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模式的理论述评

2013-03-23 20:26张惠敏
关键词:教养效能儿童

李 燕,张惠敏

(上海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系,上海200235)

父母效能系统训练(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简称 STEP)是目前影响较大、应用范围较广的父母训练模式,该系统的雏形是德瑞克斯与索尔滋(Drekurs &Soltz,1964)基于阿德勒的理论,设计并推动的有策略、有步骤的教养行为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邓克米尔等人(Dinkmeyer,D.,& McKay,G.D.,1976[1])创立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提高父母教养能力的训练模式STEP[2]。这一套模式自1980年代开始推展,至今仍颇受肯定。

一、STEP的理论基础

父母效能系统训练以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所倡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为理论基础,注重个体行为的目的性、社会兴趣、社会情境、家庭关系、主动沟通与逻辑结果的主动性,并以此为基础对父母的教养行为进行系统的训练。

(一)STEP的基本理论

阿德勒学派认为,人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是个人自我成长的过程,是自我导向的,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自我成长的动力。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目标导向(goal-directed)或未来导向(futureoriented)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或生活目标。人类本身有克服自卑、追求成就与卓越的倾向。同时,人是社会性的,需要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互动。个体对他人的关怀就是社会兴趣,社会兴趣高低甚至可当作人格适应与否的指标。儿童时期的家庭经验,包括手足关系和情感、自卑感、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与个人适应密切相关。所以当个人适应不良或有困扰需改善时,必须重新审视他过去经验与家庭人际关系,以调整他的行动目标、重新激发其内在的成长动力、帮助他克服自卑感、发展积极的社会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既然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目标,那么,儿童的不良行为也有其目标,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帮助父母了解儿童不良行为的目标所在,并应用各种策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目标,以表现更有责任感的、指向于个人成长的行为。所以,STEP模式非常注重以下两点(Dinkmeser et al,1990[3]):

1.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诠释:行为目标

所有的行为都有其目标,所以,“不良行为”(misbehaviors)也有其“错误的目标”(mistaken goals)。错误的目标主要根源在于儿童希望获得“归属感”(feeling of belonging)。当儿童的归属感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形成错误的目标:希望获得注意、争取权力、进行报复,或者表现社会不适应。儿童的归属感越缺乏,不良目标就越严重。因此,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就可能发现儿童问题行为的“错误目标”所在(Roberts,1994)。

2.对不良行为的改善:自然与逻辑的结果

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的改善可以采取“自然结果”(natural consequences)与 “逻 辑 结 果”(logical consequences)两种方式。“自然结果”是要儿童面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如儿童不穿外套,感冒了要自己受苦。如果父母“不理会”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让儿童体验、承担自己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他就能从中成长。

当“自然结果”对儿童有危险(如孩子跑到大街上)时,父母可以使用“逻辑结果”去面对子女的不良行为,逻辑结果是形成一种合宜的情境,逻辑地面对子女行为,也要子女接受逻辑性的行为后果,如儿童放学后到同学家玩得很晚才回家,其逻辑结果可以是,一周内放学必须马上回家,不可以到同学家玩。在使用自然结果或逻辑结果时,父母应坚持立场,不要与儿童争权(不要向儿童显示,你有能力逼迫他完成某事),如此儿童就体会到其自然的或逻辑的后果。在处理类似儿童不良行时,父母不能有愤怒、惩罚性的态度,也不要批评儿童,以便他们通过行为的逻辑后果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二)STEP的训练模式

STEP的父母训练团体通常由8至12名成员组成,每期连续8至12周,每周2个小时。训练任务是让父母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习用自然的和逻辑的结果而不是以行为主义的方法训练、管理孩子。STEP的倡导者认为,父母训练的焦点应该是父母的交流策略,因为他们认为,交流方式决定了亲子关系的性质和父母效能。该训练团体主持者的身份是群体进程的推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问题解决的专家。在每一次的讨论和训练中,主持者会先提供一个短期的陈述,接着进行开放式讨论和群体实践,如将团体分为2—3人为一组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普遍存在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在STEP团体中,最有价值的学习往往不是来自主持者所传授的信息,而是来自在群体中父母的积极参与,父母群体才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力。

二、STEP的基本内容

Dinkmeser等认为,对父母的教养行为应进行系统的训练,以有计划、系统地预防、矫正不良的教养行为。训练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训练

STEP模式认为,所有的教养行为,其效果都取决于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提高教养效能、促进儿童发展、提高父母满意度的前提。Dinkmeyer等人(Dinkmeser et al,1990)认为,建立有效的、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四个主要条件[4]:

1.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Dinkmeyer等人认为,亲子间多数问题都起因于缺乏相互尊重。父母不尊重孩子经常唠叨、吼叫、打骂、贬损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既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无法让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会相互尊重。因此,父母首先要先尊重孩子,给予适度的关心,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和唠叨,并在友善的环境中与孩子交流;

