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史

2013-02-18 14:24邱小云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红船苏区长征

■邱小云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学科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在中共历史上,形成了很多具体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产生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长期以来,党史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形态研究很多,但缺乏综合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缺乏从历史的纵向角度进行的系统研究,至今没有一部按学术规范编撰的完整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这对于党史学科的发展无疑是个缺憾,也会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更为深入的研究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课题。所以,无论是从党史学科建设和党史研究而言,还是从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和现实需要出发,都非常有必要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

研究一个学科的前提是对它的科学性给以明确的定位。作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中共革命精神史,它的学科定位是与中共党史相统一的,只有把中共革命精神史放到整个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才能确立中共革命精神史的科学地位。中共革命精神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各个时期革命精神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一门系统的学科。就其研究对象来说,中共革命精神史不仅要研究党的革命精神,而且要研究党的革命实践;不仅要研究革命精神与革命实践的互动,而且要研究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不仅要研究革命精神自身的内涵和发展过程,还要研究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较而呈现出的精神特质。

中共革命精神史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中共革命精神的理论基础、思想联系、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发展规律、社会作用、时代价值等。其重点是要在历史视野中系统地梳理中共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形态,在相互关联中全面考察革命精神各种具体表现形态的内涵特点、个性共性,全面分析中共革命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发生发展、传承弘扬的过程和规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原则,历史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孕育的土壤、形成发展的坚实基础、理论源泉、历史渊源及宏观背景。要完成好研究任务,不仅要坚持党史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还需要借鉴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交叉性研究,使中共革命精神史的研究更系统、更科学。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革命精神史的时期划分

分期问题的研究是中共革命精神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分期问题是中共革命精神史的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础问题,涉及对中共革命精神史的主线、阶段性特征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评价。

中共革命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历史全过程的,因此,中共革命精神史研究时间范围应该自建党至今。作为中共党史的专题史,中共革命精神史的时期划分应该和中共党史的时期划分保持相对一致,并体现精神史的特点。中共革命精神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革命精神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时期又可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

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革命精神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一)初步形成阶段: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

这一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中国革命引向思想文化层面的深刻变革,五四运动又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批年轻知识分子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并把产生于西方的最先进的科学理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创建以后,即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党虽然受到了来自“左”和右的干扰,经过了多次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活动和其他革命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勇敢执著精神影响深远。这一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黄埔精神、北伐精神等革命精神,其中以红船精神为时代标志。

(二)渐次展开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精神

这一时期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时期,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时期,是党的建设、红色政权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了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具有鲜明特征的革命精神。

(三)全面呈现阶段: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

这一时期从1937年到1947年。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毛泽东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0个春秋。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著作的发表为标志,毛泽东思想迅速成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其相一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各种特质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形成了具有集大成意义的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太行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等都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胜利发展阶段:西柏坡时期的革命精神

这一时期从1948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来到西柏坡起,到1949年党中央进入北平为止。在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力量摧枯拉朽,气势磅礴,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把握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主题,完成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同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形成了对新中国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以西柏坡精神为标志的革命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是西柏坡精神在不同地域的共同表现。

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在过去,研究者较多地归纳为四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近年,随着苏区精神研究影响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发表之后,开始有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并列在一起。笔者认为,从中共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五种革命精神说虽然比四种革命精神说有所进步,但还是没有反映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史,还是不完整的。本文认为,红船精神可以作为中共创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六种革命精神”。

(一)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红船精神,在时间上不仅指一大在嘉兴南湖红船的一天,还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共产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建党初期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红船精神的定位使中共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史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得到实现。关于红船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曾在2005年6月21日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指出“红船精神”的内涵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走在时代前列”是红船精神的核心特征。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用产生于西方的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从此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共产党的引领下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二)井冈山精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

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关于井冈山精神的内涵,2001年江泽民在视察江西时作了精辟的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核心特征就是“敢闯新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苏联革命经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又没有现成答案。毛泽东曾指出:“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在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井冈山的斗争,指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新方向。”[2](P116)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革命力量虽然还很弱小,但革命先辈们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就是因为坚持发扬了勇于开拓、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

(三)苏区精神: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

苏区精神的最后价值定位使中共革命精神史的完整序列形成成为可能。习近平2011年11月4日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3]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正式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并列的中共革命精神历史坐标。苏区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一心为民”。共产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正是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在全国二苏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2](P138)苏区的各级党政军干部及其工作人员自觉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着想,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苏区人民在那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里,节衣缩食,积极生产,全力支持红军和苏维埃政权。“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的弘扬,其直接意义就是使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得到广大苏区人民的真心拥护。

(四)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

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没有统一的表述,其中党史专家石仲泉的分析比较全面。他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4]长征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常见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主要指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实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放在整个党史中来看,遵义会议无疑是长征中最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从革命精神史的角度来看,通过与其他革命精神进行历史比较,长征精神的核心特征应该是革命英雄主义。长征,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人心,有口皆碑,不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类精神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长征精神已经成为鼓舞人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奋力向前的精神动力。

(五)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时期鲜明地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旗帜,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二是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延安整风运动。三是在延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中共首次全面接受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宝塔山下寻求真理,奉献青春和热血;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西柏坡精神: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务必”的精神,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P1439);“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时机,展开战略大决战,展现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胆识和气魄;“两个善于”的精神,即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P1438)的科学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在由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征。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2](P1439)所以,毛泽东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纵观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六种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前后衔接,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正是这一革命精神,凝聚了无穷的革命力量,历尽千难万险,夺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弘扬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时代内涵,使革命精神不断呈现出既有共性又有时代特征的新的表现形态。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浙江日报,2005-06-2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

[4]石仲泉.长征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魂[N].文汇报,2006-10-22.

猜你喜欢
红船苏区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红船
雕红船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苏区创业致富人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