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省3年来物理自主命题特点的评析

2013-02-22 09:15吴齐全
物理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作图小行星斜面

吴齐全

(浙江省奉化中学,浙江 宁波 315500)

分析3年来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把握命题重点、热点和命题方式,探究命题规律,预测2013高考试题命题趋势,使学生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1 3年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2 试题的特点

2.1 基础性

通过上表的分析,可见每年的考点70%以上是固定的,还有大概30%灵活,体现高考的稳定性要求.仔细对照每年发下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你会发现,所有的试题的考点都与考试说明中的Ⅱ级要求相关.这些知识不仅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是他们以后继续深造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把考查的重点放在这里不言而喻.考查过程中突出了最基本问题的考查,如在机械波的试题中,主要考查波长、频率、波速、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的关系,在天体运动中,主要考查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万有引力等最基本知识,这些知识点大家都耳熟能详.

图1

例1.如图1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对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小于一年.

(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小行星带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

(D)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2.2 综合开放性

试题注重理解和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强调学科内的综合性,2012年第18题,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特点、运用数学处理问题,是一道学科内的大综合,类似于2010年第23题,2011年第25题.2012年第24题考查电场与磁场的综合,第25题电磁感应电路的综合,类似2010年第24题,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最基本方法的综合.

试题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同时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开放性强.2012年第23题,一方面与科学探究结合,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在解题上具有开放性,既可以用动能定理,也可以牛顿第二定律.

图2

(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1;

(2)“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A;

(3)“A鱼”与“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A∶fB.

分析:该题的情景比较新颖,实际上在平时练习题中的有它的变形,譬如“一个小球从空中落入沙坑中,求平均阻力”,所以此题难度不大.这就是高考题来源的一种方式——在平时题之上赋予一个新的背景实现华丽转型,活力四射.

2.3 实验的经历性

每年的实验试题都是用图片展示真实的情景,这也是命题教师在实验室做的情景,他们给出的实验数据必须是真实的.命题教师们在做的过程中,会敏锐地发现一些问题,他们肯定可以筛选出一些高中生自己能分析解决的问题放到试题中,因此实验不能只停留在习题中,必须自己去做实验,去经历.

每年的实验试题中,都有学生自己根据数据作图的部分和利用图像信息解答相关问题,为什么高考命题者如此的重视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原因很多,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对图像非常重视,在必修1和必修2的实验中,编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在逐步渗透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点点滴滴.[1]

例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

表2

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其读数为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

图3

(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______N.

分析:实验题通过照片提供真实的实验情景,既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仪器读数、数据处理等基本实验素养,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拓展与探究;体现了新课改对知识的获取过程的关注.同时要关注一些细节,读数中的估读问题、有效数字位的问题.作图的精确度问题,答案要在参考的范围内,作图必须非常的精确.

(1)根据表格的数据,作图如图4,由图线斜率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54N/m;(标准答案53±2)

(2)读数时估读一位,F=2.10N;(标准答案中说明:有效数字位正确,±0.02内都可以)

(3)作图5,在同一力的图示中使用相同的比例标尺,做平行四边形,量出如图对角线的长度,根据比例标尺换算出合力,F合=3.3N.(±0.2内都可以)

图4

图5

(4)不拘于细节.试题没有在一些不必要的细节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纠缠,没有故意设置一些误区,这和平时的模拟试题有很大的差别.

例4.如图6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图6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物体的平衡,考察了受力分析、摩擦力、滑轮和弹簧的问题,综合性很强,但是简单基础,很容易选择到正确的答案.答案是(A)选项.

这道试题还有一个在高中物理中比较令笔者头痛的问题——g的取值.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44页有这样一段话“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 m/s2或g=10m/s2;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都按g=9.8m/s2计算.”因为高考不能用计算器,所以很多试题的计算都为了学生的简单,一直以来,绝大部分试题都用g=10m/s2.突然在某次考试中用g=9.8m/s2,可以想象学生的惨象.我一直以来反对这种试题,不是要考察物理知识,仅仅是为了折腾一下学生.假设在2012年的这道高考试题中,没有用括号注明g=9.8m/s2的这个条件,可以想象,以后类似的折腾会此起彼伏.本题不仅很好地阐述了书本上意思,同时指明了方向,提供出类似试题的操作方法,不拘泥于细节,是正本清源.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自主命题3年来,物理试题质量一年比一年高,越来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者以批判,对学生继续发展负责,同时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吴齐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教与考.物理教学,2012(7).

猜你喜欢
作图小行星斜面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反射作图有技巧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反射作图有技巧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小行星:往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