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罐罐儿茶民俗文化谫论

2013-03-27 09:42剡自勉
克拉玛依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陇南

剡自勉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委党校,新疆库尔勒841000)

陇南罐罐儿茶民俗文化谫论

剡自勉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委党校,新疆库尔勒841000)

陇南罐罐儿茶器用独特,饮俗独特,功用更是独特。它是陇南各民族文化以及茶马古道文化叠化的结晶。陇南罐罐儿茶是陇南各族人民独特的美食休闲方式,是陇南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陇南;罐罐儿茶;饮俗;礼俗;民俗

罐罐茶是我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遍布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宁夏等省,除汉族人民有喝罐罐茶的习俗之外,回族、土家族、羌族、藏族、彝族、苗族、佤族、普米族、哈尼族、白族、傈僳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也都深爱此道且各有造诣。按照茶罐不同,罐罐茶分为大罐与小罐两大类。大罐的罐罐茶可供数人饮用,而小罐的罐罐茶仅供一人饮用。陇南罐罐茶属于后者,当地人儿化音“罐罐儿茶”的感情色彩即包含有“小得可爱”的韵味。陇南罐罐儿茶独特的器用、独特的品饮方式、独特的精神享受,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陇南罐罐儿茶的饮俗

(一)陇南传统罐罐儿茶必需的器用

一盆火、一茶壶水、一只烧茶罐儿、一支茶筚、一撮茶叶和一只茶蛊,便是陇南传统罐罐儿茶的最简单家当。火生在搁于架子上的火盆里,生火的上好材料为煤炭,木材次之,草秆也可。火盆放在热炕上,烧茶罐儿煨在火边,火上面搭上三脚架,一边喝茶一边烧水或者做饭。其他用具和茶点搁在火盆架子上,取用方便。烧茶罐儿是一种用土烧制出来的无釉陶器,土黄色或浅黑色,八厘米左右高,单耳,圆底,鼓腹,带流,底面直径不足三厘米。茶筚一般是把竹质筷子拦腰截断,再从中间竖直均匀切开而得来的,九厘米左右长。茶壶用于往烧茶罐儿中加水,装一碗多点水为宜。茶盅鸭蛋大小,其容积一般与烧茶罐儿相当。茶叶现多选用已加工至半熟的云南大叶茶。喝罐罐儿茶的特殊环境是一坨热炕,舍此则情调全无。陇南多雨,气候寒冷潮湿,炕是主要取暖工具,喝罐罐儿茶时人盘腿坐在热炕上,在烟火缭绕处看着茶水潮起潮落,就是陇南罐罐儿茶的传统情调了。

(二)陇南罐罐儿茶的熬法

以熬法论,陇南罐罐儿茶分为清茶和油茶两种。最简单的清茶熬煮法是先把烧茶罐儿烤热,放入一撮茶叶,倒入开水至七八成满,煮至茶水沸溢即可倾入茶盅饮用。然后又将开水倒入烧茶罐儿里,煮开后倒入茶蛊再饮。因为越到后面茶味越不容易煮出来,因此越到后面煮的时间越长。略讲究的清茶中可加进红枣、枸杞、人参等佐料,也有人喜欢在茶蛊里放上糖。最简单的油茶熬煮时先在茶罐里加入少量清油,待油烧熟冒烟时放入茶叶,用茶筚迅速搅拌,旋即倒入开水,以免茶叶炒焦,煮好后将茶水倒入放上盐的茶盅里。讲究些的油茶熬煮时也可放入特制的油面、肉丁、核桃仁、杏仁等,这样熬制出来的茶汁,茶味的清香中溶着佐料的浓香,余味无穷。

(三)陇南罐罐儿茶的饮法

喝罐罐儿茶的前提是不能空腹,否则色如咖啡的浓茶会致人头晕呕吐。因此,喝罐罐儿茶前必须先吃茶点,陇南农民传统的茶点一般为自家做的馍馍或饼子。等茶煮好了将茶水倒入茶盅,其量以多半盅为宜,剩下的留在烧茶罐儿里,以贮藏茶汁。这样,就可保证下一盅茶的浓度,也可以此方式将喝茶时间拉长。饮法是可倒出即饮,但必须呼气吹开茶雾,吸气即啜进茶汁,以避免茶水烫伤嘴唇。也可凉至温热再饮,其标准以不烫嘴唇为佳,但绝对不能冷饮,否则茶水会滞积在胃里酿成胃病。喝完一盅茶,再吃茶点,此时茶罐里加上水再煮,如此反复,煮到“茶薄”(即茶汁没有茶味了)时,一般也就吃饱喝足了。一天的劳作,就这样从喝完罐罐儿茶开始了。

