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

2013-02-01 08:58吴晓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期
关键词:电子书包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

吴晓超

摘 要 电子书包经过10多年的研发测试、政府与企业的探索创新,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受到教育界、商界的热烈追逐。为了推动电子书包的实践,了解电子教学实践应用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实践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的典型教学活动形式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子书包实践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并提供建议。

关键词 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07-03

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in Teaching Practice//Wu Xiaochao

Abstract After 10 years of R & D testing,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by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has be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tage by aficionados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the business secto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schoolba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y cases analyzed.

Key words electronic schoolbag; education inform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伴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活动正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青睐。电子书包(electronic school-bag,e-schoolbag)不是简单地将书装进电脑,而是由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与最新技术构成的一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1]。

电子书包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终端产品,也是我国实行“校校通”工程的必备工具之一。从“电子书包”这个概念提出至今,国内外均对电子书包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早在1999年,新加坡就已经试点推行电子书包,随后马来西亚、法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相继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均取得较好的实践应用经验和成果。2009年,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政府开始向州内324所小学的2.5万名五年级学生免费提供电子课本;2010年年初,美国加州已经进入电子书包的经验推广期;2011年,新加坡教育部、国家计算机局和两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电子书包,并已经在中小学校大规模使用[2]。我国自2000年开始提出“电子书包”的概念,2001年,北京、上海等地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推广,其后香港、台湾等地相继推广。2011年,电子书包被列为“十二五”教育重点研究专项课题。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各国对电子书包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名称也各有差异,但方向和目标基本一致,都是为电子书包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做各种尝试与准备。从国内外有关的研究项目中可以看出,目前对电子书包的研究,都很关注电子书包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1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优势

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很大的优势,它包含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生动,可以突破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体验机会,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电子书包中各种互动手段和技术,可以增加民主气氛,使学生参与度更高,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电子书包通过媒介作用,实现更为便捷充分的“师生”对话。面向全体学生的技术平台提供了即时、动态的学习行为数据反馈,教师能够即时把握真实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电子书包融入教学过程,学生在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学习和使用技术,加快技术应用的普及和进程。技术为学生学习体验与创作提供了空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生存能力都得以发展[3]。

为了深入了解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电子书包”为关键词,抽取在互联网中公开发表的7个典型教学案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地理5个学科。案例信息和分析如表1所示。

以一个案例为一个分析单元,分别从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中抽取关键词进行编码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2所示编码结果。其中教师提供资料分为课前提供和课中提供,教师组织主题讨论分为课中讨论与课后讨论。

通过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应用电子书包的教学过程通常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首先,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任务,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并测试。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程主题,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内容讲解;之后,根据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采用与学科相应的软件和平台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多以多媒体资源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为主,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进行成果展示,通过网络讨论平台,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的形式进行评价。课后,教师提出研究主题,促进学生进一步自学并在讨论平台上进行讨论。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电子书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任务情镜。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环境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创设趣味化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目的,分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程度,分层次提供各种多媒体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问题引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布置多样的学习任务,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含羞草》扩展阅读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阅读材料,营造完整的学习情境,大大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中,教师通过动画素材的展示,带领学生进入“认识时间”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八年级英语“What should I do?”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分层次的教学辅助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总之,电子书包可以在提供数量众多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的质量,帮助教师营造适合的学习情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促进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学习平台,支持学生有效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学习记录、小组成果展示与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内部的自我反思。

如高中一年级化学“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一课,学生课前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预习,完成课前测试;教师通过“日本核泄漏后抢盐风波”和“验证口服液”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并提出研究问题。学生自主结成研究组,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研究课题,并在电子书包的学习平台上提供一些学习所需资料。研究过程中,各个研究组利用电子书包的资源对实验用品展开研讨,进行“个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收集典型问题,各个研究组通过电子书包进行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后,小组成员动手进行实验。在本课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认为:“学生要独立沉思、合作研究、交流反馈,最终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电子书包将“个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的“再学习”“再发现”“再锻炼”。

3)支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电子书包支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电子书包可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档案。利用学习档案,学生可以进行自评,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调整;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一对一辅导以及及时的反馈。利用学生交流平台,通过学生展示讨论,进行学生之间互评,增强学习效果。

《灰姑娘》是初中英语的拓展阅读,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材料,并完成录音作品。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的听读和录音功能,在课堂上集体点评部分录音作业,对学生的朗读技巧做诊断性评价,提高学生练习朗读和做好录音作业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完成电子书包中的试卷并上传,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根据这些统计,教师能做出判断:哪些题目精讲,哪些题目略讲。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侧重点,发挥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在小组汇报中,利用电子书包里的观察量表,可以实现小组互评。这个案例清楚地表明,电子书包可以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形式的多样性,利用教学评价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2 电子书包面对的挑战

经历了10多年的应用探索,电子书包已经展现了它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但是现在仍旧面临一些技术和观念上的问题和挑战。首先,电子书包的使用,需要多方位的技术环境支撑。“校校通”和“班班通”项目的实施,让每个教室都能接入校园网,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电子书包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3G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基于3G、Wi-Fi、Wimax技术的“无线校园”“无线城市”也在建设中,使学习随时随地成为可能。但是,这也意味着目前电子书包的实施开展只能在硬件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对于较贫穷的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教育也相应比较滞后。

据统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上海的学生一共要使用213本教材,一共花费1750.36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课外练习册、参考书、字典和词典等教辅书籍,花费又要增加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控制在4000元左右。从长远来看,电子书包可以节省教材成本,这可以促进电子书包的发展。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理想的电子书包终端设备,制约着电子书包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书包肯定会对学生的心智和身体产生影响,由于电子书包对文字处理的便捷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大量的操作会变成复制与粘贴,许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会被忽略,大量的数字运算会被计算器代替,以至于出现离开电子书包就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长期使用电子书包,极大地弱化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字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对一些常用的字都不会写或者写不好。电子书包对学生的视力和身体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电子辐射和屏幕的明暗等因素,这点从大量的青少年近视和亚健康状态可以明显看出来。

3 展望与畅想

目前我国内地对电子书包的研究都是一些构想预测性的,实证研究较少,这也是导致对电子书包反对声音较多的一个原因。因此,要真正实现电子书包的成熟化和推广,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借鉴新加坡、台湾等发展较早的地区的经验。笔者认为,电子书包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在迈向这一趋势之前,还有太多的困难障碍要克服,如数字资源开发问题、技术上的问题、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副作用等,当这些困难被真正克服时,将会给教育带来新一轮的跨时代变革。

参考文献

[1]方海光,刘泮,黄荣怀.面向电子书的移动学习系统环境应用及趋势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8-23.

[2]史晓亮.电子书包已然十年[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9):85-86.

[3]胡卫星,张婷.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22-125.

[4]Sheng, Linyang, Zhang, Lim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sign of Electronic Bag Based on ARM[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710-714.

猜你喜欢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