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设计中民俗文化的运用——浅谈《龙凤颈瓶壶》的造型艺术

2013-02-15 05:14梅宝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8期
关键词:龙凤宜兴民俗文化

梅宝玉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是俗文化与雅文化和谐统一的形式,雅俗共赏的紫砂茶具,不管是质朴的本质还是雅致的外形,都为人们所喜。紫砂伴随着茶文化从历史悄悄走来,它聚集着历代茶器的优点,工艺品的艺术特色,造型特点,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紫砂文化。

宜兴紫砂作为一个载体和媒介,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载的文明和民俗文化,可以说传统的文化是紫砂陶艺的灵魂。紫砂艺人常常借鉴传统文化,注入壶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现代文明的审美观念塑造紫砂。

紫砂陶特别是紫砂壶的造型,是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紫砂文化,历久而弥新,从古老的青铜器中吸取造型,从瓷器中借鉴元素,剔其糟粕,吸收精华,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从中汇聚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紫砂虽是陶瓷体系中的后起之秀,但紫砂艺人匠心独运的赋予,给予其民俗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也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生活思考和艺术风骨。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起着极大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笔者所作的这把《龙凤颈瓶壶》,从造型上看既有瓶的势态,又有壶的功能特点,它是壶与瓶的结合体。并运用极具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凤题材塑造此壶,极富意义。在历代的青铜器、瓷器、陶器、金银器、漆器、玉器中经常运用龙凤这一形象。瓶是口小腹大的器皿,多为瓷或陶做成,现代的玻璃器皿等。陶瓶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中就已出现并运用。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而瓷器作为汉文明的瑰宝,更是展现出了其非凡的魅力,瓷瓶是瓷器中经常见到的形象,极具观赏性,历代的瓷器工匠们,把许多的传统图案和形象运用到瓷器上。龙凤为造型的瓷瓶更是多不胜数。龙凤是虚构的形象,但却深刻我们的民族中,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中。龙是百虫之长,凤是百鸟之王,从原始社会开始,龙凤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化。仰韶文化中陶器上出现的龙纹就似蜥蜴,逐渐演变成现在马首、鹿角、鸟爪、鱼鳞等结合体,龙作为神兽,是掌管水族,司兴云布雨。所以塑造在青铜鼎上也有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的功能。凤凰是浴火重生的神鸟,凤纹在商代和西周的青铜器上,都有大量的铸刻,凤凰是天下太平的象征。有说凤为阳,凰为阴,有雌雄之分,而在古代亦有凤从龙的图腾形象,龙凤作为帝后的象征。所以龙和凤在一起,就是“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艺术创作中也大量运用类似的造型,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沉淀,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此壶造型取更多的借鉴瓷器,在瓷器中龙凤瓷器也多在壶嘴和壶把作装饰,而此壶的特色就在于凤首为嘴,趋长的凤首,高昂的头颅,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壶把雕饰精美的弯曲形体,龙鳞毕现,龙首朝上,龙尾卷曲,精雕细琢,形象优美,惟妙惟肖。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形象的运用,表现出了紫砂壶的精神气质。《龙凤颈瓶壶》的壶式采用扁矮的身筒,饱满光润的形体,敦圆富态,壶口与盖相契合,与壶身融为一体,而瓶的颈部则变成了壶钮的细颈,平直的瓶口则成为了壶钮,形象变化,用于造型上,是非常巧妙的穿插。壶的底部加一圈底,整个壶的形象似瓶又似壶。嘴把塑造成龙凤形象,就构成了龙凤颈瓶壶的巧妙形式。

玉龙于云水中长吟,凤丹于朝阳中啼鸣,虹霓光照物,龙凤势腾云。奇伟景象,尤显精神。龙凤呈祥,正好切合了壶的形象,是经历水与火的淬炼才铸成的。以民俗文化和神话中的形象塑造紫砂,将瓶的造型与紫砂造型相互结合,对于发扬民族精神、民间工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紫砂人在紫砂壶的塑造过程中,充分展示出了紫砂独具魅力的造型艺术。

[1]《与时俱进的陶瓷器皿创作》 熊开波 中国陶瓷画刊2010

[2] 《中国神话传说》袁珂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版

[3] 《中国古陶瓷鉴赏》 陈文平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年版

[4] 《宜兴茶壶的造型与纹饰》 美国谢瑞华刊于台湾 《中国茶壶大观》 1985年版

猜你喜欢
龙凤宜兴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宜兴釉陶
龙凤双胎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龙凤珠宝LOGO征集活动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