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活动内部审计之探析

2013-02-19 19:54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部门监督

金 翟

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无论是主观认识还是客观工作实际,还不能跟上整体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了补好这块短板,就医院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进行分析探讨非常有意义。

1 医院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

当前,医院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进行经济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序进行。而这种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的行为,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为了能够将医院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做好、做扎实,不仅仅需要医院的内审从业人员对内部审计,尤其是医院内部审计的特性进行研究,更需要上级主管单位以及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有着正确的认识[1]。

医院的各级管理者都需要为医院的经济效益负责,院长作为医院的最高领导者需要对医院整体经营负责,他承担了总体经济责任。上级主管单位和院长之间存在着受托经济关系,院长和下面各级经营管理者之间也存在着受托经济关系。那么为了确保各个部门、各级经营管理者都尽职尽责地履行经济责任,杜绝营私舞弊,防止差错,让各种经济活动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就需要在组织内部进行经济监督。所以需要在医院内部成立专职的审计部门或任命专职的审计人员,执行医院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建立于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实施的内部监督,它在组织结构上从属于本单位的领导,服务于本组织的总体经济目标。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工作,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监督财务收支及其他各项经济活动,对组织内部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效益评估,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环节。

2 对医院内部审计进行恰当的功能设置

医院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现代内部审计已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也相当重要。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方面的功能设置时,必须要体现出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让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出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的功能[2]。医院内部审计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应考虑如下思路。

2.1 夯实基础 资料收集与保存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做好。医院应要求各部门在办理经济业务时要将相关资料主动报备到审计部门,审计部门也要收集保存好本单位的财务资料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关资料。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将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进行检查验证,确定财务状况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合法性。

2.2 重视经济监督 所谓经济监督,就是要检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在规定范围内规范健康地运行,经济活动的决策者执行者是否均忠实履行了经济责任。直白地说,就是要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违纪的行为,同时也要能够检查确定经济活动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更进一步地要能够分析检讨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隐患,提出改善建议。

2.3 向经济评价发展 经济评价,就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时,能够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查明的事实作出分析判断,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很多单位都实行“对标找差”,医院内部审计也需要设定相应的标准,明确本单位经济活动应该达到的结果和希望达到的结果,以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资金投入、各项资源的配置等是否合理、优化,通过经济评估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效益。经济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审计部门的知识结构配置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为了建设有市场竞争力的一流医院,这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在进行医院内部审计的功能设置时,除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还应从健全管理,提高效益,防止经济损失方面,开拓更多新的审计领域,如对管理制度、资源优化、经营目标的审计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绩效审计,并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3]。

3 加强内审组织建设

医院内部审计的组织建设不仅仅是指审计部门在整个医院组织结构上的设置,还包括审计人员的人力和知识背景结构配置,以及审计人员持续的培训和技能扩展。

在进行组织结构设置时,首先强调的是其独立性。医院经济活动内部审计由其内部设置的专职部门或专职人员进行,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性,要保证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独立,审计机构设置不能受限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更不能设为其他部门的下属机构,审计单位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通常审计部门直接受本单位最高负责人领导,依法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工作。除了组织独立,人员独立也很重要,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不能存在利害关系,也不得参与被审计部门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

医院内部审计的组织建设目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有:首先是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够,比如有些医院的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还有些单位存在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审计人员的情况。其次是审计人员的配置与功能设置不匹配,造成要求覆盖的内部审计工作覆盖不了,或者对许多经济活动的审计只是做做样子,未真正起到经济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另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配置不合理,未能按照医院经济活动的特色进行人员配置,使得审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不清楚、不理解,审计时无从着手,无法发现问题。

要想做好医院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首先需要在审计部门的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否则,设置得再明确再齐全的内部审计职能,再先进的内部审计运行模式,没有适当的执行者,也无法达到效果。

4 探寻先进的内审运行模式

4.1 内部审计的独立运行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著名审计会计学家莫茨(R.K.Mautz)和夏拉夫(H.A.Sharaf)认为,审计的独立性应从4个方面去考察:财务利益方面、精神状态方面、组织地位方面和自由调查方面。所以除了前面论述的组织和人员独立,还应该做到业务工作独立、经济利益独立。业务工作独立就是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审计人员也不能参与被审计的经济业务活动,如此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保持独立,来实现自由调查,对被审查事项作出独立公允的评价和鉴定。经济利益独立,首先要保证审计经费来源独立,其次是审计工作中不能与其他业务部门发生经济利害关系,在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活动上要与其他部门隔绝。

4.2 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运行 医院的制度应该是完善的,无论对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还是被审计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要能够做到审计工作、审计标准有法可依,而不是依据主观或领导意志判定。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缺失,标准不一致等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难度。内部审计与制度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内部审计需要依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而规章制度也需要应内部审计的结果而完善。

4.3 合理设置审计范围 理想的范围当然是希望将经济活动全方位纳入,但是考虑到审计部门的人力状况,以及知识背景情况需要进行合理的审计范围划定,有些项目则需要通过社会审计来完成。

4.4 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不要抱着找茬挑毛病的动机去工作,审计不应干预经济业务的进行,而是促进经济活动的规范运行,保障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所以审计人员要增强服务被审计部门的意识,共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被审计部门来说,不要主观上就存在抵触情绪,要增强配合意识,客观面对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

4.5 经济活动全时间周期掌控 从时间过程来看,接受审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还包括未来将要发生的,即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1)事前审计是在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包括计划、预算、决策等。具体来说,审计的内容有单位的计划、编制的各种预算、投资建设方案、各种经营决策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事前审计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2)事中审计是在经济业务活动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审计。例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进度、投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事中审计的时效性较强,可以及时查明经济目标和预算的实现程度,有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改错,改善管理,保证最终目标和预算的实现。(3)事后审计是对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例如,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年度财务报告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事后审计的资料最为齐全,能够对已经发生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全面评估。由于事后审计能够审查整个的经济活动,因而它的监督作用较强,对于研究问题、纠正错弊,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和改进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医院的改革既处于快速发展期,也处于深水区、关键期,很多经济活动还缺乏成熟的制度性的科学引导,而这也恰恰使医院的审计工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医院经济活动内部审计除了要做好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工作,还要扩展到对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作出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1 尹玲.如何加强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5):398-399.

2 攀战林,王晓杰.新医改下转变医院内部审计方式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0,17:168-170.

3 赵平.浅谈拓宽医院内部审计领域的思路[J].现代医院,2010,10(10):137-138.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部门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