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P与EOP双轨融合下的医学院校英语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

2013-03-31 02:12林速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福州3501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竞赛医学比赛

林速容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1)

EGP与EOP双轨融合下的医学院校英语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

林速容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1)

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医药卫生类高端技能型人才。英语教师应该从职场英语需求角度,以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输入、输出假设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堂的互动教学、课外的校园局域网、语言实训室等资源,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以及学院竞赛管理规定的制定,互为作用搭建了融入“医学元素”的英语技能培训平台。平台的构建提高了医学高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水平,提高了参加技能比赛的竞争力,带动了医学高职类英语教学改革。

医学元素;英语技能;训练平台

1 技能训练平台构建的研究背景

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医药卫生类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一文中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1](教育部1998)。为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各级部门、各级组织举办了许多相关技能竞赛,如:2008年起的每年一次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福建省高职院校口语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评价的过程,它是依据一定的竞赛标准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评。英语课程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基础必修课,英语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复合型医药卫生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即: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EGP(通用英语)与EOP(职业用途英语)双轨融合,从医学职场英语需求角度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融入“医学元素”的英语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是医学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推进英语各类技能大赛的开展。

2 技能训练平台构建的理论依据

2.1“输入假设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为技能训练平台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 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Krashen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理想的语言输入状态是对习得者进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对于初学者来说,输入那些不理解的语言等于浪费时间;同时所输入的语言材料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语言习得者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这样才能产生语言习得[2]。同时,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最佳输入特征之一就是语言大量输入。根据这一理论,医学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在输入环节中应重视语言输入的实用性,即依托医学职场情境,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融入医学元素,改变以往脱离医学内容,只讲授通用英语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语言的大量输入,除英语课堂外,我们应借助校园局域网的《高职英语》和《医学基础英语》精品课程,语言实训室等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语言的大量输入。

在1985年,加拿大著名的语言学家 Merill Swain 在二语习得上提出了输出假设的理论(Output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输出语言的活动(说/写)是二语习得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输入并不是外语学习的唯一成功因素,语言输出对外语学习同样关键和重要。输出具有引发注意的功能,当学习者试图输出目标语时,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能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写出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输出具有假设检测的功能,输出有时是语言的“试验运行”,即学习者试着选用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或形式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想法。输出具有反省功能,这一功能指的是用语言来反省他人或自己输出的语言,从而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3]。在Swain 的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我们认为在医学高职院校中英语语言的输出不应只局限于英语课堂的语言操练,而应努力创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不断参与语言交际活动,把语言能力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行为,从而增强语言输出的成效。

医学高职院校英语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应建立在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Merrill Swain 的“输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输入的可理解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驱动语言输出的方式方法。平台构建最终目的就是为英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创设一个有意义的环境,提高语言习得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竞争力。

2.2《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技能平台构建的内容、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本”, 开发满足行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基础部分的英语教学要与行业英语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职场英语交际能力[4]。医学高职院校的英语技能训练应该是日常英语(如书信及口头的日常交流等)以及融入不同专业的“医学元素”的职场英语的交流训练,如药学专业的学生职场英语的交际中的“医学元素”是患者药房取药的话语交流和能看懂进口药品说明书并给予病人必要的解释说明,针对这一专业特点,学生应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基本句型,学会用英语介绍药品的功效、药品的有效期、贮存方法等。再如护理专业学生要掌握就诊科室的英语名称,在导诊病人时,可以根据病情引导病人到相应的科室看病,告诉病人就诊科室的行走路线等。这一过程就是融入“医学元素”的英语口语技能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3 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

