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贵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2013-03-23 19:31
当代临床医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伪品鹿茸外皮

董 莉

(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 221131)

当前一些功效显著,用途广泛,有着较高知名度的贵重中药材,由于其资源稀少、价格节节攀升,制售此类伪劣中药材已成为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渠道。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效果,还会危及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鉴于此,笔者提供几种常用贵重中药材及其伪劣品的鉴定方法,旨在为中药材鉴定提供参考,从而控制伪劣中药材的流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1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1.1 冬虫夏草

正品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幼虫上的干燥子座和虫体的复合物,由子座和虫体二部分相连组成。虫体似蚕,丰满肥壮,色黄发亮,环纹清细,头部红棕,足8对,中4对明显,子座深棕、细长、圆柱形。气微腥,味微苦者为佳[1]。

1.2 常见伪品

1.2.1 古尼虫草 虫体菌丝膜深黄色,粉末状,脱落处虫体表面与菌丝膜同色,子座无不孕顶部,子囊壳几乎全部埋藏在子座上部的组织内。

1.2.2 亚香棒虫草 虫体表面有类白色的菌膜,除去菌膜显褐色,可见黑点状气门。子座呈长棒状或分枝,头部稍膨大,无不孕顶端。

1.2.3 凉山虫草 虫体呈蚕状,较粗,表面被棕至棕褐色菌膜,足不明显。子座呈线状细长,长度为虫体的2倍以上。

1.2.4 新疆虫草 虫体呈蚕状,较细,表面土黄色至紫褐色,虫体质地较硬,子座通常无。

1.2.5 用僵蚕做成的伪品(蚕的虫体经干燥而成)“虫体”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呈灰黄色,覆有白色粉霜状物,头部较圆。8对足呈突起状。没有“草部”。气微腥,味微咸。

1.2.6 地蚕 唇形科植物地蚕的干燥块茎。呈纺锤形,两头略尖,表面土黄色,有环纹4-15个,味甜,有粘性。无子座。

1.2.7 其他制品 面粉、石膏、黄花菜等为原料人工伪制而成。无真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座的特征,色泽纹理不自然,质地重,易断,断面无组织结构,遇碘液显蓝色。

2 西洋参的真伪鉴别

2.1 西洋参

2.1.1 进口西洋参 略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无芦头、须根和支根。表面土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为白色,带粉,全身有横向内陷细环纹,狭线形横向皮孔及众多不规则的纵皱纹,顶端的环纹较密,色较暗。质硬,体轻,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黄白色,无裂隙而有放射状花纹,以及明显的棕黄色形成层环,皮部散有黄棕色树脂道。气微芳香,香且浓,味苦兼甜,口感持久。有粘性,含口中能生津。

2.1.2 国产西洋参 国产西洋参则外表横纹粗疏,质重而坚,粉性足;断面不平坦,切片内层多实心无菊花心纹理,无特异香味,口嚼苦重或淡,久之淡而微涩,粘舌。根头横环纹稀少,纵纹深陷,质坚,断而不平坦,实心,无菊花纹理;气微,味苦重而甜淡,久嚼而涩,稍粘舌。

2.2 西洋参常见伪品

2.2.1 生晒参为同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经加工伪充西洋参。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芦头及须状根,主根上部或全体有断续环状的横纹。断面菊花心不明显,淡棕黄色至淡灰棕色。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质地轻泡。气清淡,味初淡后稍苦。

2.2.2 劣质西洋参 为同科属,但已人工提取了有效成分,再经干燥后伪充正品西洋参[2],其外形同西洋参。折断面灰白色,形成层环扩散成暗棕红色,韧皮部仍可见红棕色小点,干枯不显油性。质地僵硬,气味清淡,嚼之初先苦后甘,数咽后即淡而无味。

3 鹿茸的真伪鉴别

3.1 鹿茸

正品梅花鹿茸呈圆柱形分枝,一个分枝称“二杠”,其主枝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桩”,9-15cm,直径比大挺略小,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锯口黄白色,皮茸紧贴,有蜂窝状细孔,外不显骨质化具两个分枝称“三岔”主枝长略呈弓形,微扁,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的疙瘩。马鹿茸:呈圆柱形,较粗大,多分枝,主枝长33-100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灰黄色或黑灰色,锯口中部密布细孔,质老者,下部具棱筋,顶端多无毛[3]。

鹿茸片的角尖部分称蜡片,稍向下称血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浅棕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红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微显光泽,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称粉片,下部习称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粉白色,浅棕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皮红棕色或棕色,无骨质或略带骨质,周边粗糙,质坚脆,气微腥,味微咸。花鹿茸腊片边缘具波状弯曲,断面有光泽。

