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

2013-02-24 02:27杨普秀张定贵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2期
关键词:感性多媒体技术创设

杨普秀 张定贵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多媒体把大量的文字、图片、图形等形声化,将形象生动的情景、丰富多变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获得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内容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灵活整合教学内容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教材,只是学生该掌握知识的缩影。作为学生学习引路人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参悟教材中蕴含的外延知识,适时巧用多媒体技术,灵活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好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PEP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如图2所示)。在本堂课中,既要渗透方位的练习,又要涉及各个方位的转向,如果只是单纯地对着书上的图片进行机械的操练,学生就会感到枯燥。而如果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借用多媒体技术对方位和各个转向进行整合,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图3~图8所示)。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在多媒体上的每一幅图中问题提出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都会表现得很积极,纷纷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讨论总结出来的知识要比教师硬灌输效果好得多。

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被“死”的内容框死,要恰到好处地巧用多媒体技术,灵活整合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寓教于乐,使英语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会越来越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感性素材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实现目标任务,感受成功。”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学生面对的是一块呆板的黑板、一支苍白的粉笔,满眼是教师的“独角戏”,充耳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掌握的是娴熟的应试技巧,是“哑巴”英语,鲜活的感性素材得不到应用。要改变上述窘状,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1)要巧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感性素材,彻底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形式,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内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碰到任何场合都会用英语交流。

(2)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于标准的课堂用语教学,更好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恰当、更准确、更有意义地运用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标准的课堂用语教学目标。

图9

图10

比如:PEP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B部分“Let's learn”,学习的内容是现在进行时的复数形式表达。课本上呈现的是动物的各种状态(如图9所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用教学挂图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只能机械地记住这几个动词的-ing形式。如果教师精心挖掘感性素材,用多媒体技术将几个动词编成故事—《小猪们的一天》,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具体内容是两只小猪在睡觉(sleeping),妈妈要他们去公园锻炼。小猪们爬树(climbing)、喝水(drinking)、打架(f ighting)、荡秋千(swinging)、上英语课、放学参观动物园、回家写作文(如图10所示)。

从句子引出到语法的总结,最后到语篇的输出,整堂课学生都热情洋溢地参与。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感性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感性认识,既增强了所学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直观、形象的呈现。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丰富多彩的感性素材,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法学习内容的单一性,而且实现了标准的课堂用语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和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现实情况是:由于缺少教学情境,教师们只注重固定句型的教学,学生也只能获得孤立的知识点。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不仅能缩短教学与现实的距离,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更能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这种教学情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迁移,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1)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学习语境。例如: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如图11所示)。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一开始呈现一个动物园,让学生各自回答他们喜欢的动物并模拟动物的特征或动作,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学生所有学过的动物单词也都会被说出来,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动物,仿佛身临其境,有了生动有趣的学习语境,学习语言的劲头自然高涨。

(2)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解课堂教学难点。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是单词giraffe(长颈鹿)和deer(鹿)及它们的特征:The giraffe is tall. The deer is short.(长颈鹿高,鹿矮。)教师借助多媒体分解各个知识点,在呈现动物时,鼓励学生对每个字母的发音进行大胆尝试。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两种动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习得“The giraffe is tall. The deer is short.”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音、形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掌握两种动物的特征,自然分解了各个知识点,解决了课堂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到学习很轻松,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图11

图12

图13

(3)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技能。学生仅仅会说“The giraffe is tall. The deer is short.”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用所学形容词big/small,long/short等将动物进行比较。为了更直观,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比如,用大象和老鼠比大小:“The elephant is big. The mouse is small.”比较猴子和兔子的尾巴的长短:“The monkey's tail is long. The rabbit's tail is short.”我们还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如:“I'm tall.You're short. A is tall. B is short.”“My eyes are big. Your eyes are small.”这样学生把知识学活了,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运用技能。解决了本堂课重点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Let's talk”会很轻松。最后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虚拟环境进行现场配音表演(如图12~图13所示)。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一整堂课好像都处在动物园的情境中,感到学习既轻松自然,又充满了活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技能,从而使英语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社会性”场所。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组织学生投入到语言交际的自然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恰到好处地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因为,教学情境不仅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景化和形象化,更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能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绚丽多彩,使学生处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中,师生们哪有不积极、不乐意的呢?

四、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课堂教学优势,它能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又能突破教材范围的局限性,还能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更能自然而然地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恰到好处地巧用多媒体技术,灵活整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感性素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教学语境,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做出努力。

[1]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版[Z].

[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9.

[3] 李一宁.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4] 张玲玲,高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4)∶52-53.

猜你喜欢
感性多媒体技术创设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