2.共享欢乐时光(taking time for fun)。建立关系需要时间,STEP模式非常注重家庭共享时间,该模式认为,为了建立良好、积极的亲子关系,父母每天都应该与孩子有一段共享的欢乐时光,在此段时间内双方(尤其是父母)都不会强迫对方做如何事情。对年幼的孩子而言,上床睡觉前如能有段与父母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要。STEP模式建议父母轮流单独与孩子共享欢乐时光,以增进亲子情感。

3.鼓励(encouragement)。STEP模式强调儿童有成长的内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的信任感、价值感,父母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内部力量和成长。鼓励孩子还有利于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亲子间的合作关系,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

4.传达爱(communicating love)。儿童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来源于爱与被爱,父母应随时将爱传达给子女,付诸行动的爱的表达,如说出爱、抚摸、拥抱、亲吻等对孩子的成长、对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相互尊重以及发展责任感与独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Dinkmeyer & McKay,1989[5])。

(二)有效的亲子沟通训练

STEP模式的另一重点是训练父母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亲子间的沟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的符号系统,向孩子传递着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态度、评价等。积极的沟通,使父母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表现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和欣赏,减少孩子的逆反和防御,对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沟通训练包括:

1.积极倾听训练。父母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感觉,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才可能使孩子敞开心扉,并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发展信任、理解,感受支持和爱。积极倾听的训练内容包括:表现出对孩子的谈话感兴趣;放下判断与批评;察觉非语言线索;让孩子把话说完;反映孩子的感受。

2.清楚的自我表达训练。在讨论孩子面临的困扰时,父母要用倾听来表达父母的接纳,以帮助孩子认识、应对或解决其困扰,让孩子有机会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

(三)检查、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目标的训练

1.检查孩子的不良行为目标。儿童的不良行为目标主要在于获得注意、争取权力、进行报复与表现自己的不适应。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就可以发现孩子不良行为的目标所在,所以,消除这些不良行为目标是STEP的另一个核心问题。

2.消除不良行为目标。首先要鼓励儿童成为“自我导向”(self direction)的人。STEP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对挑战的资源。父母的职责是要为儿童提供挑战,使儿童获得挑战的经验,并发展自我资源。鼓励儿童成为“自我导向”的人,以向儿童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是这个社会中令人尊重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对家庭社会有贡献的一员,从而获得自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教导他们责任、自主、正义、公平等作为他们的行为目标。同时家庭还要满足孩子的“附属感”,父母应该给儿童提供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机会,尤其是自我负责的机会,容许所有的成员自我表达,每个人在家中有平等的权力。这样,儿童才能产生“附属感”,感到自己对家庭、社会的价值在于自己的贡献。此外,减少“权力斗争”也是减少不良行为的重要环节。不良行为有时是“权力斗争”(power struggle)的一种反映,是儿童向父母争权(“谁能主宰我”)的一种形式。如果儿童的不良行为起因于赢得父母的注意和争取权力,那么,除非这种情况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就难以消除。尤其当儿童争权失败,儿童会增加对父母的抗拒,进而放弃表现适宜行为的机会。改变儿童不良的行为关键在于亲子关系,尤其是儿童被父母的接纳程度(Dreikurs &Soltz.1964)。

三、STEP的有效性研究

STEP也常利用团体方式通常最多十几个人编一组,进行STEP相关的学习活动与演练,相关的实验研究也表明,这种模式有其可取之处(Berger,1995)。

Nystul(1982)研究STEP对父母教养态度的影响,他们对70位母亲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参加训练的实验组母亲比没有参加训练的控制组母亲在教养态度上更为民主;实验组母亲也更多地口头表扬孩子。

而Burnett(1988)在对STEP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参加STEP方案显著改善了父母的教养观念,使他们明显地减少了权威、增加民主、感受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与自我了解;在教养方式上则倾向于减少严格的管教、增加口头鼓励;而孩子在行为的责任感、自尊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变化;被试的家庭气氛、亲子互动也都更积极 (Schultz &Nystul,1980;Tavormina &Hampson,1980).

