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对比分析

2013-03-19 17:46钟先荣蒋英俊
微创医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孔法内环疝囊

黎 明 钟先荣 杨 奕 蒋英俊

(1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富川县 5427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梧州市 543001)

腹腔镜近年来迅速推广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其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改进[1]。从操作孔数目上分类,目前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有三孔法、两孔法及单孔法等[2~4];从处理疝囊方法上分类,有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我们近年来分别应用三孔法直接缝合和两孔法导引针缝合两种术式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在4~14岁,平均7.5岁,均无腹部手术史。直接缝合法组33例,其中右侧斜疝17例,左侧斜疝11例,双侧斜疝5例,疝囊下坠入阴囊者5例。导引针缝合法组30例,其中右侧斜疝16例,左侧斜疝11例,双侧斜疝3例,疝囊下坠入阴囊者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儿腹股沟斜疝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

1.2 手术方法 直接缝合法: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脐部作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于中下腹作一个5 mm trocar,置入分离钳或持针器,视左右疝不同情况在下腹部另建立一个5 mm trocar。由腹股沟区刺入带4号丝线缝针,直接缝合关闭内环口处腹膜,再由腹壁刺出缝合针。导引针缝合法: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手术,脐部trocar放置腹腔镜。视左右疝不同情况在下腹部另建立第2个trocar以协助导引针缝合。腹股沟区做2 mm切口,刺入导引针,于内环口内侧或外侧腹膜外潜行,至内环口正后方时穿入腹腔。将未带线的导引针从内环口的另半侧腹膜外潜行至内环口正后方,缝合线套入导引针后退行导引针,缝合线拉出腹腔外打结,线结留在皮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直接缝合法33例,手术时间10~40 min,平均25 min;导引针缝合法30例,手术时间10~45 min,平均22 min。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根据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理生理解剖,其形成系鞘状突先天未闭,腹腔内容物疝入鞘状突形成所致,而不存在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的问题,所以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时可不经修补,只关闭未闭合的鞘状突即可治愈小儿腹股沟斜疝[3,5]。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近年来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报道越来越多[6,7]。其原理为在腹腔镜下设法缝合(关闭)内环口,高位结扎疝囊,以阻断腹腔内容物向腹股沟区突出而治愈小儿腹股沟疝。

目前腹腔镜下缝合(关闭)内环口有两种术式,即缝合针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缝合针直接缝合法的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腹腔镜技术不是很熟练的医师手术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在本研究中,两种不同处理内环口的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和同一个或熟练程度相仿的医生主刀有关。我们认为,当疝囊较大时,缝合针直接缝合法可能更适合此类操作或更能保证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内环口内侧,疝囊往往呈折叠状或皱状,须将其拉平分开再依次缝合,并将疝囊内的液体和气体挤入腹腔内,否则易复发或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导引针缝合法的优点是,腹壁只需放置一个Trocar(两孔法),提起内环处腹膜协助导引针穿透,不需在腹腔内缝合打结,减少了手术难度。

腹腔镜下缝合针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优点为:无需经过和解剖传统腹股沟管结构,也无需切开疝囊,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不被破坏,精索的神经、血管和提睾肌等亦不受损伤或损伤轻微,术后切口瘢痕极小;可以发现隐性疝[8]。本研究的两组应用不同处理内环口的方法,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可见效果均是良好的。虽然本研究中患儿尚未见有复发或并发鞘膜积液等并发症,结合相关文献,我们认为仍需注意以下两点:①由于小儿腹股沟解剖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中应尽量贴着腹膜缝合内环,避免伤及输精管;②对于疝囊较大的或与阴囊相通的斜疝,术中必须把坠入的腹腔内容物还纳腹腔,同时把疝囊内的液体尽量回流腹腔后再结扎疝囊颈,否则易导致术后囊肿形成。

总之,腹腔镜腹小儿股沟斜疝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腹腔镜下直接缝合法与导引针缝合法高位结扎小儿腹股沟疝疝囊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直接缝合法更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1] 黄圣旺,秦春宏.腹腔镜下应用改制的克氏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4):305-307.

[2] 黄志耿,许炎荣,傅若珊.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内环口缝合方法改进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2009,12(5):449 -450.

[3] 钟先荣,李金明,刘振惠,等.两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120例报告[J].微创医学,2009,4(2):163-164.

[4] 帅 建,艾小江,陈建林,等.单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5):414-415.

[5] 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等.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5):277-279.

[6] 吴玲玲,移 康,田金徽,等.儿童腹股沟疝腹腔镜术与开放性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4):299 -303.

[7] 刘玉海,张运歆,涂丛银,等.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7):518-519.

[8] 罗树友,李新宁,石群峰.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 56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1):844-846.

猜你喜欢
孔法内环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56例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