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障探究——来自江苏常熟的调研报告

2013-04-02 04:43王剑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受访者子女养老

王剑华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引 言

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其中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3.7亿,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按照国际上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1]33,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能不能做到“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另据测算,2010-2015年期间,中国劳动人口结构出现下降趋势,至2035年将出现不足2个纳税人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2]

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是江苏省辖县级城市,全国百强县排名前五位,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常熟也是一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全市总人口为151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万人,占10.97%。常熟已经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层次体系框架,逐步实现了由传统保障制度向社会化责任分担制度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提高制度效率和促进公平、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养老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与老年人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常熟市养老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养老保障的现状和问题,为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障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调研设计与目的

由于调查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有些信息涉及受访者的个人隐私,如个人收入、家庭关系等等,因而需要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具有回收率相对较高、可控性较强等优点,可以满足我们对大量信息的要求;而入户访谈则可以更直接地获得反馈信息,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使受访者更方便、更乐意回答。综合以上优点,调查小组于2012年2月-5月采取街头随机拦访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常熟市人流量大并且拥有各阶层各行业人群的方塔街和招商城地区作为调查地点,保证调查样本的科学性,提高调查的准确度。

在问卷设计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地搜集资料,调查常熟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了解现阶段常熟地区的养老保障情况,深入探讨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障提出建议。同时,通过登录各种养老社区论坛,了解现阶段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以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方便调查人员调查、受访者回答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0份,其中有效问卷970份,有效回收率97%。其中,45.2%的受访者来自城镇,其余54.8%来自农村。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借助于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三、常熟地区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一)老年人的整体生活水平较高

常熟地区老年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19.2%,月收入在1000-1500元的占14.9%,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占25.5%,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40.4%。受访者称,他们的日常开销主要是饮食、医药费、服装及生活用品、住房,其比例分别为34.1%、17.1%、13.4%、14.6%,平时消费不多。由此可见,常熟地区老年人收入可观,消费又不高,所以,老年人的整体生活水平较高。

(二)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适合本地区的养老模式

对于养老模式,大家观点相对分散。其中,30.8%的受访者希望居家养老,以陪伴家人,享受家庭的温暖;22.6%的受访者则偏好于机构养老,持社区养老观点的受访者占16.3%,希望乡村养老回归田园以远离城市喧嚣的,占15.4%;异地养老和以房养老的人则相对较少。但是对于适合本地区的养老模式,大家观点相对集中,50%的人认为居家养老比较适合当前常熟的基本情况,另有32.1%的人则认为社区养老比较合宜。绝大多数受访者赞成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公寓,以减轻政府的压力,持此种观点的人占总受访者的79.8%。

(三)大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者同城,而且与子女关系很好

根据调查,9.5%的老人独自居住,58.3%的老人与子女同住,22.6%的老人与子女同城,9.5%的老人与子女异地。由此可见,绝大部分老人与子女同住或者同城。根据进一步的分析,50%的老年人与子女关系非常好,41.7%与子女关系较好,只有少数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常熟地区大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或者同城,而且与子女关系很好。

(四)老年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业余活动以看电视为主

根据调查,常熟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45.2%,高中学历的占26.19%,大专学历的有17.86%,本科学历的8.33%,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38%,由此可以看出,常熟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另外,从业余活动来看,老年人工作之余看电视的占36.1%,听广播的占5.9%,聊天打牌的占14.2%,读书看报的占15.4%,养花或鸟的占5.9%,带小孩的占6.5%,旅游的占3%。可见,常熟地区老年人业余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牌,业余活动不是很丰富。

(五)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方式的规划是与儿女呆在一起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57.1%的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方式的规划是和儿女一起住,7.1%的老年人选择去敬老院,25%的老年人选择自己独住,还有10.7%的老人选择其他生活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老年人希望与儿女一起住。根据进一步的调查,老年人与子女住一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靠子女赡养、在经济上帮助子女、需要子女照料、帮子女照料家务、享受天伦之乐、没有其他住所,其比例分别为8.5%、21.3%、4.3%、31.9%、31.9%、2.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常熟地区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方式的规划是与儿女一起住,其主要原因是帮子女照料家务和享受天伦之乐。

四、常熟地区养老保障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常熟地区的养老保障还处在起步阶段,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及公平性有待提高

