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三微”时代党报群众工作的式微

2013-04-02 10:05邱曙东
传媒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党报受众微信

文/李 芸 邱曙东

作者李芸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解放日报》党委书记

邱曙东系《解放日报》主任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系统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重点要抓好“三个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为今后打好宣传思想工作主动仗明确了主攻方向,为赢得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指出了实现路径。党报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媒介表达。党报自诞生以来,其群众工作开创恢弘实践,形成优良传统。近10年来,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移动互联网第三平台——微端(新闻客户端APP)这个俗称“三微”时代后,开创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平台、新举措,同时使得党报的群众工作又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三微”时代如何做好党报群众工作?“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克服新媒体视域下党报群众工作实践中某些观念上的误区,把握好“三微”时代出现的信息的海量性、线上的互动性、思想内容的“缺钙性”、与“走转改”的矛盾性、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等特点,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才能实现党报群众工作的创新,从而避免党报群众工作的式微,使其进入党的群众工作的快速“爬坡”通道。

正视四大误区 防止工作滑坡

进入“三微”时代后,少数党报仓促而浮躁地将“三微”捆绑到群众工作上,大有以“三微”互动全面取代“面对面”的群众工作之势,这样会消解群众工作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从而加速党报群众工作的式微。 当下,党报群众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下述四大理念和实践误区。

无限追捧迎合受众,将受众工作等同于群众工作。近年来,随着西方传播理论中的受众在我国由被漠视到被重视、受众模式也逐渐由“传者本位”发展到“受众本位”,于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得到包括党报在内的主流媒体的大力倡导。消除新闻宣传效率与受众之间的落差,切实提高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水平,这本是全媒体环境中党报创新求变的可喜之举,问题是极少数党报走得有点“远”,不顾受众与群众、受众工作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区别,将受众工作简单等同于群众工作。受此影响,少数党报在机构改革中,轻视或完全忽视党报群众工作职能,往往先拿“花精力、惹麻烦、不来钱”的群众工作部门“开刀”,将之进行归并而“瘦身”。须知,人民群众是党报群众工作的终极关怀,而受众工作的终极关怀则是传媒自身利益。于目的、手段、性质和评价标准而言,党报的受众工作与群众工作截然不同。混淆这种区别,必然导致党报群众工作式微。

“三微”互动现浮夸,忽视群众工作面对面。微博、微信和微端是当今新媒体传播热点平台。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媒体微博总数突破11万个,传统媒体开通微信日益增多,已有《人民日报》等近600家媒体进驻一些网站的新闻客户端(APP)。由于“三微”平台具有“阅、评、转、顶”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三微”与受众的互动性。随之而来,一个严肃的话题亟须引起我们思考:开通了微博、微信和微端就是重视群众工作吗?不完全是。因为,“三微”互动与党报群众工作的手段不同,更何况有些党报的“三微”平台互动看上去很美,实则有点装门面,部分粉丝也存在“僵尸”现象。如果将“三微”互动完全等同或取代群众工作,不仅使群众工作的理念蒙上雾霾,更给党报群众工作实践带来混乱和误区。

躺在“走转改”睡椅上,群众工作缺乏鲜活性。近年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新闻队伍与人民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大大提高了新闻宣传效能和舆论引导水平。许多党报也明确提出将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搞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但是,贯彻落实“走转改”只是搞好报道的一个有力手段,只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招法。极少数党报似乎喜欢躺在“走转改”成绩的睡椅上,以开展“走转改”活动来全面包揽群众工作。应当看到,“走转改”开展好了,不等于群众工作就万事大吉。党报群众工作体现在信访、通联、内参、公益服务和报道等各个方面,其个性显著而鲜活。因此,党报开展“走转改”活动与群众工作应该并行不悖、各显神通。

新媒体平台基础不牢,缺少群众工作的“台柱子”。 当下,新媒体给党报等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绝大多数党报正在积极应对,有的甚至从人才、技术、资源等战略举措上大力布局新媒体,从电子版、网站、手机报到微博、微信和APP新闻用户端,可谓步步为营。然而,也有一些党报在搭建新媒体平台时,似乎气场不强,那就是缺少群众工作这根“台柱子”。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新媒体介质将有可能成为主流媒体介质。党报应未雨绸缪,将群众工作嵌入新媒体平台,即使有朝一日“纸消亡”但“报将在”,党的群众工作的媒体表达仍将永葆青春。

把握“三微”特点 创新群众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如何克服“三微”视域下党报群众工作误区,把握“三微”媒介特点,不断开拓创新,成为当下党报群众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话题。

