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践行的实效路径——基于儒家伦理普及教化历史经验的视角

2013-03-19 09:05丁根林
观察与思考 2013年1期
关键词:浙江人教化儒家

□ 丁根林

作为植根于浙江的历史、体现于浙江的现状、引领着浙江未来发展并区别于其他省份的灵魂和“精神名片”,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作为宋明儒学发展最繁荣的区域之一,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与儒家伦理经千年而不衰的精髓在思想底蕴上存在契合性:儒学“实学”化、信德思想、重教传统、“天道人性”等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客观而言,尽管儒家伦理维护帝王专制的思想不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是两千余年传承的时间跨度,足以显示其普及教化的历史经验中有一定的合理内核。研究儒家伦理普及教化的合理内核,对弘扬践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榜样示范引领,增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践行的公信力。

儒家伦理通过政府弘道与统治阶级的言传身教,确立了其正统与主导地位。任何道德价值的普及离不开倡导者的弘扬,更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践行垂范。弘扬践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由外在的规范约束内化为人们的伦理自觉,从而再外化为人们理性行为的教化过程,其要义在于增强公信力。公信力首先在于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道德评价标尺,由整个社会自主公开评价、监督党的领导干部伦理实践;其次在于提高自我道德评判水准,由党的干部通过自我评判、体验、反省,使个体道德水平处于较高自律水准。根据中国古代儒学教化实践经验,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合乎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道德情感,进而固化个体的道德自律习惯。

二是注重家庭教育,拓展“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践行的辐射面。

儒家认为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可以推广衍化为良好的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非制度化的家庭与社区内部的耳濡目染,使家训家规中的礼仪法度植根、积淀于普通民众一代代的日常生活中。强化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家庭中的渗透、扩展,已经成为其弘扬践行的重要途经。首先要重视父母示范的重要性,通过其道德行为的知、情、意来对儿童的道德成长产生正面影响。其次是要创新多样化的德育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平台如网络、电视、电影等,培养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与控制能力;再次要建立适度的道德目标,提高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成就感。如古人“修、齐、治、平”系统中,要求儿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

三是创新文化代码,塑造“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践行的亲和力。

古代儒学普及化的过程与形式虽不无呆板僵滞之处,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代码”,古代蒙学教材却以表达形式的感性化、多样化而充满亲和力见长,在“蒙以养正”上起着效应递增的功用。因此,在弘扬践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并使之“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造本土化的通俗、生动、富有实践体验特征的“文化代码”。要多样化地创新平台,通过各种载体,运用音乐、舞蹈、诗歌等多样形式,潜移默化地使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深入人心;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从地域、人群、文化、习俗等方面出发,根据接受对象需求,进行“分众式”传播;生活化地组织活动,让道德主体在活动中通过心灵在场方式,愉快地完成对外在理念的接受与内化过程。

四是挖掘民俗底蕴,彰显“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践行的民族性。

当个体生活在一种传统或习惯之中时,他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一种外在的社会规范。儒家伦理依附于传统习俗传承至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弘扬践行,可以基于传统的习俗让每个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或“习得”。我们要从正面意义上挖掘传统民俗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文化底蕴并努力传承,根据受众需求讲解、传播关于日用伦常道德、长幼秩序、待人接物的礼仪知识,使礼仪礼节观念灌输在时空的世俗仪式中得到教化和巩固,主流价值观念在传统娱乐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同时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也可以使节日的特殊和谐状态转化为社会和谐的日常状态。

猜你喜欢
浙江人教化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秋夜
钱江潮涌,浙江精神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说人坏话反被骂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身边的“神回复”
“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