台湾学者也基于STEP方案做了很多实证研究。刘姿吟[6](1992)以台北县秀朗小学23位五、六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組前后测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对实验组家长进行了为期八周的“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并分别在训练一周后和八周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满意度”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父母在教养态度上的总分及“自信程度”、“接纳程度”、“了解程度”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控制组,八周后两组差异仍然显著;实验组被试在教养方式总分及“接受—拒绝”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控制组,但八周后两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在亲子关系的满意度上没有即刻效果,但八周后实验组高于控制组;接受训练的实验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生活常规、责任性、亲子关系、抱怨行为上有明显改善,八周后除“生活常规”外,依然有效。张爱华(1986)[7]也发现,STEP方案对改善母亲的教养态度(如民主vs权威)和教养行为有影响。曾家炎(2005)[8]STEP方案明显改善了父母的“教养态度”,他们在自信、归因、接纳、了解四个维度上都有明显进步;“亲子关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认知”和“情绪”两个维度明显提高;提高最为显著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以及自我反省及觉察能力,以上改变在一个月以后的测试中仍然有效。

国内赵阿勐(2006)研究指出在亲子沟通水平和教养态度上都发生了积极正向的改变,可以达到改善家庭环境和促进子女成长的目的。潘子彦和伍新春(2008)运用STEP模式对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做了实证研究,对天津两所小学中11名家长进行了父母效能系统训练,通过对父母和孩子进行访谈证实,他们所感受到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通过前后测结果发现在亲子关系类型中,家长报告中严格型、不安型达到显著差异;孩子报告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方面有了显著变化。

四、STEP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启发

作为一套协助父母增强教养能力的方案,STEP方案在美国约有200万人以上的受益者(Paul W.Robinson et al.,2003)。对该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指向于儿童成长、家庭健康幸福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注儿童内在的行为目标和成长目标

该父母训练模式重视对儿童行为的内在目标和成长的内部动力的分析和引导,认为儿童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内在的行为目标,所有儿童都有内在的向上成长的动力。当儿童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或儿童的自我受到威胁,如儿童被注意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儿童感到被挑剔、被控制、被拒绝等的时候,就可能激活儿童的防御机制,导致错误行为目标的产生,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儿童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暴躁、易激惹、挑衅、逆反,以及表现无能、依赖、情绪低落等,大都与不良的行为目标有关。这些问题行为是儿童对这些情境的应对策略,是问题情境所导致的。所以,父母敏锐的感知、判断孩子的问题及不良行为原因及行为目标,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行为目标,强化内在的成长动力,培养成就感和价值感,消除错误的行为目标。

此外,该模式认为,孩子的自尊来自于被尊重的经历。父母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和接受、对孩子良好行为的欣赏,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积极引导,对孩子错误行为目标的分析和处理方式,都能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背景和合作关系、影响孩子的责任感和成熟水平以及对学业的积极态度、成就取向以及对挑战和压力事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

2.指向于父母自我效能感的教养行为训练

STEP模式注重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注重清晰的自我表达和沟通以及移情的倾听,注重帮助父母形成积极的儿童观和教养观,让父母从不自觉的与孩子的“权力斗争”中解脱出来,让父母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表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将孩子的适应不良或问题行为归因于教养行为或亲子互动的问题。这有利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解读,有利于提高父母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父母对孩子的归因更积极,教养行为也更自觉、更有针对性,对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更积极,进而使父母的教养信心更强,教养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更高,控制感更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父母的身心健康。

3.指向于温暖、合作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该模式非常注重父母对孩子的倾听,注重对父母进行沟通训练,旨在建立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以增强积极的家庭情感关系体验,满足孩子的需要。

总之,STEP模式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养干预模式,它强调教养要以儿童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向父母传授儿童发展的知识,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以便提高教养水平。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内部成长逐渐向外显露的过程,向孩子提供足够支持来激励这种展露是父母的责任。他们寻求儿童发展,保证教养能力和可能增加与其他父母联系的资料。尤其是它对儿童行为不良的目标的界定和对亲子沟通技巧的阐述,对提高父母的教养效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自由发展意义重大[9]。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使该理论在美国的父母中有广泛的接受性。

使STEP模式深入人心的另一个原因是,该模式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培训系统和操作模式。该模式不仅包括对STEP团体的父母的培训手册、更有对STEP团体的领导者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手册,使该模式有更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1]Dinkmeyer D,McKay G D.The Parents Handbook: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M].Circle Pines,M 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1976.

[2]Ratzlaff H C,Friesen J D,Neufeld G,Paddock G M .Impact of the Creative Parenting program[J].Canadian Journal of Counseling,1989,23(2):166-173.

[3]Dinkmeyer D,McKay G D,Dinkmeyer Jr.Inaccuracy in STEP research reporting[J].Canadian Journal of Counseling,1990,24(2):103-105.

[4]Dinkmeyer D,McKay G D,Dinkmeyer Jr..Parenting Young Children: Helpful Strategies based on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STEP)for Parents of Children[M].Under Six.Circle Pines,M 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1989.

[5]刘姿吟.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方案效果之研究[D].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2.

[6]张爱华.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母亲教养态度与教养行为之影响[D].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论文,1986.

[7]曾家炎.“父母效能系统训练”课程对“父母教育态度”及“亲子关系满意度”之影响效果研究[D].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论文,2005.

[8]赵阿勐.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9]张妮妮,姚伟.儿童的自由:以身体为基的自由[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72-175.

猜你喜欢
教养效能儿童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教养方程式
留守儿童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六一儿童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