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养殖收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3-02-08 02:17成小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奶农单产奶业

成小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消费迅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工业发展迅速,中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美国的世界第三大产奶国。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资料,2011年全球牛奶总产量为7.28亿t,较2010年增产2%,印度、阿根廷与中国的产量增长起到了主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原料奶产量也实现了5%的增长[1]。随着奶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奶牛存栏数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奶牛养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甚至成为部分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鲜奶价格低迷、饲草价格迅速上涨,致使奶农的收益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奶农对奶牛养殖失去信心,饲养积极性大大下降,出现了低价出售奶牛甚至宰杀奶农等异常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现阶段,奶牛养殖效益低下已成为当前我国奶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到奶牛饲养业和乳制品加工业的键康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奶牛养殖收益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二、我国奶牛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奶牛养殖收益的主要因素

饲料是奶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饲料成本占奶牛养殖总成本的75%以上,养殖成本直接影响着奶牛养殖收益,饲料成本已经成为影响奶牛养殖收益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奶农养殖成本的增加,已经导致奶农收益的减少甚至亏损。以奶业主产区呼和浩特为例,2007年8月与2006年8月相比,饲料价格上涨30%以上,同期原奶价格的上涨不到3%[2]。从全国来看,2007年的饲料成本为7 117.67元,2010年上升至9 648.02元,增长幅度为35.55%,而同期的牛奶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不到25%,饲料成本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原料奶价格的上升幅度,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收益的增加。

(二)优质奶牛品种数量严重不足,奶牛单产水平偏低,严重影响着奶牛养殖收益的提高

奶牛单产水平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可以直接提高奶农的收益。高产奶牛相对于低产奶牛,饲草料的成本增加不多,但收入和效益相却差很大。我国的奶牛品种大多是杂交的荷斯坦奶牛,优质奶牛品种数量严重不足,平均单产水平低,成母牛平均单产仅为3 500 kg,与世界上主要国家成母牛平均单产在6 000 kg尚有很大的差距[3]。奶牛单产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奶类总产量的增长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三)原料奶市场受控于奶站和乳品企业,原料奶价格偏低,影响着奶牛养殖收益的提高

牛奶销售价格是奶农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越高奶农收入增加得就越大。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原料奶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长期以来奶户与乳品企业的实力不均等,乳品企业和奶站单方面决定着收购价格、付款方式,奶农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致使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奶农利益难以保证。以奶业优势区为例,2010年内蒙古平均每千克鲜奶价格2.95 元,比2009 年的2.85 增加0.1 元,增长幅为3.51%,而河北、山东两省的鲜奶价格甚至出现了下降,其他省区的价格增长幅度也多数小于10%。总体来看,原料奶价格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奶牛养殖成本的增长幅度,致使奶农收入增加困难,生产积极性下降。

(四)奶牛饲养规模偏小,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收益的提高

养殖规模对奶牛单产水平有正向影响,从而影响着奶牛养殖效益和奶农的收益水平。在同一饲养模式下,饲养规模越大,奶牛养殖的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越高,奶牛单产水平也就越高。从不同饲养规模的收益情况来看,2010年大规模养殖的奶牛头均净收益为4 702.87元,远远高于小规模的净收益4 347.05元和中规模的4 265.92元,散养户的净收益最低为4 170.82元。这种差异主要是不同规模养殖的奶牛单产水平、饲料费的差异造成的,充分体现了规模户资金和技术集约、劳动生产率高的特征。所以,奶牛养殖效益是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

(五)奶农文化水平偏低,影响着奶牛养殖收益的提高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农民受教育水平对其收入增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已被许多学者证实。同样,奶农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新的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影响着奶牛养殖收益的提高。奶农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今后奶业发展将起到关键的作用,也是提高奶农收入的影响因素。

三、模型建立及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及数据来源

根据前文对奶牛养殖收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避免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本文采用双对数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养殖收益的影响程度。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下标i表示省市,t表示时期,Y表示每头奶牛养殖净收益;SLCB表示为饲料成本,用精饲料投入与粗饲料投入之和来表示;XNJG为原料奶价格,用生鲜牛奶平均销售价格来表示;NNDC为奶牛平均单产水平,用成年乳牛单产水平来表示;SCL为奶牛饲养平均规模,用每户奶农饲养奶牛头数来表示;EDU为奶农文化程度,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βi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4—2010年28个省际面板数据(由于西藏、海南、江西的数据缺失,不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中国奶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对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奶牛养殖收益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面板数据的估计包含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在做面板数据分析时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模型。由于面板模型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趋近于0,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混合模型)。个体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故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理。为此,我们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0.881 8,表明模型拟合度的较好,除受教育水平外,各变量的T值均大于2,说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多数变量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从估计系数看,鲜奶平均销售价格对养殖收益的影响最大,弹性系数0.514 4,表明鲜奶平均销售价格每提高1%,每头奶牛的年净收益增加0.514 4%。饲料成本对养殖收益有负向的影响作用,饲料成本每上升1%,奶牛头均净收益下降0.278 4%,饲料价格的迅速提高而导致的养殖成本的增加是养殖收益增加困难的直接原因。饲养数量对奶牛养殖净收益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说明随着规模越大,养殖的效率在提高,分析其原因是养殖规模越大,奶牛单产水平越高,农户奶牛生产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饲养奶牛头数多的农户其技术效率显著地高于饲养规模小的农户。奶牛单产水平的弹性系数为0.119 4,说明单产水平每提高1%,奶牛头均净收益增加0.119 4%。受教育年限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奶农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使得养殖收益获得明显的提升。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奶牛养殖在我国奶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乳品工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奶牛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养殖收益主要受到鲜奶销售价格和饲料成本的影响,鲜奶平均销售价格每提高1%,每头奶农的年净收益能增加0.514 4%,而饲料成本每上升1%,奶牛头均净利润下降0.278 4%,饲料价格的迅速提高和牛奶收购价格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奶户收益增加困难的直接原因。奶牛单产水平、饲养规模对养殖收益也具有正向作用,而奶农的文化水平对养殖收益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以上分析,就如何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升养殖收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快建立奶农合作社组织,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维护奶农的根本利益。我国奶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只有建立真正代表奶农利益的组织,才能提高奶农的组织化水平,才能维护奶农的合法利益。为此,奶农应改变传统的分散经营理念,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加快建立维护自身利益的奶农合作社组织。政府应对奶农合作社的发展给予鼓励和扶持,为奶农合作社组织提供相应的制度、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使奶农合作社组织在维护奶农利益上发挥真正作用。

(2)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提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在奶业产业链中,奶农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为保证奶农的利益,促进奶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强规范奶业市场,从政策措施上切实保障奶农的利益,提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例如,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贴息贷款、良种补贴、圈舍改造补贴、奶农保险业务、技术培训与指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显著提高奶牛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奶牛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建立企业与奶农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奶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既可以保证奶农的利益,也可以确保企业获得稳定、高质量的奶源供应,形成共赢。为保证奶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应确立奶农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其在行业供应链中的地位,要有双方共赢的经营理念,使企业与养殖户之间未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建立起一个企业与奶农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1]李胜利,张胜利,刘建新.2011年度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J].中国畜牧杂志,2012(6):37-44.

[2]孔祥智,钟真.奶价大幅上涨情况下奶农缘何增收困难——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效益分析[J].中国乳业2008(3):30-35.

[3]何传新.国内外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差异[J].中国畜牧杂志,2007(20):24 -27.

(责任编辑 彭志强)

猜你喜欢
奶农单产奶业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抗议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