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民间体育课程开发

2013-04-02 16:14王保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民间农村体育

王保华

(信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刍议农村民间体育课程开发

王保华

(信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和师资资源欠缺等各种因素制约,造成了体质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力降低,适应性下降以及课程资源单一匮乏.通过对民间体育开发能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营造出和谐体育氛围,促进农村学校校本体育课程尽快实现.

农村;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基础教育研究都是围绕着城镇中学教育教学为中心,缺乏对广大农村中学的关注与研究.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教育受到区域经济,政府投入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在体育师资和课程资源上与城镇学校有着巨大的差距.直接导致农村体育课程上的单调,缺乏活力与模仿竞技运动痕迹过重,欠缺自身的体育文化和特色体育.

民间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萃,它的娱乐性、健身性、群众性、深厚的文化积淀等特征,符合农村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需求,可以缓解农村中学地域、经济、师资、体育资源等因素造成的诸多矛盾和不利因素.一方面民间体育运动为体育文化发展、传播和新生带来新的生命和活力,有利于传统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和延续;另一方面民间体育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使广大农村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塑造身心,达到和城镇孩子一样的锻炼效果.民间体育简便易行,又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可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并且吸引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开展体育运动的不竭资源.

1 淡化历史影响,走出固有模式

由于半个多世纪“军事化”、“政治化”、“竞技化”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虽历经改革,并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仍然具有“欧式”、“俄式”、“美式”等“洋式色彩”.尤其在内容及形式上,并未真正摆脱内容“仿西式”、形式“准军事”、过程“机械化”的固有模式.要敢于对广存于民间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运动特征突出、文化内涵丰富、过程极具参与性和趣味性、形式和谐的大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大胆尝试,发掘改造,使其更好的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环境的需求.

2 摆脱“形式主义”,实现“健康第一”

“趣者则行也”.“兴趣”是使广大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的主要内因.当代学校体育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趣味为中心,以身心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认知为主要内容,身心愉快地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应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条框制约,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宜智性.在基础课堂教学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可以依据年级的高低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优劣,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方法手段.还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不同的背景和条件,对民间体育进行有计划和目的明确的改造和创新,使民间体育的娱乐性更强,更加使广大学生喜闻乐见.诸如一些趣味性强的抖空竹、斗牛、跳皮筋、踢毽子、打弹弓、摔跤等民间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乐趣中运动,在运动中欢乐,在运动中学习.跳出“体育课堂”的思想制约,结合小器材制作等“劳作”内容,在教学和指导中,从情感入手,强调体验、感受、协作,把育体与育心、育智相结合,将身、心、智、能、情充分融合,追求“和谐”这一民间体育文化的最高境界.最终让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充满愉快、和谐,充满乐趣,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3 加强农村体育师资培训,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提升是当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本地区基层教师多参与体育课程和民俗、民间文化的各种培训与交流.可以广泛邀请国内和不同地区民间文化专家和开展民间体育校本文化比较好地区和学校来讲学交流,进行农村民间体育的研讨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农村基础教育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民间体育修养.

在就业压力逐渐加大,社会失业率逐步攀高的今天,各体育院校应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心已经有逐步向广大农村倾斜的趋势.并且农村地区学校师资有巨大的缺口能满足体育人才的成才就业.各体育院校和专业应紧跟时代和课程改革的脚步,抓住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和特点,改进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不断探讨调整课程的培养方案和新课程的设计开发,加大对农村民俗、民间体育技能和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力争培养出能更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教师.

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自修、自学,提升业务水平.要在充分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开发适宜本地区本学校的民间校本体育课程和内容.

4 开门办学,借力做事,校地结合

农村基础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决策层管理应对民间体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学校和农村全民健身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鼓励农村民间体育的开展、研究和探索,有可能的地区要建立试点学校,并在资金、制度、人员调配上给予大力支持.

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多途径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民间体育器材.可凸现民间体育项目器材制作的简便性和多样性的功能优势.以发动学生,通过让学生自备教材来暂缓器材短缺的现状.利用民间、民俗节日,课内外整合,实现民间体育项目的社会价值.多彩的民间体育所包含的健身、娱乐、艺术、民俗知识、品德修养等丰富的内容,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实际.而学校教育的可控性,又能弥补民间体育在自然发展中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继承、传播、发展问题.二者结合可促进学生家长以及民间体育的擅长者成为教学指导者,从而有利于民间体育向着家庭化、经常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体育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农村体育人口的形成;有利于建设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全民健身之路.将学校民间体育与全民健身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民间体育锻炼,使民间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传播、发展.

民间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萃,符合课程改革和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并且也可以缓解农村学校因地域、经济、师资、体育资源等产生的矛盾.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民间校本体育课程,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丰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还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体育课堂生机盎然,达到民族传统文化璀璨传承之目的.

〔1〕叶涛.中国民俗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4.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3.

〔3〕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1985(1):1-4.

〔4〕商聚德,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27-35.

〔5〕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348-363.

〔6〕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5).

G807

A

1673-260X(2013)10-0091-02

猜你喜欢
民间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