二、喝罐罐儿茶是陇南人民理想的休闲方式

(一)罐罐儿茶的科学性

喝罐罐儿茶时必须先吃茶点,这避免了茶叶中包含的茶碱伤胃。实腹喝茶,有助于对茶汁的消化吸收,更是为了避免酽茶刺激大脑,从而防止出现头晕。此外,煮罐罐儿茶与熬煎中药极其相似,不知道熬煎中药来源于煮罐罐儿茶,还是煮罐罐儿茶得益于熬煎中药。喝罐罐儿茶时,起初烧开即饮,以后熬煮时间越来越长,时间长度呈正比例递增之势。茶汁在一次次的熬煮中被充分榨出,一点也不浪费。在中国茶道中,几乎再没有哪种茶能达到如此境界。罐罐儿茶入口则苦,下咽则甜。喝罐罐儿茶,每盅都是热的;喝罐罐儿茶,每盅都是香的。在中国茶道中,几乎再没有哪种茶能喝出如此质量。宛若陇南花儿,罐罐儿茶是陇南物质文化遗产,其喝法之科学性在世界茶道中也几难一见。

(二)罐罐儿茶已进入美食行列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罐罐儿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茶点上,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富营养,并且增加了小菜;器用上,人们为了清洁卫生,开始用小电炉取代了古老的火盆。佐料上,补品普遍进入烧茶罐儿,在便餐与饮料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重罐罐儿茶的保健功能。男人在罐罐儿茶中佐以枸杞补肾,女人在罐罐儿茶中佐以大枣补血;脑力劳动者在罐罐儿茶中佐以核桃仁健脑,体力劳动者在罐罐儿茶中佐以黄芪补气;人们在罐罐儿茶中加入不同的营养品,提高了罐罐儿茶的质量,也有人对罐罐儿茶进行了创新,加入了中药材,如五味子、甘草、人参等等,用以疗治某些慢性疾病,实践证明竟然效果极佳。罐罐儿茶的物质内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它的现代转型实际上已使它进入了美食行列。

(三)罐罐儿茶与休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陇南人民逐步从苦累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劳动之外的其他问题,也使休闲成了生活的需要。历史遗留下来的罐罐儿茶成了休闲性处理劳动之外的其他问题的方式,人们一边吃茶点,一边喝茶,一边商讨解决问题,一边聊天,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解决了其他问题,也满足了精神需求。无论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罐罐儿茶,还是亲戚朋友们坐在一起喝罐罐儿茶,罐罐儿茶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情趣。喝罐罐儿茶的节奏就像打太极拳,吃茶点,加水,倒茶,喝茶,谈笑,都要眼到、心到、手到,动作自然和谐。它所包含的物质文化内涵与精神文化内涵悄无声息地滋润了人们的身心,这是所有休闲方式的最高追求,罐罐儿茶做到了这一点。在时间上,罐罐儿茶可以喝一个小时,也可以边喝边续,喝整整一天。因此,喝罐罐儿茶是陇南人民理想的休闲方式。

三、陇南罐罐儿茶的历史

陇南是我国产茶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饮用茶的地区之一。它位于甘肃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错落相间,李四光称其为“宝贝的复杂地带”。文县碧口、康县阳坝、武都裕河林区生长有大量野生茶树。“中国从发现和利用茶至今,已有约5 000年的历史。”唐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即炎帝,其活动区域为“姜水”,包括今陇南白龙江流域。西汉时,士大夫已将饮茶作为高雅的享受。王褒《僮约》中所载“武都买荼”,可能就与陇南茶叶有关。然而陇南罐罐儿茶此时是否出现,无法断定。但陇南先民饮茶的历史可上溯到神农时代,是可以确定的。这是陇南罐罐儿茶出现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陇南已发现文物中,陶罐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以后各代均有出土。茶叶的烹饮器具,往往决定着茶的品味和品饮方式。陇南罐罐儿茶所用主要器具烧茶罐儿,其雏形当是距今约4 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单耳陶罐,但考古发现之齐家文化单耳陶罐无火烧火烤痕迹,故其不是用于烧茶。2007年夏新疆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中出土的烤煮器皿带流单耳陶罐,形状与今陇南烧茶罐儿一模一样,其主人就是居住地从陇南绵延至若羌的古羌人。以此推测,陇南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已使用烤煮器皿带流单耳陶罐,但是否用来煮茶,还得进一步考证。但它却是陇南罐罐儿茶出现的另一重要物质条件。今陇南市成县沙坝吊沟里、徽县富镇龙王洞、礼县大潭花儿沟仍保留有手工制作烧茶罐儿的作坊,其烧制出来的烧茶罐儿,器表粗糙,颜色以橙黄色和黑色居多,素面,古色古香。由于广泛使用的生活器具具有可变性小、传承顽强等特点,故此应是考察烧茶罐儿历史的重要佐证。

