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银根运用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经验

2013-02-19 19:37胡爽杨
江苏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膏方半夏支气管

穆 颖 胡爽杨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上海 200126;2.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6)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本病尤其是出现咯血者,发病急骤,又易反复,临床治疗颇感棘手。膏方以滋补见长,且服用较汤剂方便,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扩咯血的防治中显示了较好疗效。笔者长期跟随上海市名中医吴银根教授门诊,每见其应用膏方调治支扩咯血,颇为得心应手。吴教授认为支扩咯血一证之所以难治,乃因标本同病,标在热伤肺络,而本在肺肾阴虚,治疗必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若单治本,或单治标,均难以收功。兹介绍其运用膏方辨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1 清肺化痰凉血治标

支扩咯血总由肺热伤络所致,因肺为娇脏又为脏腑之华盖,喜润恶燥,喜清恶浊,不耐寒热,故邪气犯肺,使肺失清肃而为咳,损伤脉络血溢脉外而为咳血。吴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痰热、郁火证候为支扩咯血的主要矛盾。一由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蕴结不解化热,“热壅于肺则咳血”;一由肝郁化火,肝木刑金,肺燥络伤而咳血,其治当以清金保肺为主。[1]吴教授常用三紫汤(紫草、紫地丁、紫菀)配合清热、化痰、凉血药物。清肺热多用黄芩、桑白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虎杖等;化痰喜用胡颓叶、野荞麦根、黄荆子、鱼腥草、半夏、南星等;凉血清肝选用侧柏叶、石上柏、仙鹤草、丹皮、山栀、青黛等。同时,吴教授指出肺病火热、痰浊皆耗损阴津,所用苦寒之药又重伤其津液,故强调“以酸收之”、“以酸复之”,即收复肺中之真阴,乃善后之要举。药如芍药、甘草、乌梅、五味子、山茱萸、石榴皮皆可取用。

2 益气养阴补肾治本

支扩病人多表现为痰中带血、干咳、潮热盗汗、颧红口干等,辨证属阴虚,而临床上见到乏力、自汗、怕冷等表现亦是比较普遍,说明多数病人存在气阴两虚,久咳不止,肺气不敛,伤及血络,气血受伤,阴精内耗。其病标在肺,本在肾,所以在缓解期扶正固本的治疗非常重要。[2]鉴于本病病程长,后期常虚实夹杂,吴教授多采用平补治法,缓以图功。气虚补肺脾,药用党参、黄芪、白术、黄精、山药等;阴虚补肝肾,药取生熟地、天麦冬、南北沙参、女贞子、桑椹子、首乌等。需注意上焦之血属热,气有余可化为火,故支扩病人在使用补气药时需审慎,一般在养阴清热药中可酌情加用,而近期出血频繁者应尽量避免,或以较平和的太子参代替参、芪。收膏时则可减少阿胶用量,而以龟版胶、鳖甲胶为主,参则用西洋参,总之力避温燥。

3 用药三不宜

膏方之建功全在缓缓图治,针对支扩咯血的病机特点,吴教授指出这类患者使用膏方有“用药三不宜”。(1)祛邪不宜温宣:咯血病机不离“火热”灼伤肺络,常由外邪引动宿疾而发,风热、风寒化热、燥邪均可以损伤肺络而咳血、咯血,此为肺失肃降之证,祛邪以肃肺为宜;久病阴虚火热,治之大法总以寒凉苦酸为宜;故附子、干姜、细辛、乌头、麻黄、桂枝等宣散辛温助火之品乃支扩咯血之用药禁忌。(2)清热不宜活血:血不循经,咳血鲜红,多见于热伤阳络,外感热邪,阴虚内热,五志化火,久郁久瘀化热,总不离热,阳络伤则血外溢。临床气实者多,血虚者少,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可选丹皮、赤芍、三七等,使热去而血宁,而丹参、红花、桃仁及三棱、莪术、水蛭等活血力强,恐有动血之忧,切切慎之。(3)治痰不宜敛痰:咳血、咯血、嗽血,难免随痰而出。痰与热交互,病势嚣张,除痰止咳,也即治血之法,化痰者应顺病势而为,宜选贝母、竹茹、枇杷叶、瓜蒌等使稠痰变稀而易于咯出,而切忌用粟壳、款冬、百部等镇咳敛肺,因敛痰则湿痰胶着,痰热更不易去,必逆病势而弄巧成拙。