3.1通过互动的课堂教学创建课内的技能训练的平台

英语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师生间的互动式“教”与“学”。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就在于输出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通过“输入假设理论”和 “输出假设理论”巧妙地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活动,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课堂上语言的输入形式主要是听、读,还有说、写技能等操作技巧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实际上就是说、写技能的训练。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输入的量与难度与输出的形式,让课堂“活”起来。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能提高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换的效率。为了提高技能竞赛的竞争力,教师还应认真领会各项技能竞赛的精神,把比赛模式融入日常的课堂活动中。以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竞赛项目为例,竞赛的环节为“现场描述”、“情景交流”以及 “PK辩论”。针对这些环节,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口语操练的模式,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辨与沟通等能力,如在我们学院负责编写的由《医学基础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的Unit One “Human Body”的口语部分,我们设计了病人的病症及身体的疼痛部位、医生问诊的内容等相关医学职场的场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pair-work进行该场景下的医患之间的对话。再如,讲到“Euthanasia(安乐死)”的内容时,组织小组间的PK辩论,让学生们在自己所选的正反方的方阵中对安乐死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现行描述的训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复述内容,学会表达,或者让学生在上课前的1~2min时间里讲述新闻、短小故事等。

3.2利用校园局域网和语言实训室等资源,搭建课外的技能训练的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如校园局域网、语言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综合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的《高职英语》和《护理高职英语》精品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比赛的题库、口语比赛题库等,为学生参加各类相关英语技能比赛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学院的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平台内容,通过语音语调模仿,按仿真度的得分,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语音语调进行口语的自主训练;通过视频口语角色选择进行口语的自主训练;利用语言实训室的开放,进行听力训练,如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大学英语四级等听力的训练,同时还可进行影视欣赏。通过现代技术平台,学生们能及时地把输入性的技能转化为输出性的技能,实现技能的快速提高。

3.3利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检验综合技能训练平台构建的成效

英语教学团队与学院英语俱乐部(学生社团),与各系学习部联合共同开展医学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全院1年1次的英语口语技能比赛、英语应用写作比赛、英语俱乐部的英语风采秀、英语舞台剧比赛、英语听歌填词比赛、以健康为主题的情景剧比赛、药品说明书翻译比赛。其中的英语口语技能比赛和英语应用写作比赛是对省赛前的模拟竞赛,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适应比赛的题型、比赛的氛围,从而提高技能竞赛的竞争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了训练平台的顺利运作,同时也检验了课内外技能训练的成效。同时开展医学职场相关的技能竞赛成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推动力。

3.4多方配合建立机制,确保综合技能训练平台的顺利运行

技能平台的搭建必须要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统一制订保障技能训练平台顺利运作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确立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指导思想,出台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闽卫院〔2010〕91号),提出了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经费来源和奖励办法,分别对学生、参赛的组织部门、参赛的指导老师进行奖励。平台的搭建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竞赛出好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相互支持。竞赛从某种意义上说,赛的是学生,比的是学校、是指导老师。我们认为技能训练要由教师个人任务转变为整个教学团队的任务,教学团队要拧成一股绳。比赛前,教师们共同研究比赛的题型,共同搜集竞赛相关资料进行备赛。每位教师从授课的班级中选拔优秀苗子参赛,然后对这些选出的苗子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与指导参加学院的比赛,最后通过整个英语教学团队的评审,选出最优秀的学生同时选定指导教师参加省赛、国赛等。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让全体学生有了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参赛的选拔方式是层层选拔,这一过程能够让绝大部分学生有参与选拔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学院领导、教师群体、学生构成了综合技能训练平台顺利运行的三要素,在三方共同努力下,综合技能训练平台的成效进一步体现,技能比赛的成绩逐年上升。

4 结语

融入“医学元素”的英语技能平台的构建能让全体学生在接收语言输入的同时有同等的语言输出训练机会,克服了各类技能大赛出现的“以赛代学”弊端,避免出现所谓的“精英教育”。融入“医学元素”的英语技能平台的构建能提高医学高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水平,提高参赛的竞争力,推动了医学高职类英语教学改革。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1998,12.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100-118.

[3]Swain M.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Rowley,MA: Newbury House,1985:99-136.

[4]安晓灿.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7(4):5-6.

[编辑] 何 勇

R192.3

A

1673-1409(2013)21-0125-03

2013-06-03

教育部2011年教学改革重点立项课题(gzgz7611-061)

林速容(197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与教法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竞赛医学比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我看竞赛
选美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