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I的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2013-02-14 04:08王白英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英语语言

王白英

(忻州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班,其成功的外语教学经验很快在世界各地外语教学中受到青睐。我国于1994年由王士先率先向国人介绍CBI的基本概念和原始模式,并从理论上探讨CBI在中国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1]。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对CBI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本文即研究CBI在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实际操作。

一、 CBI的内涵

现有文献资料对CBI的解读不外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路子”等几种不同的叫法,其实质和内涵就是“将特定的主题或学术内容与语言教学目的相结合,学科知识教学和语言教学同时进行,使学生通过第二语言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2]。它倡导“通过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3]。也就是说,CBI将语言和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语言的使用来习得语言,其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学习,并实现运用语言交流的目的。这一特点使其很快从传统语言教学中脱颖而出。

Stryker和Leaver认为CBI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外语教育观念[4],并归纳出四个要素:一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即课程的组织根据学科内容而不是目标语言的形式、功能、情景或语言技能来安排;二是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即学习材料应选自本族人所用的材料;三是学习新信息,即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四是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即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及情感需要相一致,并与他们的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相吻合[5]。

二、教育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及现状

教育学专业英语是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在系统学习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及前沿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拓宽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帮助其积累和掌握大量教育学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使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得到同步提升,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师资缺乏等原因,专业英语的教学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教育学专业英语也难逃这样的命运。笔者在所属院校教育学专业学生中做的一项相关调查发现:在教学活动和模式方面,尽管87.8%的学生反映教师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但58.5%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阅读与翻译相结合,只有17.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24.4%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气氛方面,63.4%的学生反映有时活跃,12.2%的学生认为总是很活跃,51.2%的学生反映每节课都有师生交流,但46.3%的学生又表示自己大多时候不愿交流,还有9.8%的学生表示从不愿意;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68.3%的学生认为教师注重语言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没有学生反映教师课堂用语全部为英语,反映以英语为主的占63.4%,41.5%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精、英语佳,也有9.8%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不精、英语欠佳;就教学效果而言,44%的学生表示满意,12.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14.6%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收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教师水平欠佳、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只有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和改革,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出路。

三、CBI在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语言教学观念

语言本身是一个符号系统,内容和形式密不可分,同时它又具有交际功能,可以说,语言的形式、内容和运用是语言学习的三个主要方面。以Krashen为代表的二外习得理论认为,最能成功获得二外的条件是学习环境更类似于母语习得环境,即注重意义而不是注重形式。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语言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者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的联系,以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激发兴趣、主动地构建知识意义。交际性语言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学活动既要考虑所学的学科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所学目标语进行思考和学习。传统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的符号特征而忽略交际功能,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育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已达到一定水平,只是对专业英语中某些复杂语言现象和习惯表达法缺乏更多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结构复杂、从句交错及带有分隔成分或省略现象的长句。因此,改变传统语言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勇于尝试和改革是运用CBI的第一步。

(二)合理选用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CBI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因为同一理念之下可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我们应在领悟其本质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和做法。CBI常见的教学模式已被研究者们归纳为四种: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和专题模式[4],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原理和实践运行规则。根据教育学专业英语的特征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对CBI的原始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造,尝试将主题模式和课程模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需求、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特定主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重点去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教师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主题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既学知识又学语言的双重目的。

(三)具体实施过程

1.确定主题

主题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教学,教育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必定与“教育”这一特定概念紧密相连,其综合性、实用性、人文性及时代性等特点使学生易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容易有自己的体验或感受,自然也就更易引发思考、有话可说。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会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有趣,学生思维活跃,有主动参与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根据教学时数、学生语言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学生需求和兴趣认真选择和确定主题,同一个主题之下还可再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具体话题和活动。

2.搜集资料

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应围绕主题广泛搜集资料,如网页、参考书、音视频资料等,并在课前分发或告知学生。所有资料均应选自国外原创、权威的经典教育文献资料,如学术论文、教育专著、人物传记等,保证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语言输入。由于新技术和知识的不断出现,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形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更新教材的能力,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附加活页教材,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努力将最新信息以各种形式介绍给学生,并教会他们学习的方式。教师也可将搜集到的部分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内容,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3.课堂集中教学

课程模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学科知识而非语言知识,要求学生语言能力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学专业英语课一般都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学生不仅具备了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也积累了专业基础知识,在教师帮助下他们经过努力完全可以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主题,结合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开展综合训练,逐步深入,如让学生阅读一些外国教育家的经典名著、收听关于某一教育热点问题的音频资料、观看国外名校讲课视频、欣赏教育学英语电影等,让学生对目标语有全方位的接触与体验。在必要讲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进行归纳、讨论、辩论、展示、表演等,整个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用英语交流,以保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4.评价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注意整体性,不仅变单一的知识评价为多元综合能力评价,还要由终结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同时也要改变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具体操作是:在每个教学环节对每个或每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过程评价,如要求学生书面或口头对主题内容进行翻译、总结或写作等活动。在期末考试时主要以测试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评估其语言的综合运用水平,不专门组织语言测试。

(四)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第一,目前较为薄弱的师资力量是实施CBI的最大难题。现有的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师主要由英语主导型或内容主导型构成,语言加知识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育学专业英语教师需进一步积累专业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灵活运用CBI,将其优越性发挥到极致。

第二,由于现有教材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必须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相应的教育信息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这无形中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可能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努力,重新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我国传统语言教学思维和习惯的影响,再加上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易把握英语语言和教育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平衡点而向语言的形式方面倾斜,从而违背CBI倡导通过学习内容来习得语言的初衷。

第三,相关学科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某些教育学专业课程开设较为滞后,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时无相应的背景知识,从而制约其对英语文献的理解和运用。此外,班容量较大会使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难以落到实处、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时数较少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等都将是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教育学专业英语作为高校专业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教育学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受到全面重视的今天,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也被寄予厚望,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从英语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我国教育实践中的能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尝试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尽管会遇到许多问题或困难,但只要既定的目标不变,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 顾飞荣,稽胜美.近15年国内CBI外语教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33-136.

[2] 张国辉.大学英语公共课应用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16-19.

[3] 蔡 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13-15.

[4] 戴庆宁,吕 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5] 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1):59-64.

猜你喜欢
教育学专业英语语言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语言是刀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TPACK框架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我有我语言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