3.2 鹿茸伪品

3.2.1 动物的皮和胶伪制而成,呈类圆形的片,表面黄棕色,有光泽,热水浸泡后会涨大,有弹性,中间无蜂窝状小孔。

3.2.2 蛋清、色素、骨块和动物皮毛加工而成的伪制品。呈类圆形的片,大小不等,外皮暗灰色至土褐色,切面光滑不细腻,半透明,无蜂窝状小孔,具光泽,有的可见骨块片,质重,柔韧性差,易碎裂。

3.2.3 淀粉、色素、胶、动物皮毛等粘合而成。呈类圆形的薄片,大小不一,外皮棕褐色,中间土黄色,无蜂窝状小孔。

4 三七的真伪鉴别

4.1 正品三七有几个鉴别要点,一是外形呈纺锤形至类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棕黑色,有横长皮孔及断续纵皱纹。二是折断面的皮部与木部常分离,并具放射状纹理。三是有人参气味,味微苦而甘。另外本品的特征可用“乳包、钉头、铜皮、铁骨、菊花心”十一个字概括。“乳包”是指顶端及周围的瘤状突起物;“钉头”是底部切断支根的痕迹;“铜皮”是指灰黄色的外皮;“铁骨”是指质地坚硬难折断;而“菊花”是指断面的放射纹理[4]。具此五个特点者即为三七正品。

4.2 常见三七伪品

4.2.1 裂果薯 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块茎。体稍轻,易折断击碎,断面较粗糙,灰黄色,颗粒性,微有蜡样光泽,有散在的点状维管束。

4.2.2 竹节参 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竹根七。根茎呈竹鞭状,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多个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圆形。气微香,味苦,微甜。

4.2.3 菊叶三七 为菊科植物土三七的干燥根茎。根茎呈拳形团块状,全体多有瘤状突起。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气无,味淡而后微苦。

4.2.4 莪术 为姜科植物蓬莪术的干燥根茎。外观可见有人工雕琢成的皱纹和瘤状突起,酷似真品。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其固有的“回甜”是莪术没有的。

4.2.5 白及 为兰科植物白芨干燥块茎。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嚼之有粘性。

5 羚羊角的真伪鉴别

5.1 正品

呈扁圆锥形或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半透明,上半部中央对光透视可见一隐约可见的细长孔道,直通角尖,俗称“通天眼”。环脊完整,脊间距超过1cm。基部锯口类圆形,内有“骨塞”。对光透视可见“通天眼”。环脊10-16个,间距约2cm。角的基部有一类圆形的角柱[5]。

5.2 伪品

5.2.1 黄羊角 呈类长圆锥形,弯曲,而略侧扁,长20-27cm,表面淡棕色,不透明。有环脊10余个,环脊间约为0.5cm,握之硌手。

5.2.2 山羊角 呈不规则的扁长圆锥形,较直,长约10-20cm,表面灰黑色,不透明,有轻微隆起的环脊约10个,其间距0.5-1cm。

5.3.3 苏门羚羊 呈长圆锥形,头部弯曲,表面黑色,粗糙,不透明,除角尖外全体有环脊,中间环脊较密,并可见深纵纹。

5.4.4 藏羚羊角 呈不规则细长锥形,较直,基部侧扁,长40-70cm,表面黑色,光滑,不透明。除角尖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基部较密,体部环脊间距约为2cm。

5.5.5 人工伪制品用塑料等化工原料依羚羊角模型伪制而成。表面淡黄棕色,可见人工伪制数个环脊和刀刻的痕迹,全体半透明状,对光照视无“通天眼”。用火烧则有塑料燃烧的臭气,冒黑色浓烟。

6 讨论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必须严格防范伪、劣中药材流入医疗市场。各级药材经营部门必须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设立有效的质检机构和监督部门,加强药材质量标准的监测力度和查处力度,力争尽快地使用高效、科学的检测技术来控制药材质量标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陈璐,万德光,国锦琳.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10,(01).

[2]余青,李铁铭.西洋参的真伪鉴别方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2).

[3]谷玉娟,张立华,傅桂莲.鹿茸等动物生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

[4]段彩霞.浅谈三七的真伪鉴别[J].科技信息,2010,(11).

[5]孙秋艳.羚羊角真伪的鉴别[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12).

猜你喜欢
伪品鹿茸外皮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鹿茸发生与再生
蓝莓的光泽
最佳代言
应用rbcL条形码鉴别高良姜及其伪品大高良姜
花鹿茸与马鹿茸的生物活性与应用比较研究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美味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