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服装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2013-02-08 02:17吴凌芳姚惠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缝制面料标签

吴凌芳,姚惠琳

(厦门理工学院商学系,福建 厦门 361024)

一、引言

服装作为中国第二大类出口商品,2010年的出口总值为1 298.38亿美元,占中国总产品出口比重的8.2%。①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EB/OL].[2013-03-0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同时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服装出口国,中国出口服装占世界服装总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8.3%上升到2010年的36.9%。②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1[EB/OL].[2013 -03-15].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its2011_e/its11_toc_e.htm.服装的大量出口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服装业之所以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但随着近年来国内物价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未来持续依靠劳动力成本而获取优势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和其他行业相比,服装行业更容易受季节和流行趋势影响,服装生产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较难预测市场需求,生产所需的面料种类多,产品规模大小不一、品种多、工序多、周转快、数量大、生产跟单难度大,生产计划往往凭经验执行。为解决这一困境,服装企业纷纷以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扭转以往生产过程中信息不透明,耗费过多的人力成本于生产过程中信息追踪与统计的局面,以实现产业升级,控制成本,保持自身竞争力。

当前,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普及程度已有大幅提高。根据2010年中国服装企业信息现状深度调查报告,截至2010年末,超过50%被调查的服装企业中采用ERP系统或其中的部分功能子系统,如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③佚名.2010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现状深度调查报告[EB/OL].[2013 - 03 - 15].http://www.docin.com/p -361778889.html.ERP系统是服装打造快速反应体系的重要信息化支撑平台,但是ERP的成功运行依赖于输入数据的有效性。换句话说,输入ERP系统的生产信息采集不及时,意味着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缺乏实时监控、生产进度管理缺乏透明度、无法保障产品及时交货,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信誉;企业的决策者无法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影响管理者做出有效决策,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服装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仅采取ERP等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服装信息化需求,更重要是保证输入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为此,RFID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RFID与ERP集成后将改进ERP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全面提高数据精度,提高ERP系统对库存、生产计划、生产进度控制的可信度,改善ERP软件反应灵敏度[1]。

二、RFID应用于服装制造业的模式设计

RFID技术,全称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追踪目标对象并读取标签相关数据的一种技术。它是第一种使得计算机系统与制造品、容器、包装物、交通工具相互交换信息的技术,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即可实现多个项目的数据状态一次性被读出。它的结构包括电子射频标签(Tag)、天线(Antenna)、读写器(Reader)和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2]。

(一)RFID应用于服装制造的工作原理

将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衣料或服装上,电子标签进入读写范围后,将接收到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标签就能凭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无源标签),或者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读写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含的电子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到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自动采集衣料或服装数据的目的[3]。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RFID工作原理图

它的特点是实现了非接触双向通信,无需直接接触即可自动完成识别过程,它不仅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同时支持写入工作模式。当标签被激活后,可根据读写器发送的写入指令存入数据,达到更新标签数据的目的[4]。

(二)RFID技术运用于服装制造的模式设计

服装企业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裁剪、缝制和熨烫三大环节[5],其加工流程如图2所示。裁剪是服装生产的基础,工人根据订单或生产计划将面料、衬料、里料等原材料按照服装的设计模板裁剪成料片,再将生产单件服装所需的各类面料片整理为一个小包。有时为了对面料包进行更好的统计管理,可将几个小包打包成一个大包,同时对每个面料包进行相应的编号。接着,裁剪完毕的料包进入缝制车间,缝制是服装生产的核心环节,在相应的缝制单元对裁剪料包里的面料片进行相应缝制,缝制完毕后对服装进行相应整理,如防皱整理、柔软整理、拆除辅助线等。最后,成衣进入熨烫车间,对整理完毕的服装进行熨烫、锁眼、钉扣,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库。

图2 服装生产流程

结合服装制造的特点,为了优化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使用和更及时地掌握生产情况,在服装生产每个环节的进出口都安装带有RFID读写功能的大门。结合RFID技术设计的生产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应用RFID服装生产流程

1.布料出库。每卷布料上都贴有RFID标签,当布料进出装有RFID识别设备的门时,公司的信息采用系统即可自动更新原材料的库存记录。

2.裁剪阶段。回收布料上的RFID标签,按要求对整块布料进行裁剪,一方面由于裁剪作业地点较为灵活,另一方面裁剪的结果较为零散,如果每面料片都应用一个RFID标签则将影响裁剪效率。因此,本文设计将生产一件衣服所需的面料片打包后,按件应用RFID标签,此阶段通过RFID读写器写入RFID标签的信息包括面料描述、数量、工号、生产日期等。

3.缝制阶段。一旦带有RFID标签的面料包进入缝制车间,位于车间大门的远距离RFID读写器便可自动标记该面料包己进入该车间。此时,可往RFID标签中写入该服装缝制开始时间。缝制完成后,于原来衣料包上的RFID标签上将与服装缝制相关信息写入到标签中,如货号、工号、生产日期等,并在数据库中自动更新相关信息。

4.熨烫阶段。带有RFID标签的服装进入整烫车间,对完成加工的成品进行熨烫,并进行质量检验,质检合格的产品在其RFID标签中写入质检相关信息,如质检人员、质检等级。

5.成品入库。带有RFID标签的服装进入成品库时,系统即可自动更新库存信息,包括数量、种类等。

说到青铜文化,各种著述无不自豪地描述古代的青铜文化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但是这种表述只说到了史实的一个层面,青铜文化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就像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告诉我们的那样,还有无数矿工千辛万苦的劳作,用血与汗擦亮了青铜器的幽冥绿光,用无数条鲜活而屈辱的生命,幻化成了我们灿烂的青铜文化!

