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下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02-19 19:54邱东民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许 路 邱东民

高职护理教育以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是培育护理天使的摇篮。对高职护理教育而言,“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护理专业教师兼具医(护)技能及专业教师资质者。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护理教育改革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高职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标准,笔者认为,对于高职护理教育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既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护士、医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并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是近5年有累计2年的临床医护工作经验,或是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临床医护技术研究,成果已被医院使用,产生良好效益。也就是说,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上讲台能当教师,进病房能当医生、护士。

2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 据文献报道,在对北京市、辽宁省近50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抽样调查中,“双师型”教师数量占专业教师总数不超过50%;近70%的“双师型”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从行业、企业一线引进的人才不足专业教师的20%;“双师型”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3.98%;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0%;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51.8%[1];行业兼职外聘教师占专业教师的26%[2]。

江苏省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也有类似现象,以我校为例,“双师型”教师数量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1.8%,80%以上直接来源于高校,研究生学历40岁以下的占50%以上。“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有行业从业经历的占20%,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17%,行业兼职外聘教师约占专业教师的25%,且极不稳定。

2.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不清。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培养方案、考核制度等,导致“双师型”教师一味追求“双证”,而对于行业一线的前沿理论、新技术新项目的使用、实践操作规范的更新等不能及时跟进,高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赶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

2.2.2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50%为合格,70%为优秀。从前文所述文献中抽样调查的结果看,“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都未能达到此标准,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2.2.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进入行业一线岗位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对职业教育的教师没有专门的准入制,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关注学历层面,对本专业的工作经历没有特别的要求,造成了“双师型”教师年龄小、学历高、职称低、技能差的局面。

2.2.4 外聘兼职教师数量不够。外聘兼职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种因素,行业专家、骨干无论从时间上、收益上,都没有主动到职业学校任教的积极性,即使来也是来去匆匆,不能与本校专业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3 院校合作下“双师型”师资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3.1 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应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专门成立职业教育的国家机构,制订统一标准的法律法规[3],包括职业教育的资格审查、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及保障、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健全兼职教师引进机制等。同时还要建立职业教育实施监督体系,使有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4]。

3.2 完善职业教师准入资格 建立规范的准入制度,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达到相关职业技能要求并通过教师资格培训后,方能被职业学校聘用任教。培训机构应与行业紧密结合,技能培训的效果要得到行业的认可。这种门槛的设立,使得踏进校门的专业教师都已达到“双师”的要求。

3.3 建立附属医院 高等职业学校必须设立固定的紧密型的合作单位,卫生高职校建立至少1家全方位合作的附属医院,以此作为设立卫生高职校的必备条件。只有建立了附属医院,才会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医院充分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医院可以使学校的专业教师产生专业归属感,有利于他们在执业注册、职称晋升、岗位实践、业务学习等方面的的专业发展;学校可以使医院的医护人员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优先选拔学校培养的优秀护理人才。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将医院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列入考核评审之列,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改变医院愿意承担医学本科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的现状。

3.4 建立科学的院校合作培训体系 随着医学专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校建立讲座、导师带教、技能大赛、学术交流等各种学习培训项目的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有医院积极合作参与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邀请临床一线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定期来校讲授专业动态与发展,安排教师每年有固定的时间到临床一线工作,这种实战式的技能培训是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较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政策鼓励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获得教师资格,具有教师资格且职业综合素质好的医务人员方可作为外聘教师。对第一次授课的外聘教师,学校在开学前要集中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要求外聘教师要与本校教师一起参加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

3.5 建立灵活的行业人才引进和外聘机制 引进行业优秀的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教师或是聘请行业骨干作为外聘教师,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中很重要的一支师资力量。在国外,很多职业院校要从企业、行业一线聘请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与本校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1∶1,显然我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我国目前的状况,职业学校与医院的收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除了呼吁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外,学校可与医院合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引进和外聘方式,如:不改变医院身份,整年制轮流驻校授课,给予一定的待遇等,以吸引医院骨干参与教学和技能培训。

1 徐英俊.北京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4:60-61.

2 李丽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72-73.

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和欧盟国家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2010,2:10.

4 普锋.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