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2013-03-02 07:27韩锁柱高竟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张氏腰椎间盘手法

韩锁柱 崔 明 王 辉 吴 迪 高竟群 张 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哈尔滨150076)

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韩锁柱 崔 明 王 辉 吴 迪 高竟群 张 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哈尔滨150076)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张氏间盘复位法;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及下肢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神经综合征。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骨科就诊病人的1/3,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腰腿痛就诊人数的25%~36%[1]。严重影响患工作及生活。近1年来笔者采用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于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来自于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骨科病房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和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治疗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平均50.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平均51.6岁。两组间各因素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腰椎间盘突出症》[1]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检查:腰椎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病例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②首次发病疼痛剧烈,呈强迫体位的。③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④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或神经管狭窄症的,腰椎滑脱、先天性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脊柱肿瘤或结核及中、重度骨质疏松等疾病。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⑥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活动性消化溃疡、急性传染病、精神病者。⑦局部皮肤条件不良者。⑧不能坚持治疗或中途改变治疗方式者。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机床面上,首先采用手法治疗,术者站于左侧,术者用掌推法从上至下分别推背部督脉及两侧夹脊、足太阳膀胱经。每条经推3~5遍。在脊柱两侧施用掌揉法、按揉、滚法,重点作用于腰骶部,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到深;先做健侧,后做患侧;使脊柱两侧特别是腰骶部肌肉放松。然后固定双下肢,将杵针调定在预定的间盘突出相应椎间隙,缓慢旋转手柄,逐渐向下施压,并通过压力感受器监控(压力20~50kg之间)并调整床面45°(头低脚高位),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杵针压力。持续时间约20分钟后调整床面水平,解除杵针压迫,并松开双下肢固定带,仰卧约10分钟后,完毕[3]。

对照组采用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具体操作同上,上述患者均每日治疗一次,15日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2]拟定。治愈: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显效:症状与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功能基本恢复,可以工作与生活。有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有一定改善。无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较好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张氏间盘复位疗法”利用椎间盘复位的杵针压在病变的脊椎两节横突之间,通过施加可调外力扩大两节椎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加大髓腔内的负压使突出的髓核还纳,在复位同时还可使粘连的组织和痉挛的韧带拉开,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同时被撑开,从而缓解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减轻肢体的麻木和疼痛,在手法治

疗后采用张氏间盘复位法,使附着于椎体的软组织处于放松的状态,这时进行“张氏间盘复位疗法”,杵针作用于横突的力量更加确凿,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明显提高。手法配合“张氏间盘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6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034

1672-2779(2013)-11-0052-02

��杨 佳

2013-05-13)

猜你喜欢
张氏腰椎间盘手法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七步洗手法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