简单地说,当任一服装面料进入RFID覆盖范围时,不需拆封包装、不需要人工介入或不必在可视环境下即可完成面料或半成品信息的扫描,自动获取该面料信息。另外,由于RFID的可读写特性,能够实现根据服装面料信息变化情况,实时改写其RFID标签上的信息。把装有RFID读写器的大门应用于服装生产的各环节中,并将RFID信息采集系统与ERP系统相结合,使得ERP系统里的数据得以同步。

三、RFID信息采集技术在服装制造业应用的商业价值

从上文可以看出,RFID技术可以实现服装企业管理者对原材料从入库开始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实行追踪,实时掌握面料从入库到上线、半制品、成品、出库的状态和位置。RFID信息采集技术为服装企业带来的商业增值可以总结为3方面:增强服装生产过程的可视性、提高员工积极性以及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一)有利于提高服装生产过程的可视性,节约生产成本

存储于RFID标签中的产品信息被认为是提高服装生产可视性的关键,与ERP系统结合的RFID信息采集技术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订单,及时对新订单做出生产安排,实时的生产数据使管理者可以从容应对突发状况、计划外改变等情况。通过RFID信息采集系统追踪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各生产环节的流动情况,缩短了数据库更新时间,提供了接近于实时的生产数据,使管理者轻松掌握整条生产线动态和产品生产进度,有助于管理者对原材料进行优化利用,协调各生产部门,及时平衡各生产线,合理利用机器,提高准时交货的效率。

此外,RFID技术通过信息及时采集能够防止产品被盗、监控生产失误、追溯成品的质量。还能及时调整有质量问题产品的生产,控制次品率,提高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有利于增强工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服装生产中工人工资的计算,一般采用登记凭证方式统计而得。这种统计方法一方面效率较低,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容易因人为疏失,使得工人工资发生计算失误。由于RFID的信息采集到的数据准确,采用RFID技术对工人而言,不仅可以精确按件地统计工人工作量,准确计算工资,甚至还可以准确计算工人工作时间,防止工人过度加班,保障工人权益。引入RFID技术,表明公司愿意采纳新技术,保障员工权益,这将有助于建立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重视员工权益的公司文化,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工作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三)有利于提升服装企业软实力

四、服装制造业成功应用RFID的必备条件

虽然RFID能给服装制造生产带来种种收益,但目前中国服装制造企业应用RFID技术的现象并不普遍,原因在于RFID在服装制造的应用上还存在一系列困难。为了使RFID技术在服装制造业成功应用,服装企业具备以下3个前提条件。

(一)建设专业技术团队或技术外包,实现RFID技术与服装企业原来的信息采集系统相兼容

在执行RFID系统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的信息系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具备技术上的保障,如: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具备同时处理多日志文件的能力、标签的可信赖性;标签能否在较差的操作环境下被识别。

为解决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风险,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专业团队对信息化的生产流程进行建设,细化RFID系统,培训系统使用者。如果企业规模太小,或企业没有技术优势,则建议将与RFID系统相关的技术问题外包给合适的软件承包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来建设企业所需系统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软件供应商时,应特别注重对其执行系统经验的考查,确保对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合作时双方要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并有效解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实现企业平稳过渡。

(二)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对RFID技术的接受程度

在服装制造中,RFID技术最直接的使用者为一线员工,而绝大多数的服装制造企业里的一线员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他们而言,学习复杂技术可能存在困难。为了降低员工的顾虑,有必要在项目早期阶段就邀请员工加入,通过向员工宣导采用RFID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因此带来的潜在收益(如:采用RFID可以增加员工的收入,减少员工工作量的统计人为疏失,生产线可视化程度有利于管理者做决策,从而把整个企业的管理提升到更高层次,利用企业的长远发展),减轻员工对生产模式改变的焦虑,提高员工接受RFID技术的程度,从而提升员工主动适应新系统的积极性。在项目准备投入使用时,还应给予员工操作系统培训,以便员工能够较为快捷地使用该系统。

当然,成功应用RFID技术项目不仅仅依赖工人较高的接受程度,更依赖于管理者的支持,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支持将影响到企业能否成功实施RFID技术。高管的支持,将为普通员工提供示范效应,有助于提高普通员工的支持程度,并且能为企业采用新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与资源支持,有助于企业在新系统中平稳过渡。

(三)反复论证,控制采用RFID技术的成本

成本往往是企业采用一项新技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RFID的标签价格不断下降,如今单个RFID标签的价格一般在10美分以内,并且RFID标签可回收并重复利用[3]。因此,标签的成本并不是最主要的障碍。当前采用RFID技术成本上的障碍主要来源于整个系统调试的所需的时间,RFID系统从开始筹备到试运行可能要历时1年,这就要求企业在决定采用RFID技术之前,先做好前期充分的调研准备,以免失败,浪费成本。

[1]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2]Siu Keung Kwok,Kenny K.RFID-basedintra-supply chain in textile industry[J].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2009(9):1166 -1178.

[3]EWT Ngai,JKL POON,A Chan.A case analysis of adoption of an RFID-based garment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system[C]//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9.

[4]Patrick Hui,Kidith Tsan.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for the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dustry[C]//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n Information,2010.

[5]黄琼瑛.基于RFID技术的报喜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彭志强)

猜你喜欢
缝制面料标签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缝制参数与织物组织对缝制性能的影响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标签化伤害了谁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