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13-02-01 02:30俞林伟周恩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资助课外竞赛

俞林伟,周恩红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工作成效

(一)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不断实现新突破。

2011年,眼视光专业学生通过校级学生科研课题和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的资助,历时两年多的时间,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弥散斑验光仪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另外有一学生作品《新型F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获一等奖,学校入选该项赛事的全国高校发起单位,取得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近三年来,温州医学院在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5项,省级竞赛获奖21项。另外在生命科学、医学等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学生科研课题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从2006年以来,温州医学院学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立项资助项目达250项,资助金额147.5万元,学校配套经费101.5万元。学生立项获资助课题的数量和经费呈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13项,资助金额9万元到2010年的61项,资助金额达33.5万元。另外,校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资助最高金额由原来的800元/项提高到现在2000元/项。

(三)学生科研成果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2010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已获得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有8件,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10篇,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99篇,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教育厅对省属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中有关学生发表论文指标以满分通过,另外有多名学生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肖冬冬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地坛国际感染会议,并在大会上用英语做专题发言。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制度是基础。

1.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学校党委多次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并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同时印发了《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科研工作委员会、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委员会和大学生创业工作委员会。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小组。

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通过仔细研读其招股说明书后发现,在报告内米奥会展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都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不断增长的宣传推广成本以及转化潜在客户的“付费买家计划”使得公司毛利率逐年下降,冲抵部分利润,或将对其未来利润收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汇率变动、办展地区政治动荡也给公司带来一定经营风险,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2.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了《温州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暂行办法》,就竞赛等级及奖励、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岗位考核、参与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及推免研究生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使得教师参与指导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潜能进一步激发。

(二)加大投入是保障。

1.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扶持性投入。为了鼓励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学生开展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获得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的项目予以1:1的配套经费支持,每年资助校级学生科研课题100余项,资助金额达10万多元,各二级学院也根据本学院实际设立了院级学生科研课题,从而实现院级—校级—省级三级学生科研资助体系。针对大学生创业园,首期投入70万元的建设经费,对入驻创业园的团队予以免息贷款(学校出资)等政策扶持。

2.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性投入。学校每年设立50万奖励基金,对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和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指导老师和相关学院进行奖励。每年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活动总结表彰会,加大对获奖师生的奖励表彰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2011年发放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累计达38万多元,较去年增加了11万多元。

(三)创新平台是依托。

学校认真总结经验,形成了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竞赛活动和成果转化等四大平台组成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使活动的吸引力更大、塑造力更强、科技含量更高、人文内涵更丰富。

1.创新实验平台。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以科研全面渗入本科教学为突破口,借助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开放实验平台,积极面向学生开设科研项目申报,建立了“名师指导、基金引导、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学生科研辅导模式[6]。

2.项目研究平台。学校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重点课题选题征集和重点项目招标,并予以专项经费资助,进行重点扶持。各二级学院设立了院级学生科研课题,从而搭建院级—校级—省级三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套“选苗—施肥—催化—结果—转化”的一体化项目培育体系。

3.竞赛活动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中的竞争力,学校实行“一项赛事,四项进程”制,即学院预赛,学校复赛,省内选拔,国内终审,促使每届“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我校都有千人组队、百件作品参赛,为省级、国家级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成果转化平台。学校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积极引导成熟可行的学生科技成果落户创业园,并给予各项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截止目前已有10个学生项目入驻创业园。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荐有应用前景的学生科技成果参与各类展览,如曾获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的“智能式尿湿监护器”就在2009年中国科技成果交易会上亮相。

(四)营造氛围是手段。

1.文化引领。学校以瓯越大讲堂、名医故事会、师说心语等为载体,邀请了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和学者走进我校的学术讲坛,传播科学精神,介绍学术前沿动态。通过讲授者的亲身经历,讲述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新发现的过程,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以学生科技类社团为活动平台,开展了如“标新立易”标书书写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2.典型示范。多渠道深度挖掘成功创业就业典型团队及个人,通过点面结合的立体式宣传,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发挥科技创新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如通过“十星百佳,示范励行”团员青年评先树优活动评选校园十佳学术之星和十佳创业之星。同时,推荐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申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奖评选,我校徐寅烨学生就是以科技创新方面的自强表现荣获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五)主体参与是关键。

1.教师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温州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暂行规定》。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竞赛指导老师或评委,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如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作品《新型F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就是在“长江学者”李校教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抓竞赛、促创新,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2.学生参与。通过层层发动和广泛宣传,大力号召广大学生参与创新,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出成绩、出精品。目前,常态化、届次化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在我校早已蔚然成风,参加学科竞赛的获奖学生人数由2008年的82人增加到2011年的235人。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已经由“自发型”渐变为“自觉型”,加入学术科技类社团、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已渐渐成为校园里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外生活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地方医学院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校的科研优势和学科特色,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优化政策机制,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政策、活动引导,专家学者辅导,专业教师指导为医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政策保证和师资保障。

[1]杨 慧,俞安平,恢光平.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2]卢晓东.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伯克利加州大学生本科生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2000(5):67-74.

[3]王 颖,范慧慧,朱 军.对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7):23-25.

[4]王 卫,胡震寰,丁金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1-2.

[5]金可可,陈 雷,汪 洋,等.医学本科学生科研开展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58-59.

[6]季敬璋,吕建新.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9,1:70-71.

猜你喜欢
资助课外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小满课外班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