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药学教学法的研究

2013-01-31 04:26黄秀凝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药用

黄秀凝,高 宁

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中医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新建药学院,直至2012年,《生药学》课程为第五次开设,主要针对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学生普遍反映生药学的理论虽不深奥,但概念较多,内容繁杂枯燥,难以记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内容生动具体化,以便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提高生药学教学质量,是我们在生药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改进课堂教学

1.1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药学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为了解决生药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的问题,我们将一些妙趣横生的民间小故事搬到了课堂上,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巴马长寿乡的奥秘,与一种生药材“火麻”息息相关。很多专家学者在撰文记录巴马百岁老人的长寿食谱时,总是由火麻作为入点。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发现,巴马人经常吃的火麻食品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不饱和低脂肪酸,而经常摄入不饱和低脂肪酸,正是巴马百岁老人长寿的奥秘所在。再如何首乌、当归的名称来源,人参、柴胡、甘草等相关的民间奇闻轶事,对学生记忆生药的特征和作用很有帮助。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受到了许多影响。为了缓解各种压力,保持身体健康,各种中药保健和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学生也对一些具有保健和养生功能的生药特别感兴趣,非常想了解其对保健、美容及养生方面的应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进行生药学授课时,还适当地增加了具有“药食同源”类生药在日常保健养生中的应用实例,如山药、黄芪、红枣、枸杞、党参等,从侧面促进了学生学习生药学的兴趣。

1.2 实物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

生药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图像资料多、实践性强,因此学校从开设课程之初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中包括生药原植物(动物)图片、药材标本图片、显微组织和粉末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内容,使《生药学》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灵活,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只是突出体现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而无法实现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体验效果。因此,第三军医大学生药学教研室从去年开始,陆续从中药市场买回了150余种比较重要的、常见的中药材,并将药材分装成小袋。每次上理论课时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触摸和嗅闻,甚至取一小点放入嘴中品尝,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生药特征的掌握和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1.3 继承传统的鉴别方法

生药材的鉴别内容比较分散、枯燥,不方便记忆,对此古代劳动人民展现出了他们非凡的智慧,他们对生药材的鉴别要点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为“歌诀”或经验术语。时至今日,其中的大部分在生药材鉴别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如描述贝母类生药的“大贝单瓣似元宝,珠贝元宝瓣合抱,松贝粒小怀抱月,青贝扁圆开口笑,炉贝圆锥有黄斑,平贝上下两面凹,贝母鳞茎皆分瓣,若不分瓣是假冒”;野山参的“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等,这些歌诀或经验术语字数少,句子短,朗朗上口,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生药材的性状特征,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学生对药材的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讲解到相关内容时,都将“歌诀”或经验术语讲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记忆。

1.4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过程去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3]。

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生药学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章节的内容安排,在每个教学章节中选出一二种代表性的生药,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选一种生药,分工查阅文献,交流讨论,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预留一个课时的时间,每次由一个小组上讲台作为“教师”授课,其他小组可以积极提问。教师对学生的讲解情况做出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4]。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法机械、枯燥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进实践教学

2.1 改进实验课教学

实验课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5]。教学中我们首先优化了实验内容,增加了常见生药伪品的鉴定,在讲授时把真品与伪品一起分发给学生,逐条特征对照讲解,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对应生药材的特征和鉴别。其次,实验课结束前,增加了一次实验考核,考核内容为未知生药粉末的鉴别,以及常见的生药材的鉴定,学生不但要鉴别出一种未知的生药粉末,画出显微特征图,还要认识十种以上的生药材。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提高了生药学的教学质量,还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开放性教学模式

我们还建立了40平方米的生药标本室,将不断积累而来的生药标本、浸制标本、药用动物和矿物标本、腊叶标本等进行展示,目前已展示各种标本150余种,全天对学生开放。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的优势。建立了涵盖整个《生药学》和《药用植物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依托第三军医大学功能完善的强大局域网,在教学过程中将生药学网络课程和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推荐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并建立了网上生药标本馆和虚拟药用植物园,增加了教学信息量。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和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平台,达到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3 增加野外实践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多方努力下,自2011年选择了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作为野外实习基地以来,开展了为期4天的野外实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生药学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药学人才。

[1]蔡少青.生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2]姚婕,曹波.多媒体技术在生药学教学中的运用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92-1594

[3]童明波,邓宗白,吴文龙.探索“研究主导型”本科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9):26-27

[4]李海燕.中药学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217-218

[5]姚婕,曹波,李泽桂,等.生药学和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体会和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474-475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药用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补骨脂水提药渣灌胃给药4 周的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分子生药学栏目编者按
维吾尔药材欧矢车菊及其混淆品的生药鉴别研究
黑面神的生药学研究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扁蕾、湿生扁蕾、花锚生药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