4 验案举隅

案1.胡某,女,55岁。2010年12月9日初诊。

患者有支气管扩张史20年,反复咯血,咯大量黄脓痰,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刻下:血丝痰、量多,痰色黏白,咯吐欠畅,胸前区隐痛,容易疲乏、头痛、易怒,面部烘热,舌苔薄白、中裂,脉弦细。辨证属肺阴亏虚,痰火灼肺。治拟养肺和营,清肺泻火。处方:

南北沙参(各)30g,生熟地(各)24g,山茱萸 12g,龙胆草 9g,炒山栀 9g,泽泻 15g,当归 15g,生蒲黄15g,紫草 30g,紫地丁 30g,青黛(包)9g,白芷 15g,蔓荆子 30g,黄芩 9g,柴胡 15g,半夏 15g,茵陈 15g,胡颓叶 15g,野荞麦根 30g,蜈蚣 3g,全蝎 3g,茜草 15g,五灵脂15g,黄芪 24g,川石斛 30g,石菖蒲 15g,广郁金 15g,百合 24g,陈皮 9g,甘草 6g,神曲 30g。 10 剂。另:阿胶 150g,龟版胶 150g,鳖甲胶 200g,西洋参100g,蛤蚧 2对,山楂精 1支,饴糖 250g,冰糖 250g收膏。

患者经膏方调理,配合体位引流,于2012年9月门诊复诊时,诉咯血、咳痰明显减轻,急性发作次数减少,门诊口服抗生素及云南白药3日即止。11月10日再次来诊,诉咳嗽、咯血控制,痰已不多,疲乏、胸痛明显好转,继以养阴清肺膏方调理善后。

按:该案支扩病史长达20年,反复痰血、胁痛、身热,苔脉证实为阴虚痰火。调理着重养阴润肺、补益肝肾、兼清余邪,于遣方时注意养阴不留湿,清痰火而不伤阴,并合用半夏、茵陈、蜈蚣、全蝎以加强化痰燥湿搜络,加紫草、紫花地丁清热,合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取小柴胡汤和解之意。

案2.董某,男,72岁。2006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结核性支扩史40余年,反复咯血,但量不多。平素晨起痰多,偶少量痰血。刻下:头痛头晕,胸闷背痛,记忆力下降,夜寐欠安,舌苔薄,脉细弦。辨证属肝肾阴亏,痰火伏肺。治拟补益肺肾,佐清火化痰。处方:

太子参 30g,黄芪 24g,半夏 15g,炒白术 15g,龟版 15g,鳖甲 15g,桑椹子 30g,女贞子 15g,杜仲 15g,枸杞子 15g,柴胡 15g,炒白芍 30g,明天麻 21g,龙骨、牡蛎(各)30g,白芷 15g,蔓荆子 30g,胡颓叶15g,野荞麦根 30g,黄荆子(包)30g,全瓜蒌 15g,薤白 15g,甘草 9g,陈皮 9g,鸡内金 9g。10 剂。 另:阿胶300g,龟版胶 200g,西洋参 100g,蛤蚧 2对,胎盘粉60g,北虫草 80g,饴糖 250g,冰糖 250g收膏。

患者坚持每年冬季膏方调理至今,咳嗽感冒控制多年,咳痰减轻,咯血发作次数减少,自觉精神明显好转。

按:患者病程已久,脾肾俱虚,痰湿肝火互结,吴教授治疗一方面补脾生肺,治致痰之源,选用黄芪、太子参、白术等,起到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的作用;一方面注重填补肾精,平肝潜阳,方中桑椹子、女贞子具养阴补血而止血之功,柴胡、白芍、天麻、龙牡、白芷、蔓荆子则共奏平肝祛风之效;再则根据患者痰多、胸闷、背痛之兼症,予胡颓叶、野荞麦根、瓜蒌、薤白等化痰通痹。全方思路遵循膏方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法则。

[1]李欣.吴银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68

[2]张天嵩,张英兰,李欣,等.吴银根论辨治支气管扩张症四要素.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5):13

猜你喜欢
膏方半夏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三因制宜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