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手术分级管理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2013-02-19 19:54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办法医疗机构

王 彬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是卫生部根据手术风险高低、技术难易程度颁布的政策法规。根据规定,各相关级别的医疗机构应由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组成,具备开展手术治疗资格的医疗机构应在审核医师专业能力后,经有权部门授予相应手术权限,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如何规范执行二个《办法》,加快医院技术发展,值得我们积极探讨。

1 背景

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系统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改革,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院规模等得到空前发展。但医疗卫生市场化倾向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过度医疗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多种政策,鼓励开设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医疗机构,但是,几十年来医院发展逐步形成两极分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竞相引进人才、购买高尖端医用设备、建设高水平诊疗场所,医院住院条件向宾馆化方向发展;而基层医疗机构却面临人才流失、市场萎缩、设备陈旧、房屋破旧、经费紧张等。这些都严重背离了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

由于医疗机构出现无序竞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不规范执业,特别是不能规范开展各级各类手术,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留下隐患,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市场秩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可以说,我国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改革与国际社会医疗卫生改革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是不相符的。

2 问题

多年来,由于医疗技术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不能规范化管理,医院在医疗技术和手术分级管理上存在严重违规行为:一是医疗机构不按医院等级违规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和超范围手术项目;二是医务人员不按技术职称违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超范围手术;三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相对滞后,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确定滞后,卫生行政部门执法难以到位。

3 对策

如何规范执行两个《办法》,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1 掌握政策规范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是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是法律法规细化的具体体现,是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评定的医院等级,结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技术职称级别,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两个《办法》。医院管理人员特别是医疗部门的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医院每个医务人员具备的手术分级资质状况,以便在管理过程中督促规范的有效执行。

3.2 重视团队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分类、手术分级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解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和手术,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已确立了部分手术和医疗技术的培训基地。各三级医院应积极争取已成熟的技术和手术成为部、省级培训基地,以便带动本地区新的医疗技术和高难度手术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各二级医院应选派技术骨干,到有资质的培训基地去参加培训,通过规范化培训、临床进修等方式达到审批必须的病例数。同时,在工作中积累相关软件资料,为顺利通过审批提供便利。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团队培训。在新技术、新项目和新手术开展中,除关注个别骨干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团队培训。应形成一个技术团队,注重医生、护士、技师等各类卫技人才的全面配合。医院应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要有领军人才,更要有技术项目的接班人,引进人才与培养梯队接班人同等重要。不能为通过一项手术引进一名人才,因流失一名人才而停止一项手术,对梯队人员要有专项培养计划,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既要在本院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又要反复多次送到高层次的医院去学习新技术、新手术、新项目,并定期进行考核评比。确保新技术、新手术、新项目能持续开展。

3.3 加强准入审核 新技术、新手术项目的申请是医院医疗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各级医院院长负责,同时明确分管负责人,医务科或科教科牵头负责,各临床科室具体负责,确保申报资料准确及时到位。各临床科室是申请的具体责任人,科室应针对医院级别和医师职称,认真做好相关项目申请的准备工作,注重积累临床资料。针对申报的具体要求,整理归纳台账,以便评审之需。

应经常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特别是项目审核专家库的成员前来指导。通过指导明确审核的关键部位、关键资料及准备评审的有关注意事项。

在迎接审核时,要确保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科室负责人及开展相关技术、手术项目的医师,应熟练准确介绍情况,以便顺利通过审核。

3.4 持续改进技术 开展新的医疗技术、手术项目准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如何在新技术、新手术项目审核通过后持续改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社会声誉才是真正的目的。一是加强再教育的力度。医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医务人员对新技术、新手术项目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加强考核的力度。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整改,对现有的技术和手术进行完善,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三是加强创新的力度,科室要经常组织讨论,对已开展的技术和手术进行回顾、分析,不断解剖自己,进行适当的创新。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不因人废事,因人废科,因人废项目,使优势学科和手术项目能健康发展,才能确保优秀学科、优势科室始终保持活力。

建立健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适合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技术软件,从医院网络系统设置规范化管理的现代管理模式。

3.5 强化责任追究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是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行为的法律法规之一,如何确保规范化开展医疗工作,关键在于贯彻执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是督查执行《办法》的主要责任者,也可委托卫生监督机构对相关医疗机构是否执行相关规定进行经常性督查,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按《办法》规定进行批评、教育、整改甚至处罚。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认真执行《办法》规定,确保各项技术与手术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或委托有权部门审核而获得准入,坚决制止违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处罚不按规范行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新技术新手术项目,认真履行申请报告制度,规范自身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执业安全。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办法医疗机构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最好的办法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