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芍疗痴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40例临床观察

2013-02-19 19:37程善廷魏岳斌王嘉锋
江苏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血管性芍药通络

程善廷 魏岳斌 王嘉锋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广东广州 510700)

自2011年以来,笔者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痰瘀阻络、肾虚髓空的病机本质,充分挖掘、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方药,以自拟归芍疗痴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2~79岁, 平均年龄 (63.54±7.91) 岁; 平均病程(1.98±0.56)年。 对照组 40例:男 20例,女 20例;年龄 61~80 岁,平均年龄(64.11±7.96)岁;平均病程(1.92±0.5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1],并根据教育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界限。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中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制定,辨证属瘀血阻络、痰浊阻窍、肾精亏虚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血管性痴呆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痰浊阻窍、肾精亏虚型;(2)年龄 50~80 岁;(3)有脑卒中史,且卒中前无智能改变;(4)自愿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者;(2)血管性痴呆终末期患者;(3)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小于7分者;(4)脑血管疾病发生前已有痴呆;(5)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6)不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资料不齐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7)过去30d内曾服用同类药物治疗;(8)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衡,预防并发症及康复锻炼等。

2.1 治疗组 给予归芍疗痴汤口服。方药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白术、茯苓各 15g,熟地、黄精、泽泻各20g。每日1剂,水煎取300mL,早晚分次温服。

2.2 对照组 予奥拉西坦胶囊(商品名:欧来宁,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3,0.4g/粒)口服,0.4g/次,3 次/d。

2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SSD)评价认知能力。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2]及龚耀先[3]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制定。(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认知疗效:疗效指数≥20%为显效;12%≤疗效指数<20%为有效;0≤疗效指数<12%为无效;-12%≤疗效指数<0为恶化。附:认知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简易痴呆筛查(BSSD)量表认知疗效:痴呆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自理,BSSD评分提高5分或以上为显效;痴呆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BSSD评分提高2~4分为有效;痴呆症状无改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BSSD评分提高1分或不足1分为无效。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4.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以双侧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MMSE量表认知疗效 治疗组40例中,显效8例,有效 22例,无效9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40例中,显效2例,有效16例,无效19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4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4.2 BSSD量表认知疗效 治疗组40例中,显效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40例中,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4]。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脑血管扩张药、提高血氧分压药、抗氧自由基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治疗,但存在着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缺点。

VD 在中医学中属于 “呆病”、“善忘”、“文痴”、“颠疾”等范畴,历代医家对该病都有描述。我们调研了大量的资料,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理为痰瘀闭阻脑络,肾虚髓空。本病虚实夹杂,首先与痰瘀有关。《奇效良方》:“脑喜静谧而恶动扰,静谧则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又有“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的认识。痰瘀上扰清窍,则神明被扰,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而致“神”的功能失常,使脑功能减退。若痰瘀内阻,蒙蔽清窍,则脑失气、血、阴精濡养,脑髓不充,也可致脑功能减退。其次与肾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骨髓、脊髓和脑髓,均为肾中精气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肾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而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变化。故治疗本病以祛瘀化痰通络为法,辅以益肾填髓。

归芍疗痴汤是在中医经典名方当归芍药散基础上化裁而来的。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组成,原方主治“妇人怀娠,腹中痛”和“妇人腹中诸疾痛”,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利湿化痰。方中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通络,白术、茯苓、泽泻化痰利湿。笔者以该方加熟地、黄精补肾填精益髓,组成归芍疗痴汤,具有祛瘀化痰通络、益肾填髓之功。在用药剂量上,当归芍药散原治妇人腹痛,方中重用芍药以缓急止痛,归芍比为3∶16,而现运用本方治疗 VD时应增加当归用量以加强活血通络之效。笔者在临床中,以当归15g、赤芍15g配比,效果良好。现代医学认为,当归芍药散可使实验动物脑内与学习记忆能力关系密切的单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乙酰胆碱(ACH)的含量增加,从而促进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对抗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5]。

本研究充分挖掘中医经典名方,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痰瘀闭阻脑络,肾虚髓空的病机,标本兼治,以归芍疗痴汤进行治疗,通过MMSE及BSSD量表观察效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归芍疗痴汤可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探索有效的方药,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也为拓宽经方的运用思路提供了参考。

[1]BaldereschiM,Amato MP,Nencini P,etal.Crossnational interrater agreement on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mentia.WHO-PRA Age-Associated Dementia Working Group, WHO -Program for Research on Aging,Health of Elderly Program.Neurology, 1994,44(2):239

[2]田金洲,韩明向,许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329

[3]龚耀先.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手册.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13

[4]张蓓,吴海琴,张海雄.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生化机制.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9):672

[5]舒斌,马世平.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236

猜你喜欢
血管性芍药通络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芍药为谁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