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2013-04-02 16:14李颖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甘肃省心理健康院校

历 娜,李颖侠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国际国内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的日益强盛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残酷的就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的面前展现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的转型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中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生作为新兴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域经济、大众观念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使得甘肃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既与其他高校的专科、本科生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本文主要就影响甘肃省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予以分析.

1 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正处于青年中期,有人把大学阶段称为“人生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因而他们总是面临着矛盾和冲突:一方面积极追求独立,另一方面遇到的困难又有依赖心理;一方面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与追求,另一方面面对现实又充满沮丧与恐惧.总之,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成为了需要大学生认真对待的课题[1].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社会观念相对落后的甘肃省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更加复杂.他们既遇到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一样的问题,又有自己相对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在1999年在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约有20.23%的在校学生曾经或现在面临心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2].

高职生作为人们眼中的特殊大学生群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比之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更为严重.首先,他们同样也和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一样,在人生的转折期产生的适应环境能力差、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等普遍的心理问题.其次,作为在高考中失利的他们,又存在和普通大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心理问题的特殊性也就显现出来.作为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社会观念的落后使得大众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认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相对歧视,更加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表现在自卑、焦虑、烦恼、抑郁等.特别是自卑感较普遍,很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是另类的大学,高职生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最后,有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上也缺乏客观性,自我定位的不准确,使得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的目标认识不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过大,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身上,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意程度不高,总感觉自己大材小用,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否定一个工作,很难实现个人的发展.

2 影响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2.1.1 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得全民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由于经济的落后,导致社会观念的更加落后,社会对于职业教育认同度就更低,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另眼相看.这样巨大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备受煎熬的同时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从而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2.1.2 家庭因素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都已经是90后,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环境十分优越,“温室”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往往自理能力差、交往能力不足、承受挫折能力差.导致学生进入学校后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相处困难.此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家长的眼里,只有公务员等工作.导致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挫败感很强.这样的情绪往往伴随他们整个大学生涯,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较为严重.

2.1.3 学校因素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求各个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划拨专款,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较早的中专、职校等升格形成的,学校各项设施不足、师资水平有限等原因导致各个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体系不完善.

很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说教式的理论教学,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深入学生的心灵.而心理咨询等形式的心理辅导帮助机构基本上形同虚设,没有专职人员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虽然很多院校在学生团体上都有心理社,但是同样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予以指导,心理教育引导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最后,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实践实训,尽管很多的学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协会,实际上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们很少参与到协会的活动中去.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甘肃省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问题的改善引导的作用很小,从而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2 主观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往往很难科学准确地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中不少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漠,凡事以我为中心,自我主义倾向严重,这对当前大学生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无疑有很大的影响[3].

3 改善甘肃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有效迅速的改善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应倡导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即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学校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的倡导效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工作体系[4].

其中,重点是各个高职院校切实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规划和实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才有可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国家输送有知识、有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1 学校应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是解决问题的主力.学校应组织从学校领导到学生社团的无缝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制定.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课程支撑,又不能流于理论形式,而应该具体细化.例如,最好能够针对新生进行自我的重新认知,使他们尽快的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重塑自信,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另外针对新生还应该有对于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观念,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个实际的认识.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做好艰苦的创业心理准备,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应该针对各个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建构.

其次,建立起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心理咨询体系.各个学校应该投入一定的财力建立起心理咨询网页,具备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专职承担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咨询工作提供独立的环境,打消学生的顾虑.

再次,学校应定期举行和心理健康相关的讲座,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到各个协会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类似于志愿者协会的社会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社会,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校应培养起一只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无论是学院领导、学生管理人员、普通教师,还是辅导员、后勤人员,都应该进行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只有这样的一只队伍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引导学生.

3.2 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加强教育就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行之有效的引导好学生.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尤其是处于经济欠发达、社会观念相对落后的甘肃省,社会认同感的增强,是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同度,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心理上不在有落败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自卑情绪.

从家庭层面上来说,学校应积极和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联手,争取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从家庭环境教育入手,准确的找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顺利健康积极的完成学业,投入社会.

〔1〕〔2〕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4〕陶成玉.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猜你喜欢
甘肃省心理健康院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