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3-03-09 05:36勾丽洁郭华平刘旭东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脊髓肢体膀胱

勾丽洁,郭华平,何 曼,刘旭东,黄 武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河北承德 067000)

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勾丽洁,郭华平,何 曼,刘旭东,黄 武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河北承德 067000)

目的:探讨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CI患者35例,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治疗组(发病1个月内、18例)和对照组(发病3个月以上、17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功能状况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对SCI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康复;功能独立性评定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及二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SCI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功能独立性评分,探讨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SCI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SCI患者。纳入标准:①有X线、CT或MRI影像学诊断;②入院前未接受过系统康复训练。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严重骨关节疾患和中枢或周围神经病损;②入院前曾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③入院后康复治疗不足3个月。符和以上标准的患者35例,根据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进行分组,SCI后1个月内病情平稳开始康复介入者纳入早期治疗组,共18例;病程超过3个月开始康复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共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IA分级、损伤节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现代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SCI部位、程度及脊柱稳定性,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术后早期脊柱稳定性差,主要以保持肢体良姿位、关节适度的被动活动、瘫痪肢体低中频电刺激、呼吸训练以及皮肤二便的康复护理为主,并根据情况制作颈托或胸腰椎矫形器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随着脊柱稳定性的改善,逐渐开始进行肌力增强训练、应用支具进行站立及行走训练以及各种功能性活动训练。具体包括:⑴保持正确体位:四肢瘫患者肩下垫枕头,防止肩关节后缩;肩关节外展,肘伸展,腕背伸,拇指外展背伸,手指微屈;髋伸展,踝背屈,足与小腿垂直。⑵呼吸训练:对于损伤平面较高影响呼吸功能的患者进行吸气抗阻训练及排痰训练,每日2次。⑶关节被动运动:从瘫痪肢体近端到远端的各个关节进行轻柔、缓慢有节律的被动活动,每个关节活动20次为一组,每日2组。⑷肌力增强训练:包括瘫痪肢体残存肌力的训练以及截瘫患者上肢、肩背部肌肉力量增强训练,根据残存肌力的级别采用辅助主动、主动、抗阻主动训练;对于脊柱稳定不完全性SCI的患者,根据下肢残存肌力情况尽早开始减重步行训练。⑸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翻身、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平衡、穿脱衣服、个人卫生、进食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⑹转移训练:包括床-轮椅间转移、轮椅-地面间转移、轮椅-坐便器间转移、轮椅-拐杖间转移。⑺站立训练:应用起立床,从倾斜20度开始,逐渐增加角度。⑻步行训练:先在平行杠内进行训练,包括摆至步训练、摆过步训练、四点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用拐杖进行步行训练。根据患者功能情况可以佩带相应的矫形器或下肢支具。⑼轮椅技巧训练:包括前后轮操纵、左右转、进退操纵、前轮翘起行走和旋转操纵。⑽低中频电疗:采用多功能电脑中频电疗仪、直流-感应电疗仪对瘫痪肢体进行电刺激治疗,以减轻痉挛,减缓肌肉萎缩。⑾心理治疗:SCI患者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易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绝望的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鼓励他们正视疾病和残疾,讲解疾病预后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康复治疗。⑿加强康复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大小便的护理。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间歇导尿,预防泌尿系感染、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1.2.2 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期,辨证施治。⑴中药治疗:早期患者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即加入骨碎补、川断、土元、杜仲、寄生;中后期患者多肝肾亏虚、血脉失养,以补肾和血为主,应用黄芪、当归、地龙、全虫、僵蚕、枳壳、桑寄生、淫羊藿、茯苓、桂枝、白术、牛膝、巴戟天、蜈蚣。⑵针刺疗法:早期患者取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肾俞、阳光、环跳、承山、肝俞;中后期患者取大椎、后溪、委中、昆仑、肾俞、阿是穴。配合间歇导尿治疗排尿障碍时,取列缺、气海、照海、会阴、水道、三阴交、膀胱俞。每次取4-6穴,电针,每日一次。

1.3 康复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价患者的功能[1]。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早期治疗组 18 53.52±9.16 93.69±3.67 16.91 <0.01对照组 17 56.45±9.57 79.89±7.93 7.21 <0.01 t 1.22 5.82 P >0.05 <0.01

3 讨论

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运动损伤、工伤的增多,SCI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2]。虽然近年来对于SC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于SCI所致的功能障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病期SCI患者应用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前后的FIM评分,发现早期及时、正确、综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Sumida[3]及郭险峰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目前,许多患者在受伤后甚至手术后的早期缺乏正确有效的康复治疗与指导,在伤后很长时间才介入康复治疗。早期未能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是患者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痉挛、关节挛缩、骨质疏松、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之一[5]。

康复治疗过程中,运动疗法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主要作用。SCI早期,由于肢体呈弛缓性瘫,应保证肢体良好功能位的摆放,并每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定时变换体位以预防关节挛缩、压疮、骨质疏松,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下基础。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卧床期尽早开始呼吸训练可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改善肺功能[6];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早期开始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的发生,保护肾脏功能[7]。

祖国医学的中药治疗及针刺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是治疗SCI后肢体功能障碍及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法[8-9]。SCI早期,淤血阻滞、经脉不通、局部肿痛、腹胀等,故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后期患者,肿痛减轻,出现大便不畅、尿潴留、肢体软弱无力,宜以温经通脉,补益肝肾为主。针刺疗法可以改善SCI患者损伤部位的微循环和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受损组织水肿,从而缓解病变对脊髓的压迫;并可反射性地调节大脑和脊髓相应神经细胞的功能,对肾脏泌尿功能、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10-11]。

综上所述,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SCI患者的功能,降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而SCI后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SCI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以提高康复疗效,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8-94.

[2]梁志,赵超男,董云英.脊髓损伤康复结局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239-240.

[3]Sumida M. Early rehabilitation effect for spinal cord injury[J]. Archphys Med Rehabil, 2001, 82(2): 391-395.

[4]郭险峰,关骅.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8):716-718.

[5]郝定军,何立民,袁福镛,等.脊髓损伤患者后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5):267-270.

[6]Liaw MY, Lin MC, Cheng PT, et al. Resistive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ts effectiven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mplete cervical cord injury [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0, 81(6):752-756.

[7]邢晓红,杜莹,常淑娟.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73-775.

[8]卜保现,张俊,石福明,等.中西医综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J].中医正骨,2006,18(2):34-35.

[9]王立超,熊智魁.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8):21-22.

[10]陈忠,杜广辉,叶章群,等.骶神经刺激治疗膀胱功能障碍[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9):401-403.

[11]刘波.针刺结合间歇导尿术治疗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8-20.

R493

A

1004-6879(2013)05-0396-03

2013-03-07)

猜你喜欢
脊髓肢体膀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肢体语言
膀胱镜的功与过
肢体写作漫谈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