在对常熟地区养老保障现状的调查结果中,21.5%的人对养老保障是满意的,22.6%左右的人选择不满意。可见,常熟地区保障制度的实施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有72.6%的人认为自己将来会享有一定的养老社会福利,8.3%的人选择将来不会享受福利。由此可见,常熟地区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及公平性有待提高。

(二)老年人对有关养老信息的了解极其有限

根据调查,57.1%的老年人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仅仅只是听说,平时并不关注相关的老龄化信息,以及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对目前养老保障的现状,其中很不满意当前保障政策的占22.6%,认为政府对养老保障所做的工作没有尽到相应责任的占到56%,原因在于这部分人群认为很少甚至没有感受到身边的养老保障措施及惠民政策,最多只是享受了老年卡乘用交通工具免费。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受访者对自己未来养老状况信心满满,72.6%的受访者相信常熟地区会进一步加大养老福利政策的扶持力度并加大社会福利的投入,并且自己会最终享受到国家养老的福利,8.3%的人则比较悲观,另有19%的受访者持观望态度。

(三)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

根据调查,23%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满意,69.2%的老人认为服务一般,有7.7%的老人对社区的服务感到不满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服务不是很满意,社区养老服务存在较多的问题。根据进一步的调查,就老年人希望所在社区在哪些方面提高养老服务方面的问题,其中32.4%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健全服务设施,29.4%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35.3%的老年人希望完善社区服务项目。

(四)居家养老模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根据调查,常熟地区有50%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模式,但这50%的人群都认为现存的居家养老模式存在一定问题,19.1%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最大的缺点是生活方式不同,42.6%的老年人认为在第三代的教育观点上有差异,8.5%的老年人认为生病后不易被人发现,8.5%的老年人认为会有空巢的孤独感,19.1%的老年人认为容易引发家庭成员间的矛盾,还有2.1%的老年人选择了其他的问题。由此可见,居家养老的主要问题有:在第三代的教育观点上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同、家庭成员之间易产生矛盾。

五、结论与建议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方针。在面对越来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经济发达地区本身经济实力雄厚,更应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一)努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及公平性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地区实际,社会养老保障要满足公平性、功能性及可持续性要求。根据公平性的要求,既要承认和尊重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人格和普遍保障权利,也要承认和尊重同等条件下社会成员应该获得相同保障;根据功能性的要求,养老保障制度要能够帮助社会成员抗御各种靠个人、家庭和雇员单位等难以抗拒的风险;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养老保障制度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3]23为此,要提高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切实在公平性方面下功夫,进行新制度设计,保证制度和政策的科学性,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障差别,尽快改善不同群体间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度

政府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并加以引导,形成“社会养老”新机制,多方筹资,鼓励与引导有资金与实力的投资者把目光转向社会养老领域,推进老年福利事业走上社会化、产业化之路。随着人们支付能力的提高,老年人的发展与享受需要也在不断增长,对养老服务提出了各种新的需求。通过养老服务专业化,建立老年产业及服务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健全完善的老年产品及服务,减轻政府及社会压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应努力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

(三)制定养老服务规划,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和信息系统建设

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方面,要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4]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完善对志愿者的意愿、服务特长以及其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以方便对志愿者进行分类,使志愿者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专长,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拓展邻里互助式志愿者服务。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要按照当地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普遍建立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四)引领筹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养老服务管理

在加快培育非政府组织的新时期,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加强引导,组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既发挥连接政府的桥梁作用,又可以实施经验交流,创建品牌,促进养老机构自律和自强。各类养老机构在养老协会的组织和指导下,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参照医院分等级的做法,按养老机构的特殊要求、规模大小、设施条件及相关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等,制定企业等级标准,如一级属地段性,二级属区域性,三级属市域性,对尚未达到等级标准的另行规定或创造条件达标。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管理经验的交流与信息沟通,既可以针对养老机构中出现的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专业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工作简报、报告会、培训班、网络查询等形式,以实现同行业之间资源的及时共享,从而有利于促进各类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1]李晓.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杨燕绥,鹿峰.老龄人口红利从哪里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0-07-04.

[3]赵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和任务[J].宏观经济研究,2002(3).

[4]新沂市老龄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社会志愿者作用的调研报告[EB/OL].(2011-11-26)[2012-10-21].http://www.xzll.gov.cn/html/2944.html.

[5]张敏杰.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以杭州市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81-85.

[6]洪学锴.成立养老服务行业协会[J].北京观察,2007(5).

猜你喜欢
受访者子女养老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