做好线上互动,打造联系群众的坚实平台。党报自诞生以来,在沟通、联系、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步入新媒体时代后,它作用于人民群众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在客观上呼唤党报群众工作一系列的手段创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既做新闻又做互动。“三微”平台的互动性,使得党报纸质载体望尘莫及。借力“三微”互动沟通,党报既可增强宣传效果,又可提升品牌影响力。以《解放日报》官方微博为例,自2012年11月19日上线以来,粉丝数与影响力均衡增长,截至2013年8月,新浪微博粉丝数量达到123万,在全国省级党报官方微博中名列前茅。半年多来已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格,一些热点推送和本报荐读转发量达到万条以上,还推出了官方微信,目前稳步发展,新闻客户端(APP)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在微博上,以“@解放日报”的形式求助解决民生问题的越来越多,“两微”互动呈现客观理性态势,通过“两微”收集到的民意、诉求,有的变成公开报道,有的交由相关政府部门并监督处理,“两微”平台正在助力党报提升群众工作水平。

克服“软骨病”,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党报如果只是发布一些简要新闻提示,久而久之,思想内容“缺钙”的“三微”必然出现“软骨病”,很容易让网民大众迷失方向。而克服“软骨病”,关键之处要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应当看到,“三微”时代对群众开展的舆论引导活动,也是一种群众工作方式。而今,这种颇具时代特性的群众工作方式亟待创新。

利用“三微”平台做群众工作,要着眼如何有力、迅速地解决群众反映的矛盾和难题。因此,在网络前台要有专人来策划热点选题内容、设计问题,管理微博微信,专门监控和引导群众的评论和转帖互动,收集群众反映的民意、诉求;在后台,也要有专门团队来处理这些诉求,搭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否则,“三微”群众工作平台形同虚设。

理所当然,党报要依托“三微”在舆情收集方面的独到优势和信息分享方面的强大推送功能,借助“微参与”“微公益”“微话题”“微访谈”“微调查”“微评论”“微投诉”等,组织引导人民群众开展健康积极的活动,传播优秀文化,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网上热点,做到快速反应、理性发声、解疑释惑,对网上谣言和不实传言做到及时澄清。总之,要借力“三微”巧妙引导,在众声喧哗中发挥党报引导人民群众一锤定音、定海神针的作用。

坚持“走转改”,做到群众工作面对面。“走转改”实质上是一种面对面的群众工作方式,与“三微”工作方式有着某种程度的矛盾和对立。还应看到,尽管“走转改”活动与独成体系的群众工作有着“美丽的重叠”,但二者不能相互取代。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与提高群众工作技能理应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鉴于“三微”特点,一个理念必须始终秉持,那就是群众工作的主场应是面对面、眼对眼的现场。现场是群众切身利益的交织点,也是群众各种诉求的集散地,只有到生活现场,才能真正和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

作为党报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群众工作部门担负着做好信访接待等重任,应该通过读者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新闻热线处理群众来电、部门记者处理读者来信、依托栏目和专版扶贫帮弱等多种工作手段和方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核实后进行报道、督促;并且通过“信访摘编”“内部情况”等内参形式,对不便公开见报的有关困难予以反映,做到下情及时上达,踏踏实实为民排忧解难。

群众工作面对面,既是传统的坚守,在“三微”时代更需理念和手段创新。只有创新,党报群众工作才能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从而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不断拓宽群众工作内涵,破解群众工作难题,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优化媒体融合,确保制度成为“硬约束”。新媒体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当下突出表现为媒体融合。既做内容又做渠道,已然成为党报等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路径。从先前的网站、手机报到如今的微博、微信、微端,大多数党报反应敏捷,积极开发市场和用户,进军新兴媒体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新媒体发展布局和媒介融合中,党报要带好头,凡是能够将群众工作内容嵌入新媒体的,要开辟“通道”和“窗口”,以便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使新媒体受众感受到群众工作的亲切温暖。群众工作的报网互动更要坚持,广大群众通过党报网站发表意见、表达诉求和呼声乃至投诉,都要像他们亲自来报社接待室一样认真对待。

近10年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上海主流媒体的群众工作部门始终与上海门户网站东方网以及解放牛网、新民网等开展紧密合作,将人民群众的网上投诉转化为党报群工部记者的采访线索,变成报纸公开报道或内参,并进行年度总结和考核。这是值得肯定的方向。制度制胜,党报对于触及灵魂的群众工作,既要扎实又要创新方式——即设立一整套群众工作考核元素和指标,依靠顶层制度设计来托底,确保制度成为“硬约束”,这样才能使党报群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细处。

猜你喜欢
党报受众微信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微信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