能力较强,单靠课堂理论讲授难以解释清楚其结构关系。由于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课时又相对较少,使得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时均感到难度较大,因此给带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授课中,适当的板书可用来提炼该学时内容的主干和精髓,指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显示出课程的内容安排和讲授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堂授课时还可根据课程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和声像解说的方式将立体解剖结构图像与教材结合起来,将教材知识点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得知识。而且,骨外科除了外科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以外,更加突出的是骨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多样性、手术治疗前后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对比,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5]。教师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应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适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授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脊柱的解剖结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神经支配区域及其功能,通过动画演示模拟椎间盘突出过程,压迫神经根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功能障碍。并结合真实的临床病例进行横向联系,将症状、体征、影像与解剖学改变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生动地讲解,使学生对这一复杂的病理过程有一个清晰、形象、深刻的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应建立在对解剖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不需要死记硬背课本,就可以通过解剖学知识推导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变化。

3.2 在PBL教学中应用BL方法

运动系统疾病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外科、生物力学、放射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知识,很多知识点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科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济医院骨科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按照《外科学》教学大纲要求,选取典型的骨科临床病例,如股骨颈骨折、脊髓损伤、急慢性骨髓炎、脊柱结核、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发育不良、骨肉瘤、骨囊肿等章节,将相关解剖知识、病理生理改变、影像资料判读、治疗原理等多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编写PBL教案。教师通过数码相机或摄像机获取真实的临床病例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和编辑,使教案更加具体形象。采用PBL教学模式时,通过观看PBL教学的案例录像,学生应用各种方法自行查阅资料,组织分组讨论和分析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条件合适时还可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在实际诊疗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临床知识[6]。PBL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3.3 专科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

在现有的同济骨科网站的基础上,组织骨科和相关科室以及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教师将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增加新的教学互动平台,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实现自主、异步的学习,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培养探索性思维[7]。还可开展网络在线学习效果测试,随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传统运动系统疾病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难点在于影像学检查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基本技能的培训。骨科学与影像学关系密切。骨科的绝大多数疾病,如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影像学检查资料。因此,在骨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对提高诊疗水平十分重要。课堂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可利用骨科信息平台自主学习阅片方法。教研室组织本学科带教教师,从临床病例和其他各种医学影像信息媒体上收集病案图像资料,根据各学制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优选出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影像学资料,建立并不断完善骨科影像学资料库。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上的资源,学习和加深对影像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对影像学检查的认知。除此之外,骨科学教学的另一难点在于操作技能的讲解与示范,不但要讲解整个手术的大体操作过程,更要分析手术具体部位的详细过程和步骤。这方面可以利用EL模式在骨科信息平台上建立手术全过程和部分关键细节的录像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具体的操作,配以语音讲解系统,由手术者边操作边讲解,使原来利用书本资料间接体会手术操作变成与术者同步的现场直观教学。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感受是传统直观手术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缩短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的距离和周期,明显提高了临床技能教学效果[8-9]。教师和学生还可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实时交互联系,使得学生和教师方便地进行沟通,学生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了更具人性化的师生互动网络平台。

4 BL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

BL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按大纲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外,还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10]。具体来说,BL的考核和评估具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在课程结束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目的除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所达到的知识水平外,还应该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程度,也就是学习能力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②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计划更好的实施。教学评价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对BL教学过程的监控。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还能据此分析学生对BL教学的适应程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教研室通过五种途径来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具体如下:①传统的笔试出科考试试卷,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由此可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加深;②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在线测试,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自主进行相应部分知识的在线测试。甚至可利用EL测试平台进行互动式考察,教师和学生可同步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③以床边测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实际病例的综合诊疗能力,带教教师根据测试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是否准确到位;④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论和部分基本操作等综合能力;⑤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评估,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BL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环节。

总之,在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师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采用BL模式进行基于EL的运动系统疾病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有效学习模式。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1

[2]张力,章国英.以混合学习模式实现创造性学习的设计方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59-63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际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4]李旭.网络教学交互中教师的行为角色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89-391

[5]官建中.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726-728

[6]刘旭东.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8):4112-4113

[7]杨小敏,张帆,侯露露,等.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3):249-252

[8]张强.骨科临床手术技能教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1406-1407

[9]王杭,梁成文,计宝辉,等.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23-625

[10]何显文,申忠明.E-learning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36):102-103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骨科知识点
更 正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