四、陇南罐罐儿茶的文化内涵

(一)物质文化内涵

陇南罐罐儿茶的第一物质本质是便餐。传统上,陇南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下地劳作,早餐吃好喝好非常关键。在长期的实践中,当地农民选择了吃馍馍喝罐罐儿茶,馍馍耐饿,罐罐儿茶耐渴,二者的结合远能应付农忙的劳作。等到渴饿时回家,最简单的解饿解渴的办法还是吃馍馍喝罐罐儿茶。罐罐儿茶实际上成了当地农民的便餐。陇南罐罐儿茶的第二物质本质是饮料。陇南农活辛苦,农民体力消耗大,大量流汗需要补充体内水分,过分乏累需要增加体力。罐罐儿茶选用的茶叶中含有较多兴奋剂,它能在补充体内水分的同时刺激神经兴奋,增加体力,因此乏累时喝上一罐子罐罐儿茶,既解渴又来劲。陇南罐罐儿茶的第三物质本质是保健汤药。陇南罐罐茶所煮浓茶中含有少量吗啡因,故久饮必成瘾,停之则口干舌燥,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头晕眼花,甚者头痛难忍,乏累嗜睡。因此,一旦喝上罐罐儿茶,你就对它有了依赖性,就很难戒掉它。但由于罐罐儿茶具有健脾开胃、明目润肺、消暑醒脑等功效,因此陇南大多农民群众在60岁后仍能坚持下地干活,这明显与罐罐儿茶的保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礼俗文化内涵

第一,罐罐儿茶用于祭祀神灵。陇南民俗文化中,农民要祭祀土神、家神、灶神、龙神、方神、山神、马王爷等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神灵。在农业文明衍生出来的所有祭祀中,罐罐儿茶和酒一样都是献祭所不可缺少的圣物,农民们将罐罐儿茶摆上供桌,将自己的祈求贡献给神灵,以获得劳作的信心与生活的希望。

第二,罐罐儿茶用于招待客人。喝罐罐茶是陇南人民迎宾接客不可或缺的礼俗,无论红白喜事还是乔迁新居,招呼来人上炕喝茶都是主人热情好客的最佳举动。

第三,煮罐罐儿茶的茶叶用于馈赠亲戚朋友、孝敬老人。逢年过节,男婚女嫁,馈赠茶叶在陇南再流行不过了。茶叶联系了亲情,增进了友谊,在陇南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精神文化内涵

第一,罐罐儿茶凸显了陇南人民的天伦之乐。在旧社会,“热炕、大火、新席垫”被陇南人称为“在家三宝”。罐罐儿茶将此三者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家庭动态系列:喝茶的准备工作由儿童完成,取烧茶罐儿,倒水,洗茶盅,取茶点;大人喝茶,高兴时奖励儿童一盅薄茶,一家人边喝茶边拉家常,针砭时弊,赞赏孝道,灌输思想,传授知识;喝完茶再由儿童掏茶叶,收拾茶具。罐罐儿茶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儿童劳动,显示了长幼之序,联系了亲情,附于其上的天伦之乐凸显出了家的希望与和谐,陇南人民在此满足了纯朴的精神需求。

第二,罐罐儿茶是陇南人民“家”的符号。在陇南人眼中,因为罐罐儿茶是陇南人民最简单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即便是刚分开家没有喝罐罐儿茶习惯的年轻夫妇,他们也备有喝罐罐儿茶的所有家当,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有罐罐儿茶的人家才算是真正的一家人。第三,罐罐儿茶是村民间联系感情的纽带。陇南农民农闲时都有串门的习惯,村民们围炉向火,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交流了思想,增进了相互了解,沟通了情感,罐罐儿茶成了陇南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载体。

陇南罐罐儿茶是陇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陇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具有陇南特色的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实际上,它更应该属于世界遗产。“所谓‘世界遗产’就是经过权威认定的具有突出的价值、为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世界性、杰出性、独特性是世界遗产的显著特征。”陇南罐罐儿茶器用独特,熬法独特,喝法独特,其营养价值、保健价值、休闲价值是它物所无法替代的,它具有独特性、杰出性,因而应该更具世界性。“文化是活的生命体,一旦失却了生长、生命,文化就至多是一种遗存”,陇南罐罐儿茶民俗文化在休闲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生活需要的今天,更应该走出陇南,走出甘肃,成长为世界文化,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造福全人类。

[1]陇南:宝贝的复杂地带[N].陇南日报,2010-7-5.

[2]黄志根.中华茶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吴觉农.茶经述评(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方健.“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考辨——兼与周文棠同志商榷[J].农业考古,1996,(02).

[5]王定隆.茶文化中的煎茶学问与茶具讲究[J].文史杂志,1994,(01).

[6]王沛.大西北之魂——中国花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7]高兆明.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G 122.42

A

2095-0829(2013)04-0054-04

2012-12-17

剡自勉,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陇南
陇南江南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陇南市武都区无刺花椒考察报告
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预计2019年底通车
陇南记忆
同频共振,共克时艰——关于应对甘肃陇南锑泄漏事件的回顾与思考
圆梦陇南
甘肃省陇南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推进精准扶贫的新路径——甘肃省陇南市电商扶贫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